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 正文

北京冬奥会上的留学生志愿者:“如果需要再来一次,我还参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2-28 10:18:44
导读

无论是参与演出还是提供志愿服务,都在这些留学生们的人生经历中刻下了难忘的印记。18岁以前,瑞丽从来没见过雪,对冬奥项目也不太了解。她的家乡萨摩亚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国家,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在29℃,由于距国际日期变更线非常近,萨摩亚是世界上最早迎接新一天的国家。直到2018年来中国留学,瑞丽才真的摸到了雪

无论是参与演出还是提供志愿服务,都在这些留学生们的人生经历中刻下了难忘的印记。

18岁以前,瑞丽从来没见过雪,对冬奥项目也不太了解。

她的家乡萨摩亚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国家,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在29℃,由于距国际日期变更线非常近,萨摩亚是世界上最早迎接新一天的国家。

直到2018年来中国留学,瑞丽才真的摸到了雪,体验了和朋友们一起捏雪球、打雪仗、拍雪景的快乐。那时,瑞丽不会想到,四年后的冬天,她会与冬奥结缘,而且站上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的舞台。

像瑞丽一样,“沉浸式”参与此次奥运会的国际留学生还有很多。他们或担任志愿者,在岗位上发光发热;或作为演职人员,用灿烂的笑容,向世界展示“一起向未来”的美好梦想。

参演经历:“参加冬奥会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拉开大幕,在“致敬人民”节目中,76名来自世界各国、不同肤色的青年以身为轴,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中同向同行、并肩向前,牵出一幅世界人民团结一心、命运与共的感人画卷,向每一个不懈奋斗的普通人致敬。

瑞丽是七十六分之一。

“以前在电视上看奥运会,就觉得挺有意思。没想到,有一天我也会出现在电视里。”回想起开幕式表演的情景,瑞丽的声音里仍带着笑意。

“我也不知道怎么就被选上了,超级开心。”2021年10月,导演组为“致敬人民”节目到北京高校寻找国际留学生,素有“小联合国”之称的北京语言大学是其中之一。瑞丽成功入选,和她一起被选上的还有来自乌拉圭的白山客与来自哥斯达黎加的宋思思。

瑞丽至今仍记得第一次进入“鸟巢”排练的情景。虽然已在北京生活了四年,但瑞丽只去过“鸟巢”附近,从未真正进去过。

对于白山客而言,第一次进“鸟巢”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四周红色和白色的座椅。“我们训练了四个月,慢慢地看着这些座椅装上座套变成了蓝色,中间还有小雪花图案。”白山客告诉记者,在“鸟巢”训练的日子需要早起,“6点集合的时候,其他同学还在睡觉,而我们7点就已经在鸟巢开始训练了,一直到晚上10点半、11点才会结束。”

年前训练时,白山客也在同时准备期末考试。“带着电脑去鸟巢写论文,我上个学期有10门课要结课,没想到会这么辛苦。”因为无法上网,白山客把复习资料书籍都放在了背包里。

对于外籍演职人员而言,如何及时听懂导演的每一个指令很关键。“我们都有中文的底子,听懂导演的话没问题。有时候听不懂,导演会给我们做示范,也就明白了。”白山客说,现场除了导演,还有带队老师,会帮助他们及时沟通。

为了帮助演职人员找到微笑的状态,导演组会引导演职人员去想象远方有自己喜欢的人、思念的人。白山客想到的是乌拉圭的父母,他已经四年没有回国,虽然可以通过手机保持联系,但总归没有见面。“从乌拉圭到中国要先转机到巴西首都,再转机到西班牙的马德里,再飞到北京。单程都要两天。”

正式演出的那天晚上,宋思思和很多人一起等待上场。站在长长的通道内侧,宋思思感到前所未有的紧张,“这是我第一次大型的演出经历。”

让瑞丽欣喜的是,远在萨摩亚的家人后来也看到了冬奥会开幕式表演,“我奶奶都哭了,我能代表萨摩亚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她觉得很骄傲。”瑞丽说,家人一遍遍地看那段视频,想要在其中找到瑞丽的镜头。

细致服务:记录数据、引导客流,“拍我可以、不能合影”

在赛事场馆内,也能看见不少留学生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用专业的志愿服务为赛事的顺利举行保驾护航。

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来自乌克兰的吉尼斯(MITKO DENYS)和来自赤道几内亚的森迪(BIYOGO NCHAMA VICENTE ANGEL OBAMA)是61名志愿者中仅有的两位外籍人士。他们俩一个金发碧眼、皮肤白皙,一个皮肤黑亮、眼神深邃,在人群中显得十分抢眼。

吉尼斯和森迪均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留学生,在此次冬奥会中担任高山滑雪赛事服务志愿者。吉尼斯每天的工作是验证每个进场人员的注册卡和记录数据,森迪负责前院客流引导,将观众带到取暖区和观众席。

赛前,观众乘车抵达时,他们都已准时上岗,引导观众入场。因为是外国面孔,两人常常成为场中焦点,被观众围观、拍照,甚至要求合影。“志愿者是不允许在工作时跟观众合影的,我们就得做好解释工作——拍我可以,不能合影。”两人笑着说。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是所有冬奥场馆中海拔最高、天气最寒冷的场馆之一,体感温度低至零下30多摄氏度。志愿者们集中住宿的地方在延庆城区,他们每天需要乘车往返于场馆与驻地之间,单程需要45分钟。

“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洗漱、吃饭,乘车赶往场馆,傍晚再回去。”吉尼斯是北航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四学生,当时他毕业论文已经开题,晚上还要抽空写论文。

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对抗严寒天气也是志愿者们的“必修课”。

吉尼斯说,志愿者的服装都非常厚实,但几小时站下来,手指、脚趾还是会冻得厉害。赤道几内亚常年温暖,只有雨季和夏季。来自热带国度的森迪告诉记者,他上一次经历这种冰天雪地还是约六年前,“那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在长春学习语言。”

2月20日,随着冬奥会的闭幕,志愿者们的工作也暂时进入休整期。

吉尼斯告诉记者,残奥会马上就要开幕,2月26日后他们再次上岗,将场内的冬奥元素全部转场为残奥元素。在“冰墩墩”换成“雪容融”前,志愿者们都抓紧休息和学习。

作为冬奥会的闭环外志愿者,他们一直服务于赛场外的观众,没有机会接触到场内的运动员,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来场馆慰问运动员和志愿者的那天,他们也没能看到,提及这些,他们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遗憾。

温暖瞬间:组长替班,“没舍得叫醒我们”

连续高强度的志愿服务工作,辛劳自不必说,但在看似枯燥、辛苦的日子里,吉尼斯和森迪也感受了温暖和快乐。

冬奥会期间的一件小事让两人记忆犹新。

2月14日上午,在引导所有观众进场之后,原本在休息室等着轮岗的八个志愿者全都睡着了。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共有61位场馆志愿者,分成8个小组。前院客流组共有两个小组,吉尼斯所在的小组即是其中之一。按照规定,本应该小组成员20分钟轮一次岗,可那天太累了,吉尼斯和伙伴们都睡得很沉。

一觉醒来,近两小时已经过去,到底谁在岗?吉尼斯和伙伴们赶出去一看,原来是两名组长替大家顶了两个小时,“没舍得叫醒我们,真挺感动的。”

瑞丽也还记得那些让自己感到温暖的瞬间,“我们去鸟巢排练时,每次时间都很长,有时候真的很累。但每次看到那么多小朋友,他们都笑着跟我们打招呼说‘Hello’,我就觉得很开心,心情也很好。”

在长时间的相处之中,留学生们和中国学生也渐渐熟悉了起来。

一会儿变成“国家形象大使”,聊聊各自国家的风土人情;一会儿成为对方的“语伴”,互帮互助学习各种语言;一会儿又是无话不谈的小伙伴儿,玩游戏、学舞蹈……他们在点滴交流中践行着“一起向未来”的诺言。

乌拉圭没有冬天,白山客唯一了解的冬奥项目就是冰球。“我不会打冰球。参加开幕式的时候很多中国学生会聊冰球,他们一起讨论怎么练习。”白山客和很多打冰球的学生加了微信,“等下次有冰球比赛,他们会喊我去看。”

“刚开始见到其他学校的学生有点害羞。”但没多久,瑞丽和一同训练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就成为了好朋友。瑞丽笑着说,因为那段时间的朝夕相处,自己的中文水平进步了很多。“想学就学,不要害怕别人笑话你。”

白山客是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大四的学生,即将毕业的他面临着工作还是读研、读什么专业的选择。“我们学校的带队老师沈冰和郭鑫宇给了我很多建议。”虽然以前很少接触,但这次参与冬奥会演出的经历,让白山客和学校老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

在森迪看来,能当选志愿者的都是“学霸”,跟“学霸”在一起对未来的学习很有帮助,在志愿者培训中,森迪的中文水平长进不少。

因为志愿者培训考试和期末考试时间高度重合,森迪上学期的学习时间都是挤出来的,“我在沙河校区上课,晚上7点回学院路宿舍。从晚上8点要学习到凌晨4点,中间只休息一小时。”经历过这段高强度的学习,森迪觉得,自己在防疫、急救知识等各方面能力都有提高。

在被问及参与此次冬奥会的感受时,吉尼斯和森迪异口同声地说“快乐”。“这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美好时光,虽然很冷,但大家很友好。”森迪印象最深的是和志愿者朋友们一起庆祝中国新年。除夕那天,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春节气氛,“我学会了包饺子。”

 

初衷不改:“如果需要再来一次,我还参加”

白山客非常喜欢下雪的日子。北京2022年第一场雪来临的时候,白山客和众多演职人员在为开幕式演出排练,“没有观众,只有我们。鸟巢那么大,下雪的时候很安静,仿佛时间停止了一般,就像魔法。”

2月13日,北京又迎来了虎年的第一场雪。漫天飞雪给原本就白雪皑皑的高山滑雪中心增添了冰天雪地的意境,在顺利完成任务后,志愿者们没有躲在温暖的休息室,都跑到雪地里撒欢儿。

无论是参与演出还是提供志愿服务,都在这些留学生们的人生经历中刻下了难忘的印记。

从遥远的非洲、南美洲、大洋洲横跨千山万水来到中国,又因为距离遥远甚至两三年不能回家。对于这群留学生而言,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喜欢是让他们参与北京冬奥会的最大动力。

“我们国家是第一批收到中国疫苗援助的非洲国家,这体现了中国对我国人民、非洲人民和全球人民的关爱,参与冬奥会服务是因为我想做些什么表示感恩。”森迪说,他已经在中国留学了近六年,希望为北京冬奥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在吉尼斯的眼中,北京已经是自己第二个家。从5岁来到北京至今,吉尼斯已在中国待了16年。

“我还记得小时候进幼儿园几乎天天哭,非常不适应。”吉尼斯说,当时自己出现在班里总引来一群小朋友围观。“长相不一样,语言也不通,小朋友围着我叽里呱啦地说,但我完全不懂他们说什么。”如今,吉尼斯的生活习惯、说话方式已经跟中国人没有太大区别,用他的话说就是“不开口我是外国人,开口我秒变北京人”。

正因为如此,能在“家门口”参与奥运会一直是他的心愿。“2008年的时候我也在北京,当时没能去现场看奥运会比赛很遗憾,但志愿者们的故事让我念念不忘。北京是我第二个家,这么多年在北京生活,我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浓厚的感情。我觉得,我也是时候为北京、为中国做点什么了。”吉尼斯说。

在冬奥会闭幕式结束之后,宋思思和小伙伴们学习了《一起向未来》的舞蹈,“我们都需要爱,大家把手都牵起来……”现在,这首听过无数次的《一起向未来》,宋思思已能张口就来。

“如果需要再来一次,我还参加。”在回忆参演经历时,白山客如是说道。

无论是参与演出还是提供志愿服务,都在这些留学生们的人生经历中刻下了难忘的印记。

18岁以前,瑞丽从来没见过雪,对冬奥项目也不太了解。

她的家乡萨摩亚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国家,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在29℃,由于距国际日期变更线非常近,萨摩亚是世界上最早迎接新一天的国家。

直到2018年来中国留学,瑞丽才真的摸到了雪,体验了和朋友们一起捏雪球、打雪仗、拍雪景的快乐。那时,瑞丽不会想到,四年后的冬天,她会与冬奥结缘,而且站上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的舞台。

像瑞丽一样,“沉浸式”参与此次奥运会的国际留学生还有很多。他们或担任志愿者,在岗位上发光发热;或作为演职人员,用灿烂的笑容,向世界展示“一起向未来”的美好梦想。

参演经历:“参加冬奥会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拉开大幕,在“致敬人民”节目中,76名来自世界各国、不同肤色的青年以身为轴,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中同向同行、并肩向前,牵出一幅世界人民团结一心、命运与共的感人画卷,向每一个不懈奋斗的普通人致敬。

瑞丽是七十六分之一。

“以前在电视上看奥运会,就觉得挺有意思。没想到,有一天我也会出现在电视里。”回想起开幕式表演的情景,瑞丽的声音里仍带着笑意。

“我也不知道怎么就被选上了,超级开心。”2021年10月,导演组为“致敬人民”节目到北京高校寻找国际留学生,素有“小联合国”之称的北京语言大学是其中之一。瑞丽成功入选,和她一起被选上的还有来自乌拉圭的白山客与来自哥斯达黎加的宋思思。

瑞丽至今仍记得第一次进入“鸟巢”排练的情景。虽然已在北京生活了四年,但瑞丽只去过“鸟巢”附近,从未真正进去过。

对于白山客而言,第一次进“鸟巢”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四周红色和白色的座椅。“我们训练了四个月,慢慢地看着这些座椅装上座套变成了蓝色,中间还有小雪花图案。”白山客告诉记者,在“鸟巢”训练的日子需要早起,“6点集合的时候,其他同学还在睡觉,而我们7点就已经在鸟巢开始训练了,一直到晚上10点半、11点才会结束。”

年前训练时,白山客也在同时准备期末考试。“带着电脑去鸟巢写论文,我上个学期有10门课要结课,没想到会这么辛苦。”因为无法上网,白山客把复习资料书籍都放在了背包里。

对于外籍演职人员而言,如何及时听懂导演的每一个指令很关键。“我们都有中文的底子,听懂导演的话没问题。有时候听不懂,导演会给我们做示范,也就明白了。”白山客说,现场除了导演,还有带队老师,会帮助他们及时沟通。

为了帮助演职人员找到微笑的状态,导演组会引导演职人员去想象远方有自己喜欢的人、思念的人。白山客想到的是乌拉圭的父母,他已经四年没有回国,虽然可以通过手机保持联系,但总归没有见面。“从乌拉圭到中国要先转机到巴西首都,再转机到西班牙的马德里,再飞到北京。单程都要两天。”

正式演出的那天晚上,宋思思和很多人一起等待上场。站在长长的通道内侧,宋思思感到前所未有的紧张,“这是我第一次大型的演出经历。”

让瑞丽欣喜的是,远在萨摩亚的家人后来也看到了冬奥会开幕式表演,“我奶奶都哭了,我能代表萨摩亚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她觉得很骄傲。”瑞丽说,家人一遍遍地看那段视频,想要在其中找到瑞丽的镜头。

细致服务:记录数据、引导客流,“拍我可以、不能合影”

在赛事场馆内,也能看见不少留学生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用专业的志愿服务为赛事的顺利举行保驾护航。

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来自乌克兰的吉尼斯(MITKO DENYS)和来自赤道几内亚的森迪(BIYOGO NCHAMA VICENTE ANGEL OBAMA)是61名志愿者中仅有的两位外籍人士。他们俩一个金发碧眼、皮肤白皙,一个皮肤黑亮、眼神深邃,在人群中显得十分抢眼。

吉尼斯和森迪均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留学生,在此次冬奥会中担任高山滑雪赛事服务志愿者。吉尼斯每天的工作是验证每个进场人员的注册卡和记录数据,森迪负责前院客流引导,将观众带到取暖区和观众席。

赛前,观众乘车抵达时,他们都已准时上岗,引导观众入场。因为是外国面孔,两人常常成为场中焦点,被观众围观、拍照,甚至要求合影。“志愿者是不允许在工作时跟观众合影的,我们就得做好解释工作——拍我可以,不能合影。”两人笑着说。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是所有冬奥场馆中海拔最高、天气最寒冷的场馆之一,体感温度低至零下30多摄氏度。志愿者们集中住宿的地方在延庆城区,他们每天需要乘车往返于场馆与驻地之间,单程需要45分钟。

“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洗漱、吃饭,乘车赶往场馆,傍晚再回去。”吉尼斯是北航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四学生,当时他毕业论文已经开题,晚上还要抽空写论文。

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对抗严寒天气也是志愿者们的“必修课”。

吉尼斯说,志愿者的服装都非常厚实,但几小时站下来,手指、脚趾还是会冻得厉害。赤道几内亚常年温暖,只有雨季和夏季。来自热带国度的森迪告诉记者,他上一次经历这种冰天雪地还是约六年前,“那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在长春学习语言。”

2月20日,随着冬奥会的闭幕,志愿者们的工作也暂时进入休整期。

吉尼斯告诉记者,残奥会马上就要开幕,2月26日后他们再次上岗,将场内的冬奥元素全部转场为残奥元素。在“冰墩墩”换成“雪容融”前,志愿者们都抓紧休息和学习。

作为冬奥会的闭环外志愿者,他们一直服务于赛场外的观众,没有机会接触到场内的运动员,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来场馆慰问运动员和志愿者的那天,他们也没能看到,提及这些,他们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遗憾。

温暖瞬间:组长替班,“没舍得叫醒我们”

连续高强度的志愿服务工作,辛劳自不必说,但在看似枯燥、辛苦的日子里,吉尼斯和森迪也感受了温暖和快乐。

冬奥会期间的一件小事让两人记忆犹新。

2月14日上午,在引导所有观众进场之后,原本在休息室等着轮岗的八个志愿者全都睡着了。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共有61位场馆志愿者,分成8个小组。前院客流组共有两个小组,吉尼斯所在的小组即是其中之一。按照规定,本应该小组成员20分钟轮一次岗,可那天太累了,吉尼斯和伙伴们都睡得很沉。

一觉醒来,近两小时已经过去,到底谁在岗?吉尼斯和伙伴们赶出去一看,原来是两名组长替大家顶了两个小时,“没舍得叫醒我们,真挺感动的。”

瑞丽也还记得那些让自己感到温暖的瞬间,“我们去鸟巢排练时,每次时间都很长,有时候真的很累。但每次看到那么多小朋友,他们都笑着跟我们打招呼说‘Hello’,我就觉得很开心,心情也很好。”

在长时间的相处之中,留学生们和中国学生也渐渐熟悉了起来。

一会儿变成“国家形象大使”,聊聊各自国家的风土人情;一会儿成为对方的“语伴”,互帮互助学习各种语言;一会儿又是无话不谈的小伙伴儿,玩游戏、学舞蹈……他们在点滴交流中践行着“一起向未来”的诺言。

乌拉圭没有冬天,白山客唯一了解的冬奥项目就是冰球。“我不会打冰球。参加开幕式的时候很多中国学生会聊冰球,他们一起讨论怎么练习。”白山客和很多打冰球的学生加了微信,“等下次有冰球比赛,他们会喊我去看。”

“刚开始见到其他学校的学生有点害羞。”但没多久,瑞丽和一同训练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就成为了好朋友。瑞丽笑着说,因为那段时间的朝夕相处,自己的中文水平进步了很多。“想学就学,不要害怕别人笑话你。”

白山客是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大四的学生,即将毕业的他面临着工作还是读研、读什么专业的选择。“我们学校的带队老师沈冰和郭鑫宇给了我很多建议。”虽然以前很少接触,但这次参与冬奥会演出的经历,让白山客和学校老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

在森迪看来,能当选志愿者的都是“学霸”,跟“学霸”在一起对未来的学习很有帮助,在志愿者培训中,森迪的中文水平长进不少。

因为志愿者培训考试和期末考试时间高度重合,森迪上学期的学习时间都是挤出来的,“我在沙河校区上课,晚上7点回学院路宿舍。从晚上8点要学习到凌晨4点,中间只休息一小时。”经历过这段高强度的学习,森迪觉得,自己在防疫、急救知识等各方面能力都有提高。

在被问及参与此次冬奥会的感受时,吉尼斯和森迪异口同声地说“快乐”。“这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美好时光,虽然很冷,但大家很友好。”森迪印象最深的是和志愿者朋友们一起庆祝中国新年。除夕那天,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春节气氛,“我学会了包饺子。”

 

初衷不改:“如果需要再来一次,我还参加”

白山客非常喜欢下雪的日子。北京2022年第一场雪来临的时候,白山客和众多演职人员在为开幕式演出排练,“没有观众,只有我们。鸟巢那么大,下雪的时候很安静,仿佛时间停止了一般,就像魔法。”

2月13日,北京又迎来了虎年的第一场雪。漫天飞雪给原本就白雪皑皑的高山滑雪中心增添了冰天雪地的意境,在顺利完成任务后,志愿者们没有躲在温暖的休息室,都跑到雪地里撒欢儿。

无论是参与演出还是提供志愿服务,都在这些留学生们的人生经历中刻下了难忘的印记。

从遥远的非洲、南美洲、大洋洲横跨千山万水来到中国,又因为距离遥远甚至两三年不能回家。对于这群留学生而言,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喜欢是让他们参与北京冬奥会的最大动力。

“我们国家是第一批收到中国疫苗援助的非洲国家,这体现了中国对我国人民、非洲人民和全球人民的关爱,参与冬奥会服务是因为我想做些什么表示感恩。”森迪说,他已经在中国留学了近六年,希望为北京冬奥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在吉尼斯的眼中,北京已经是自己第二个家。从5岁来到北京至今,吉尼斯已在中国待了16年。

“我还记得小时候进幼儿园几乎天天哭,非常不适应。”吉尼斯说,当时自己出现在班里总引来一群小朋友围观。“长相不一样,语言也不通,小朋友围着我叽里呱啦地说,但我完全不懂他们说什么。”如今,吉尼斯的生活习惯、说话方式已经跟中国人没有太大区别,用他的话说就是“不开口我是外国人,开口我秒变北京人”。

正因为如此,能在“家门口”参与奥运会一直是他的心愿。“2008年的时候我也在北京,当时没能去现场看奥运会比赛很遗憾,但志愿者们的故事让我念念不忘。北京是我第二个家,这么多年在北京生活,我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浓厚的感情。我觉得,我也是时候为北京、为中国做点什么了。”吉尼斯说。

在冬奥会闭幕式结束之后,宋思思和小伙伴们学习了《一起向未来》的舞蹈,“我们都需要爱,大家把手都牵起来……”现在,这首听过无数次的《一起向未来》,宋思思已能张口就来。

“如果需要再来一次,我还参加。”在回忆参演经历时,白山客如是说道。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北京冬奥会上的留学生志愿者:“如果需要再来一次,我还参加”链接:http://www.esxun.cn/news/6947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