甑糕(甑,zèng。关中方音中为韵腹高元音,读作zìng,讹作jìng。)是西安和关中地区特有的传统风味小吃,用糯米、红枣或蜜枣、红豆置铁甑上蒸制而成。
甑糕小吃历史悠久。甑,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古老的蒸器,有陶制、铜制、木制、铁制等,后经民间传承,将铁甑保留至今,而用之蒸制的粘糕也别有风味。
顾名思义,“甑糕”就是以红枣和糯米为原料,用“甑”蒸制成的“糕”,故名。甑糕米枣交融,老幼咸宜,营养丰富,滋补性强,色泽鲜润,绵软粘甜,浓香扑鼻,久食不厌,风味独特。
甑糕是关中地区的风味小吃。陶甑蒸出来的质量最好。甑糕的原料是江米(传统是无锡糯米)、大枣(以灵宝毛头枣最好)其比例是每锅江米10公斤,大枣3公斤泡米、装甑、加水与火功等,都有严格要求。
甑糕,形色俱佳,软硬适度,软甜粘劲,味道醇厚,实为冬春早点的佳品。
甑糕的古老,首先表现在它的炊具上,它是使用由最古老的蒸具“甑”演变而成的甑锅蒸制而成,这也是它得名的原因。陶甑蒸出来的质量最好。
从西安的&34;溯源,大约六千多年前,半坡人就开始使用陶制&34;的容器蒸制食物了。&34;的甑,是金属制品,原理和半坡陶甑完全相同。
手艺人演示甑糕的传统做法,要泡米,选枣。蒸制六成熟的糯米饭,移到甑里铺一层枣、一层米层叠,然后小火蒸几个小时,最后用余火焖制几个小时。出锅的时候,就是香甜软糯的甑糕了。
这一锅甑糕,是历史延续六千年的神奇美味。
了解历史,更能体会其中滋味的醇厚!
甑
甑是一种底部有小孔的容器。据传,甑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产生,到了新石器时代又有陶甑,商周时代发展为青铜铸成,铁器产生后,又变成了铁甑,如今也有用白铁叶子焊成的。陶甑蒸出来的甑糕质量最好。
甑,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产生,到了新石器时代又有了陶甑,商周时期发展为铜甑,以后又变为铁制。从此,铁甑这个炊具就世代沿袭,流传至今。这种铁甑形似圆筒,底部有许多透气的小孔。
西安甑糕的原料是糯米和红枣。其比例是:糯米65%、红枣35%。制作 技艺比较别致,尤其要掌握好泡米、装甑、加水与火功等几个环节。做甑糕要会蒸,还要会铲,会装碟,用专用铲刀将甑糕铲得枣米交融,红白相映,装入碟中,如琥珀,似凝脂,诱人食欲。
卖甑糕是个技术活儿,熟练的老卖家会用小铲子恰到好处的把“米”“枣”“豆”融合,吃一口既有枣香,又有米味,还有豆子的绵软口感。如果是新手同样的一锅甑糕会卖的“事与愿违”。
需注意:
1、甑糕需要热的时候吃,因为糯米是支链淀粉为主,热的时候好消化,但是如果凉下来,会成坨,支链淀粉抱团,消化液不好进入食团内部,不好消化。
2、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不可多吃,因为不管是糯米还是大枣,糖分含量都不低,对于血糖控制会有一定的影响。
3、甑糕虽为点心,但是能量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平常情况下需要将其作为主食来对待。
甑糕一般作为早餐食用,天不亮就开张了,基本是&34;形式,营业到上午十点钟左右,就卖完收摊了。
食客大都是站着吃,也有老陕特色的,是&34;吃。总之,吃相不拘形式。
由于红枣和糯米营养丰富,滋补强身,因而甑糕受到各阶层消费者的好评。当年冯玉祥将军把“西安甑糕”誉为“平民阶层的燕菜”。西安、关中地区开会,早点多食甑糕。村民赶集赴会,都要吃一盘甑糕打点;返回时还买上一两盘,以虎皮叶包装,带回家里让家人同享口福。
一泡米,米是糯米,水是清水,浸一晌,米心泡开,淘洗数遍,去浮沫,沥水分。
二装甑,先枣子、葡萄干,后米,一层铺一层,一层比一层多,最后上面再铺一层红枣(蜜枣)、葡萄干收顶。
三火功,一般是大火蒸约两小时后改用慢火再蒸五、六小时。
四加水,一为甑内的枣米加温水,使枣米交融,二为从放气口给大口锅加凉水,使锅内产生热气冲入甑内。
蒸甑糕时,将甑放在一个大口锅上,锅中添水,再将浸泡好的糯米、红枣铺在甑底。具体地说,要先铺红枣一层,再铺糯米一层,如此一层夹一层,共铺七层 (三层米四层枣)。铺完后盖上湿布和锅盖。用旺火烧开,上汽后取湿布洒上清水,反复洒水三次,最后用文火焖蒸,五六小时后即可蒸成。
这样制作出的甑糕,不仅层层软硬适度,而且色泽鲜润,吃起来粘甜适口,滋味特美。
蒸甑糕的铁甑虽大,甑糕却柔软细腻。这种甜品小吃是用糯米、云豆和红枣蒸制而成,蒸熟后老远就能闻到糯米特有的香味。甑糕也很好看,下面一层白饭渗入了枣色,呈一种晶莹鲜润的绛红色泽,上面一层云豆,呈咖啡的褐色,再上层便是红枣,早已烂成暗红的枣泥,小贩们给枣泥上又撒上一层碧绿的葡萄干,甑糕的色泽就更加丰富和分明了。吃起来口感也好,黏软香甜,热量又大。尤其秋冬季节,西安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甑糕摊贩,很多上班族还把甑糕当做必不可少的早餐。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