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丸子面
牛肉丸子面
简介
在临汾就不能不说牛肉丸子面。在临汾的大街小巷,最多的就是牛肉丸子面了,门面都不大,属于平价小吃。很多临汾人从外地回来,第一时间就来吃牛肉丸子面,味道很棒,适合喜欢吃辣的人。看上去它的做法很简单,面条好像是提前蒸好的,在大厅的最深处有一口大锅,里面是用大量的辣椒,配合牛骨等煮的老汤,使得老汤浓厚香醇,同时老汤也成为了牛肉丸子面的最大卖点。汤里还炖着丸子,可以看到上面厚厚的一层辣椒油,吃的时候用滚烫的汤一次一次的把面条浇透浇热盛上丸子,再放几片牛肉和星点香菜就可以了。很辣很爽,辣中又透着麻麻的感觉,总是令人神往,大家都吃的大汗淋漓的,尽管如此夏天吃的人也不少哦。用临汾人的话说就是“咥(音同碟)一大碗牛肉丸子面”。
做法
原料:牛腿肉750克,鸡蛋150克,葱头400克,胡萝卜300克,土豆500克,豌豆50克,鸡油400克,精盐15克,牛肉清汤2.5公斤,香叶半片,干辣椒1个。胡椒粉、味精各适量。制作过程:
1、将牛肉洗净,切成块,100克葱头去皮,和牛肉入在一起用绞刀绞两遍,再用刀剁一遍,放人盆内,加入5克精盐,50克鸡油、胡椒粉、味精、鸡蛋搅拌均匀,加水150毫升,随倒随搅,和成肉泥。2、向汤锅内放水烧开,用于把肉馅挤成i20个丸于,放入开水锅内,烧一个开,丸子漂起,把原汤滗出,将丸子放入冷水里洗去浮沫,调入漏勺内,控净水。
3、把胡萝F、葱头去皮,洗净,切成小方丁,将土豆去皮,洗净,切成40块。
4、往锅内放入200克鸡油,烧至五成热。先把胡萝卜丁、葱头丁放入,随之放入香叶,胡椒粉、干辣椒,用半炒半炯的方法,将蔬菜炯到成熟,放入牛肉汤、味精、精盐,调好口味,把土豆放入场锅煮到九成熟把丸于放入,烧两个开,改微火稍煮,起锅装盆。
5、食用时,分10客,每份放豌豆5克,牛肉丸子12个和汤,即可。
大同刀削面
牛肉丸子面
简介
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面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大同的刀削面。大同刀削面物美价廉,色、香、味俱全,形成了独特的大同风格。很多外地朋友来到大同,在品尝之后,都赞不绝口,可称“面食王中王”。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
在大同,刀削面店比比皆是,比较出名的也有很多,如:东方削面、七中刀削面、东关刀削面、小南街刀削面、老柴家刀削面等。其中“东关刀削面”是大同刀削面里最出名的一家,很多外地客人宁可舍弃大鱼大肉的豪华宴席,也要来这里专门品尝。据说,最热闹的时候这个店一天就用掉18袋白面,卖出2000碗刀削面。由此可见刀削面在大同的魅力真的令人叹为观止。大同刀削面不仅在味道上征服了食客,在经营理念上也是无与伦比的。在大同地区每家削面馆都有店主准备的免费咸菜供食客食用,主要是酸菜、黑咸菜(一种咸菜)。近年来又推出了多种口味的凉拌菜,虽然凉拌菜收费,但五角一元的价格还是很便宜的。另外,大同刀削面还有多种特色的美食供食客品尝,较常见的有丸子、卤鸡蛋、卤豆腐、卤豆干等等价格都不贵,也是五角一块不等。一块不错的烧肉才几块钱。在面馆里,美美地吃上一顿不过八九元。但这是在其他地方所享受不到的。这也体现了大同人的实在。
做法
大同的刀削面为什么会独树一帜,主要于它的做工有关系,首先刀削面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饧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匀、揉软、揉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时容易粘刀、断条。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刀,一般不使用莱刀,要用特制的弧形削刀。
先用面、水5∶3的比例和好面(水温为冬热、夏凉、春秋温),然后用湿布盖住,醒20分钟。把醒好的面团揉成椭圆形面块放在面案上,左臂托案,右手拿砍面刀(砍面刀是一种特制带把的刀,刀片很薄,刀的重量轻),用右手的四指握住刀把,用小拇指顶住刀柄头,砍面时先从面块的里端开刀,第二刀接前部刀口,用前挑后砍的方式砍下一根根长约30厘米的面条下入锅。 注意出力要平,用力要匀,这样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像银鱼戏水,煞是好看,熟练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一百多刀,每条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
忻州碗托
忻州碗托
简介
保德碗托是山西省忻州保德县的一种汉族传统小吃。风味独特,为小吃之上品。碗托,顾名思义是将荞麦面制成的糊放入碗中,上笼蒸熟晾凉后,拔出一个和碗形状相似的“托”来。地道的保德“碗托”用的荞麦面,是把粗的、黑的筛去,留下白的、细的,称为“上荞面”。保德县盛产荞麦,所制荞面碗托,观之晶莹光亮,粉白微青,质地精细,柔软,光滑,细嫩,清香利口。
做法
碗托儿看起来简单,做法却颇为讲究。顾名思义,碗托儿是以碗为模做成的:是先将面粉和成团,然后再化成糊状的浆,盛于碗内,用急火蒸至半熟时,搅动一次,以防沉淀,熟后冷却即成。这浆忌稠亦忌稀,稠则发硬,稀则发脆,入碗蒸时,托的中央寸许为宜,厚也不美,薄亦不好,蒸用时间约摸半个钟头,长了便“老”,短了太“嫩”,期间还需筷子搅动一次,否则里生外熟,抑或上稀下稠缺了均匀。加工好荞麦面以后,先把荞麦精粉用盐水拌成面穗,使劲揣,一点一滴地适量加入淡盐水调成糊状。揣不到,蒸出的“碗托”没有“精气”,掂掂,不会发颤,易裂缝。调出的糊若是清了,蒸出的“碗托”太软;调出的糊若是稠了,蒸出的“碗托”太硬。盐的甜与咸都会影响到“碗托”的质量。然后,将荞面调好的荞麦面糊盛于碗内,上笼用武火蒸之,必须火急,火候不够,蒸不出“花(波纹)”来,还容易澄汤,蒸出的“碗托”上棉、下硬,不吃香。蒸时,每隔一小会得搅动一次,这搅动是有学问的,早了不利成型,迟了又会沉淀,蒸出的“碗托”软硬不均匀。蒸锅用的锅盖,也很讲究,不能用金属做成的锅盖,金属锅盖会从锅内打下汽化的水,使“碗托”棉、嫩不一,惟有用农民拿高粱穗的杆做成的“棒排”才行。还有水,只有用本地的水做最好。有人试过,同样的人、同样的面,到了太原、忻州,或者内蒙的包头,怎么做都找不到那种感觉。“碗托”蒸熟后冷却即成,用餐时佐以醋、蒜调制的汤。“醋蒜汤”的调制,“工艺”也不简单,若没有一定的“工龄”是调制不好的,蒜要倒成泥,醋要适量,少许的姜面,开水晾凉,各种配料有度,吃起来才能“提味”。假如是做“肉碗托”,则需把猪肉剁成馅,在“碗托”蒸熟前撒上。荞面“碗托”宜凉调,宜热烩,或者配以素汤,或拌以肉酱。不仅是待客之佳肴,还有疏通肠胃,清燥热,利便之功效。笔者去过河曲县,他们用的是混(没有去粗的、黑的)荞麦面做的,黑色不清亮,看起来就没有胃口;到过陕西省的府谷县,与保德县只有一河之隔,有保德人传授技艺,但也是貌合神离,找不到那种“韵”味!
应县凉粉
应县凉粉
简介
应县凉粉是用淀粉制成的。是当地别具风味的一种汉族特色小食。在街头摆摊叫卖的四季不绝。每到夏日,凉粉摊尤多,街头巷尾比比皆是。应县凉粉不仅上市数量多,而且风味独特,其特点:一是含水量较多(淀粉与水的重量比在一比十左右),到出售前,一直浸泡在凉水里。二是加工精细。三是调味精美。咸盐、酱油、辣椒、醋、香油、味精、芥末、葱等佐料齐备,各味俱全。再佐以豆腐干细丝。色、香、味俱佳。
做法
1、将土豆经过加工,制出面粉,再将面粉澄清,凉干。(一般都有现成的)
2、烧一锅开水,把干面粉倒进锅里,再弄些白矾,然后用一跟木棍顺着一个方向搅拌,知道面粉显青色为止。(搅拌的力度、速度、方法、角度,火候等直接决定凉粉的口感)
3、然后用勺子将“面糊糊”舀到碗里,凉到温度与环境的温度一样。
4、吃法:将凉粉’打‘成块状,加以醋,水,辣椒油,香菜,豆腐干,蒜,葱等。
神池麻花
神池麻花
简介
神池麻花是山西省神池县汉族传统名点,色泽金黄,香甜酥脆,根大股匀。看去色鲜美,闻之香扑鼻,吃起来脆而不硬,酥而不散,香甜耐嚼,回味无穷。神池麻花在食品业中著称甚久,蜚声北方各地,其配料是酵肥三份,水二份半,油半份,糖、碱少许。炸时用葫油,要清澈澄净,以不起沫不冒大烟为宜。
做法
精面粉、植物油、白糖、精盐、食碱各适量
步骤:
1.盆内加入面粉、适量的糖、精盐、食碱和水和成软硬合适的面团,摘成剂子,搓成小条,放在案板上,用洁布盖好。
2.取剂子用左右手从两头反方向搓,搓上劲之后,双手一提,面条自动盘成麻花,再用手搓紧,成麻花生坯。
3.锅内加油烧至五成热时,放入麻花生坯,炸至金黄色即可。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