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濮阳有一款食物,食之咸香,闻之“臭”味扑鼻,相信很多濮阳人对它的态度是:爱之者赞其香,厌之者怨其臭,它就是濮阳的特产美食:酱豆饼。
香,是我们对食物的最高褒奖之一。但在濮阳人的饮食文化中,酱豆饼就是以臭闻名,它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虽然有的是吃起来也毫无享受可言。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食臭是一种猎奇心理。因为生活平淡无味,而引发强烈的“kill me(摧毁我)”欲望。从味觉感官角度,也有科学道理。人们对臭味食物的喜爱具有地域特点,跟当地物产、饮食传统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食臭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味觉记忆。
酱豆饼这一称呼在濮阳当地并不多见,当地人更多称之为“酱窝窝”,虽然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它在濮阳人的心中永远留着一个位置,让你总会在拿起一个热气腾腾的馒头的时候,想到:这时候有一个酱窝窝“就”着吃的话,该多香!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大多数濮阳人就是靠它来度过上世纪漫长贫困时期和冬季无菜的日子。那个时候,农村每家每户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制作酱窝窝,他们会用黄豆、花椒粉、茴香粉、精盐、芝麻等不算丰富的材料制作成一个一个的酱窝窝,喜欢吃辣的人家还会往里面撒上一些辣椒面。做好的酱窝窝有的是饼状,有的是窝窝状,倒没有什么讲究,只看个家习惯。制作好的窝窝会整齐摆放在竹帘上,放在院子里或者屋顶上进行晾晒。
等晒干、晒透后,酱窝窝那股吸引人“脚臭”味,就被完全挥发出来,让人喜食者欲罢不能。这个时候,蒸上一笼馒头,等馒头出锅,左手拿着馒头,夹着或拿着一片酱窝窝,右手端上一碗“疙瘩汤”或者“糊涂”,蹲坐在家门口,看到过来的熟人喊上一句:“吃了没,二大爷!”是多少濮阳人的记忆。
记得几年前我在沈阳服役时,有段时间尤其思念家乡的这口酱窝窝,而且给父母强调一定要自己做的那种,父母询问多人也没找到自家做的那种,小时候吃的酱窝窝都是每年我在乡下二姨和四姨自己做完之后送到我家的,这几年随着儿女成家,也没有时间去做这些了。最后父母从超市买了几包给我寄了过来,我在同桌战友质疑的眼光下,连续吃了三周,可谓过瘾。
酱窝窝是很多濮阳农村学生、以及外出务工人员出门必带的食品之一,虽然每次看濮阳美食小吃排行榜之类文章视频的时候,都很少提及,但是酱窝窝也从并没有淡出濮阳人的餐饮生活中。它虽然不会固定在每个濮阳人的餐桌之上,但是他的味道一直牵挂着每个濮阳人。
遗憾的是酱窝窝到现在还没有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濮阳目前生产酱窝窝的厂子挺多,但是真正的手工去做的人少之又少,想学的年轻人更是寥寥无几,也许以后濮阳人很少再能尝到纯手工酱窝窝的味道,但它绝对是濮阳人一代又一代的回忆!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