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前心灵手巧的客家人都会砍一大把布荆草,然后将其晒成八、九成干后,把其烧成“地灰”(草木灰),再把这些布荆草灰收集起来,用布滤成干净的黄橙色的灰水,加之于糯米上,蒸粽子时布惊的独特香味和粽子叶、糯米混合一起,顿时香味四溢,让人胃口大开。
客家传统碱水粽
制作碱水粽
碱水粽的“灰水”就是布荆草木灰溶解沉淀澄清的液体,用这种灰水泡的糯米做的粽子,因为灰水呈碱性,所以做出来的粽子颜色微黄,而且非常软糯。人们常把灰水粽蘸蜂蜜吃,没有蜂蜜就用白糖代替。
采摘布荆,晾晒干燥后烧成灰烬。
把“布荆”烧成灰后,还要把这些灰都收集起来装进过滤袋,放到水里重复煮沸几次,将灰渣过滤掉,再把灰水静置,待灰水中的杂物沉淀下来,剩下的灰水就可以用来泡糯米了。
粽叶
粽叶
糯米淘洗干净沥去水分,米粽叶或竹叶洗净备用。苇叶及棕榈叶软化、消毒处理。
糯米
把一定比例的纯天然灰水倒进盛糯米的盆中一起浸泡一个晚上沥干水。
碱水粽
这时可以包碱水粽了,一般一两米可包2-3个,包好用棕榈叶绑好,放锅里煮4-5小时即可。
碱水粽
粽子煮好后是有点金黄色的,吃粽子的时候再沾白糖,淋于去叶的粽子上,或直接拿粽子蘸糖吃。粽子渗着米粽叶或竹叶特有的清香,和着糖油入嘴丝毫没有腻口感觉,糯米软而香甜,滑而不腻,带有淡淡的植物芳香。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