馍馍也称馒头,是北方地区人们的主食之一。而在我们山西,馒头可不是随便乱蒸的,什么节日、什么节令蒸什么馍,办啥事蒸啥馍,无论是枣山、饭山还是花糕,可说是在这一隆重节日中,乡间百姓自己创作的一种心灵崇拜物,寄托美好愿望的一种方式。
山西农村流传着花馍艺术,一年冬尽春来,四季节日连连,各个节日的花馍都有新花样。形成了节日花馍、婚嫁花馍、寿诞花馍、丧葬花馍、乔迁花馍等较为完整的花馍体系。
花馍是人工用面做成的花式各异的馒头,制作原料以白面为主,另有豆子、枣、胡椒等辅料;制作所需的工具为极普通的剪刀、梳子、菜刀等;制作的手法以切、揉、捏、揪、挑、压、搓、拨、按等为主。虽然制作工具只是普通的剪刀、梳子、菜刀等,但要历经凝水、箩面、制酵、揉面、捏形、醒馍、蒸制、着色、插面花等九道工序,技艺独特。花馍不仅在色彩上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而且在内容表达方面用不同的造型表达出了各式的情感。
花馍适用于日常交往各种活动,种类很多分大花馍、对对馍、枣花馍、馄饨馍、石榴馍等等。说大,大到重十多公斤,和花糕差不多,小的像枣那么大,常用的有2斤多的,有半斤多的。花馍的图案越复杂,食用性越差,欣赏性越强。欣赏性的可以长期放,面干了,并不影响美观。
正月初一过大年,这是农家人心目当中最为隆重的节日。大年夜要吃枣花馍、枣山馍、枣篮馍、金罐馍、银罐馍。据说,吃了这种用红枣和麦面捏制而成的花馍,在新的一年里,增长智慧,遇事心有主意,办事事半功倍。长辈们流传:吃枣篮馍、金罐馍、银罐馍,象征能拣金进银,来年收成好;吃了枣山馍,从此幸福如山,财定粮丰,福寿安康,合家欢乐。
两姓联姻,花馍必不可少,订亲时男家必备“龙凤糕”和“对对大花馍”,女家也备有“大烧馍”和“馄饨馍”,寓意:天赐良缘、荣华富贵。迎亲时有专人捧端“上头糕”龙凤大花馍随行,糕上捏制的人物、花鸟、鱼虫、龙凤等,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色彩绚丽、争奇斗艳,亲朋赞赏,也是面艺人大显神手、展示手艺的主要场合。待婚庆结束,女方家将大花糕分赠给左邻右舍,以图吉祥。
婴儿满月要蒸鼓鼓馍、枣长花馍,鼓鼓馍象征从此敲响了人生征途的鼓点,枣长花馍寄托着父母对儿女的殷切期盼:快快成长,早成栋梁。周岁娃娃吃的鱼馍,寓意生活富裕。一岁食鱼,岁岁有余。孩童十二岁时要蒸项圈馍。民间有说法:项圈就是护身符,食之后可保佑儿女顺利度人生。
老人们过寿时蒸的是桃馍,外形好似一颗心,一颗儿女向长辈敬献的孝心。昔日父母呕心沥血育儿女,如今后人长大成人,亦把自个儿的爱心奉献给老人,愿长辈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当老人离别人世时,家人邻里要蒸一些包馍,用以祭奠。包即把人一生的功过全部包揽在内,尤如一个句号,从此总结完了。
虽然很多人在看到它时都会发出“很美、很漂亮”这样的感叹,但是在社会发展步伐加快的今天,年轻人只停留在欣赏的角度,不再热衷于学习这一传统的手工技术,如此带有传统意义的农家花馍即将面临着失传和断代的危机。
在民间艺术逐渐消亡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应该加入到学习和传承花馍传统技艺的行列当中,创新工艺技术和销售思路,让这项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走进大众视野,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