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围炉煮上一壶好茶,古朴竹编提盒中藏着典雅的中式茶点,船夫轻摇橹,水波荡漾里船缓缓摇晃。烟雨中的古镇褪去热闹,乘舟穿行在水巷中颇为宁静。待暮色将至,船头灯笼亮起,船宴陆续上桌,热气腾腾的饭菜充满烟火气,茶足饭饱后,轻舟才穿过石拱桥靠岸……泛扁舟、沏好茶、尝佳宴——在朱家角古镇最新推出的“珠溪元宝船”上,三个愿望可以一次满足。
“珠溪元宝船”将新中式下午茶设于木舟之上
记者了解到,在市民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不断差异化的背景下,“珠溪元宝船”等业态升级后的旅游项目在朱家角古镇陆续“上新”,让游客解锁江南古镇新玩法。
潮流元素入驻,老街有了新花样
近几年,朱家角古镇不断探索,给老景点换上“新衣”,注入全新活力。
朱家角古镇水网密布,“水”文化与“古”文化交融,“船”则将两者紧密相连。近期,古镇景区内推出的“珠溪元宝船”项目炙手可热。一改寻常摇橹船的木质平顶,元宝船的顶棚由竹篾编织,呈拱形,宛如漂浮于水面的金元宝。从课植园码头出发,沿水巷行经北大街、放生桥、泰安桥等十余处景点,全程约45分钟,让船上游客饱览古镇各处景点。
水面上的“珠溪元宝船”
元宝船最亮眼之处,在于将传统中式茶歇与特色宴席同设木舟之上,让泛舟更具闲情雅趣。据了解,船上的茶均出自朱家角的“江南第一茶楼”。傍晚,来自有着百年历史的“清代舒宅角里大院”的船宴陆续上桌,油爆虾、银鱼炒蛋、糖藕等菜极具水乡特色。朱家角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导游部经理丁慧芬告诉记者,平日里有不少身着汉服、旗袍的年轻姑娘租船游览拍照,节假日更是一船难求,“大家都喜欢船上的国风下午茶!”
“珠溪元宝船”上的下午茶
“上新”的不仅是游船。沿着西湖街向南,在小巷深处,红砖灰瓦的大清邮局旧址映入眼帘。大清朱家角邮局成立于1903年,是华东地区保留下来的唯一大清邮局旧址。近来,大清邮局整体建筑进行了全面升级,目前已打造为综合性的公共文化空间,一楼是咖啡馆,二楼是书信博物馆,将来会不定期举办读书会等活动,邮局本身寄送信件的功能依然保留,并额外提供“寄给未来的信”等服务。据介绍,大清邮局咖啡馆不久后即将投入使用。
“大清邮局”旧址门口的清代铜制铸龙邮筒,目前依然保留寄收信件的功能
修缮后的大清邮局旧址
“上新”后的大清邮局旧址一楼打造成了咖啡馆
古镇景区东井街110号,一只头上长角的巨型猪公仔立于街边,这是朱家角文创品牌新地标——朱市大集。文创店将朱家角鱼米之乡的风土特色与潮流元素紧密结合,展台上摆满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此外,店内还有与课植园、大清邮局等传统景点跨界合作的产品,把无形的古镇文化注入有形的实物中。比如,店里一款“桂课来”桂香精酿,就是用课植园中的桂花酿造而成。
“朱市大集”中的“猪+角”IP,谐音朱家角,又萌又可爱
“朱市大集”中售卖的大米,包装做成了鲤鱼形状
离开古镇核心风景区,沿漕港走去,一栋青红砖相间的仿欧式建筑格外引人注目——拥有百年历史的珠浦电灯厂近来也换上了新面貌。珠浦电灯厂创办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近年来,朱家角镇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珠浦电灯厂旧址进行修缮保护,如今,修缮后的电灯厂转型成了民间艺术馆,主打非遗木雕、书法、油画等艺术展品。
不可不知的古镇往事
旅游项目“上新”之余,阿婆粽、扎肉等朱家角古镇的传统特色同样生命力十足,他们是古镇旅游IP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多阿婆粽店,到底哪位“阿婆”最正宗?扎肉这种独特的做法,到底是怎么来的?
朱家角素以阿婆粽闻名,沿着最热闹的北大街走,一路会遇上若干粽子店,经营模式也基本相同:头发花白的阿婆坐在店门口,左手粽叶右手稻草,手脚麻利地包着粽子。放眼望去,一路上竟有七八个长相各异的阿婆,而其店门口杏黄色的旗幡上又各自写着“李阿婆”、“王阿婆”,目不暇接的同时,不免让人摸不着头脑:“阿婆粽的‘阿婆’到底是哪位?”
手脚麻利的阿婆与她的粽子
最早在朱家角卖粽子、并让阿婆粽名声大噪的,是位于北大街308号的“葛恒昇粽子店”。今年62岁的店主程静告诉记者,葛恒昇是她已过世的母亲,也就是买家口中的“阿婆”。葛阿婆是朱家角古镇当地人,自幼生活在北大街,古镇景区刚开发时,因不舍搬离旧宅,时年80多岁的她决定开店,就卖最寻常的粽子,没想到一炮而红,巅峰时期买家能沿着北大街排队几十米。头发花白的卖粽子阿婆形象从此深入人心,阿婆粽便在朱家角古镇上传开。
除了“阿婆粽”,朱家角古镇的另一个“都市传说”,便是扎肉。扎肉是江南一带的特色美食,一说来自绍兴,是浙江人年夜饭的必备菜。而对于上海人来说,对于扎肉的印象大多来自朱家角。走在古镇小巷里,温润的空气中弥漫着包着粽叶的肉香,破破烂烂的钢宗镬子烧出最正宗的味道。咬一口炖得软烂的肉,油润感顿时包裹舌腔,对美食寻根刨底的欲望油然而生。
热气腾腾的扎肉
人们到底是怎么想到要用粽叶包肉?丁慧芬道出谜底:早年间,知青来到朱家角务农干活,生活贫苦,难得吃肉。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好客的当地人便会招待他们吃肉,但知青们的日常饮食缺油水,偏爱抢肥肉吃,于是当地人就把肥肉和瘦肉用粽叶包起来烧,“包住就看不出哪块肥肉多,解决了‘抢肉’矛盾。”借此机缘,人们意外发现这样炖出来的肉竟和肉粽里的肉味道一模一样,从此扎肉便与粽子一道成为朱家角的特色传统美食。
漫步在朱家角古镇的烟雨小巷中,能感受到景点更新带来的新潮流,也能邂逅很多有意思的古镇往事。古今相通、新旧融合,文旅业态升级后的朱家角正焕发着新活力。
栏目主编:黄勇娣
来源:作者:沈思怡 茅冠隽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