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帆
立冬后天气逐渐寒冷,有些地方下起了雪。冷风中的人们裹紧衣服步履匆匆。对于鄂北豫南大别山一带的人来说,冷湿的冬天家里有木柴有炉火,还有父母做的大碗焖罐肉,这个冬天便能过得有滋有味。
我的家乡在豫南鸡公山下的一个小村子里,记忆中的冬天,草木枯黄冷风瑟瑟,天空经常灰蒙蒙的,有时飘着雪花。我每次走到村口,心里都暖洋洋的,因为母亲知道我周末要从住宿学校回来,肯定在炉火边放上一罐萝卜炖肉。想象着那噗噗煮出来的热泡泡,我心里荡漾着花儿一样的幸福期待。
根据家乡的习俗,每年入冬,母亲都要提前买别人家的黑猪肉,或者宰杀自家的猪来做焖罐肉。这种猪肉质好,肥瘦适中,还可以做成腊肉,是家乡人过冬的必备美食。我见过母亲制作焖罐肉的全过程:取新鲜猪肉里最好的五花肉,洗净,切成大块在热锅中摩擦掉猪皮上的碎毛,刮去表面的脏东西再洗净沥干,切成二指宽厚薄匀称的肉片,放适量盐腌制一晚,再拿出来以大火入锅,翻炒出水分。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焖罐肉之所以被家乡人一致喜爱,就是因为它的制作过程极为考究。在农村,土灶上架大铁锅,是家家户户厨房的标配。做焖罐肉,需用枯木劈成的棒柴来烧火,锅下火力均匀,锅里冒热气才放入肉片,左右翻炒。母亲时常一边挥舞锅铲,一边强调说:“火力刚好,不要加柴,马上肉就要出色了”。果然,在刚刚好的火候下,翻炒及时的肉片不一会儿就开始两面泛黄,冒出来清亮亮的油水,这时,母亲才把肉片铲出来放凉,再放入提前备好的瓦罐中,最后将温油倒入,没过肉片。一罐香喷喷的焖罐肉就做好了。
那时家乡的村民家中都没有冰箱,用这种油盖肉的办法存放肉,能随时拿出来炖萝卜和白菜招待客人,好吃省事,并且能存放半年之久不会变质。
母亲做的焖罐肉,外焦里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软糯酥香。冬天,我们一家人围着炉火吃饭,焖罐肉炖在面前煮出来热腾腾的香气,飘在空气中稀释在村子的尘烟里。有时肉吃完了,再放上一些白菜蒜苗或粉条,我喜欢用肉汤泡锅巴饭,吃得酣畅淋漓。一碗焖罐肉带来的快乐,是我整个冬天舌尖上的最爱。
如今我在城里安了家。冬天,我会在超市买很多熟食,炸好的鱼肉、香肠或牛肉,都存放在冰箱里,想吃得痛快就拿出来加热解馋,但是,这些远没有小时候焖罐肉飘出的热腾腾的香气来得诱人。
我想,儿时的美味,除了味蕾的享受,还有一种东西是我怀念的,那就是父母的爱,有父母亲围绕在身旁,童年的每一缕菜香,都是父母从烟火里给孩子的疼爱。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