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国际快递之后,北京又一条以冷库为核心的传播链显现。1月20日0时至16时,北京新增5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均为冷库相关工作人员或其密接人员。
如何进一步强化冷链防控?1月20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总监郎志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将加密市场领域常态化核酸检测,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由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上岗调整为持3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上岗,同时开展全市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全覆盖大检查。
房山、丰台确诊病例均与冷链相关
房山区副区长吕晨飞在1月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该区新增病例是在区内冷链从业人员每周例行的核酸检测筛查中发现的。1月18日,房山区发现1份核酸检测样本阳性,检测标本属于10人混检。9时03分,疾控部门再次接到第三方检测机构报告,另一份8人混检中也检测出阳性。两例样本属于同一企业同一批样本。涉疫企业为一家冷库租赁企业,自有员工9名,租户67家,其中25家有进口业务。
1月20日房山区新增确诊病例同为冷库管理员,为1月19日通报的核酸检测阳性者的密切接触者,曾共用同一卫生间。
“房山连夜对‘十类’重点人群进行全面排查检查,依计划顺次开展核酸检测。重点对区内冷库进行全面筛查,已对2159名冷库从业人员进行全员核酸检测,目前2107人检测结果已出为阴性,52人结果待报。同时,加强专用运输行业排查。截至今日14时,对区内冷藏保鲜运输企业的1356名从业人员进行了全员核酸检测,目前已出结果484人均为阴性,其余结果待报。”吕晨飞介绍。
与此同时,房山正加强冷链食品流向排查。第一时间摸排冷链食品进货渠道和流向,对涉疫冷库中流通的货品信息转至相关部门和属地落实管控。
丰台区确诊病例则在西南郊冷库一楼大厅工作,经营速冻食品,批发为主,网络下单支付,市场物流车配送。平时生活规律,每日往返于宜兰园一区、亿朋苑小区和西南郊冷库三地。
丰台区副区长薄澜表示,请于近期曾去过位于丰台区南三环西路的西南郊冷库和玉泉营果品公司冷库的市民主动向居住地社区进行报备,积极配合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措施。
加密常态化核酸检测
目前,北京市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约3.37万人,均要求持规定时限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上岗。2022年以来,累计核酸检测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及共同居住者13.42万人次。
在落实进口冷链食品管控措施方面,郎志强介绍,北京市对进口冷链食品实行专用通道进货、专区存放、专区销售,不得与其他食品混放贮存和销售;对无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无核酸检测证明、无消毒证明、无追溯信息的进口冷链食品,一律不予生产加工和上市销售。同时,持续推广应用“北京冷链”追溯平台,2022年以来,已流通进口冷链食品2.39万批次,共计6万余吨。
为了进一步减少通过冷链传播病毒的风险,提升疫情风险“早发现”能力,下一步,北京将进一步加密市场领域常态化核酸检测。北京市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由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上岗调整为持3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上岗。对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共同居住者核酸检测频次由每30天检测一次调整为每15天检测一次。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餐饮单位,食品生产单位,超市、便利店等食品经营单位,美容美发场所从业人员需持14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上岗。而在调整之后,需持10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上岗。
与此同时,北京将组织开展全市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全覆盖大检查。严查全市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冷库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严禁采购、使用、存放来源不明、资质不齐、未经检测的进口冷链食品。
“对发现的国产、进口冷链食品混放混卖,进口冷链水产品冒充国产销售,进口冷链食品检测证明与货物批次不符等问题,将依法从严从重、顶格查处。对因不遵守进口冷链食品防控要求造成疫情传播或引发重大疫情传播风险的,依法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郎志强表示。
建立健全进口冻品集中监管制度
新冠疫情以来,病毒已多次通过冷链传播。中国工程院马军院士团队的一项研究中提到,与近百年来发生的其他疫情相比,新冠疫情是第一次将病毒通过冷链货物传播列为关键传播途径并引起了全球的密切关注。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加强“外防输入”的疫情防控措施,特别是口岸城市及冷链货运环节是重中之重,这是遏制奥密克戎在境内传播的关键。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其中提到,加强检验检测检疫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完善应急检验检测检疫预案,实行闭环式疫情防控管理,防范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禽流感等疫情扩散风险,提高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急处置能力。
针对冷链等可能引发的输入性疫情,《规划》明确排查入境、仓储、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建立健全进口冻品集中监管制度,压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健全进口冷链食品检验检疫制度,加强检验检疫结果、货物来源去向等关键数据共享,做到批批检测、件件消杀,全程可追溯、全链条监管,堵住疫情防控漏洞。
北京商报记者 杨月涵 王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