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封面故事】小城年味儿!莆田闹元宵,全国独一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1-20 16:28:37
导读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于靖园在福建莆田,元宵节才是重头戏。村村闹元宵、天天有节目、家家齐上阵,蔚为大观,热闹非凡。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三持续到二月初二,整整一个月。热闹非凡大部分莆田人,过年最期待的就是元宵节。因为在莆田人心中,过了元宵节,才算过完年。图片/TUCHONG每年正月十五元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于靖园

在福建莆田,元宵节才是重头戏。村村闹元宵、天天有节目、家家齐上阵,蔚为大观,热闹非凡。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三持续到二月初二,整整一个月。

热闹非凡 大部分莆田人,过年最期待的就是元宵节。因为在莆田人心中,过了元宵节,才算过完年。图片/TUCHONG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年味也就逐渐散去。但是在福建莆田,这里的元宵节才是重头戏。莆田元宵节民俗活动堪称全国最长的元宵节,且地域特色浓郁。“我们一年中最期待的就是元宵节,元宵节有游灯活动,很热闹,大家聚在一起,年味十足!”作为莆田人,在上海工作的许凡凡表示,大部分莆田人过年最期待的就是元宵节。因为在莆田人心中,过了元宵节,才算过完年。随后,大家才告别家人父母,重新出发,各奔远方。

说起莆田的元宵节,其节日习俗历史悠久。南朝陈光大二年,莆田置县,这座古城至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积淀了绚丽多彩的文化。“节到元宵兴倍生,普天人共乐升平。有楼紫陌繁华盛,灯火辉煌不夜城。”这首竹枝词《元宵》表明,早在唐代,莆田就有闹元宵的习俗。

西晋末年,北方战乱,八姓入闽,衣冠南渡。中原人大规模南迁,渐次进入福建,有的在莆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随着人口的不断迁徙,北方文化与莆仙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出多姿多彩的元宵文化。因为形式多样,当地群众错开时间表演,形成独特的莆田元宵节文化。

“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

爬刀梯、跳傩舞、摆棕轿、打铁花、甩铁球……“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莆田元宵文化堪称全国独一无二,村村闹元宵、天天有节目、家家齐上阵,蔚为大观,热闹非凡。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三持续到二月初二,整整一个月。

莆田有多项民间元宵特色民俗被列入非遗保护项目。仙游枫亭元宵游灯习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枫亭元宵游灯始于宋代,游灯中有走马灯、猜谜灯、塔灯、六角灯、彩篮灯等。其中有一种用白萝卜制作的菜头灯,从宋代一直流传到现在,是最别具一格的花灯。

不同于各地的元宵灯节,枫亭元宵游灯习俗汇集了篝火、社火、放灯、游神、傩舞等多种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糅合了当地民间的灯艺、曲艺、舞蹈、十音八乐、戏剧和杂技等各类艺术。传至近代,枫亭元宵游灯习俗又创新性地融入了彩架、彩车等主题方队和时尚元素,独具特色,对于研究当地古典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演变等,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

此外,涵江延年宫在每年元宵期间叠5米高的蔗塔,蔚为壮观,该项技术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涵江崇圣宫元宵圈灯作为山区特色文化民俗,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如何将非遗与旅游相结合?疫情前,莆田市文化和旅游局就精心设计了路线,于2019年第一次把元宵文化包装成旅游产品推向市场。比如上午乘船进南日岛,下午观赏南日岛元宵冲海狂欢活动,夜宿南日岛,品尝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日鲍。比如正月十五白天重点游览塔斗山风景区、参观蔡襄廉政文化园,晚上观赏国家非遗项目枫亭元宵游灯习俗。再比如,白天参加文峰宫妈祖尾暝灯祈福典礼,观看莆仙戏市级非遗项目《大五福》,晚上参观省保文物文峰宫、市保文物东山妈祖行宫、清风岭烛山盛景,参加市级非遗项目文峰宫尾暝灯点烛山盛典,观看妈祖尾暝灯踩街盛况。

打造莆田元宵文化品牌

元宵活动涉及的村庄多,有的镇同一天好几处闹元宵。选择这几条线路,是因为这些地方举办元宵活动的历史比较悠久,内容丰富,知名度高,有集中观看活动的场地,能够集中展示莆田特色的元宵民俗。

“芳山村苏厝自然村元宵从正月初六至初九,是莆田较早闹元宵的乡村之一。”曾编辑《芳山村志》的当地乡贤方明雄介绍,明代倭寇侵犯莆田沿海,外出躲避的芳山村村民较早返乡,因此当地元宵节较早。村民们感念戚家军抗倭,炊“宝糕”蒸“菜包”,装入担盘,慰问抗倭将士。几经演变,挑担盘成为芳山元宵独特习俗。

十四、十五、十六三天的莆田元宵节最为热闹,称为“元宵心”。同时莆田还有“总元宵”和“妈祖元宵”习俗。总元宵实际就是文艺“出游”,“出游”队伍有马队、妆阁、彩旗队、十音八乐、舞龙戏狮等,从早上8时一直游到晚上12时后回宫庙。

妈祖元宵的风俗一般是在莆仙沿海岛屿上,特别是湄洲岛上。妈祖元宵的正日是在正月初十,妈祖庙的元宵还有点“烛山”的俗例。妈祖元宵要持续到正月廿九才结束,这是因为莆仙各地舞龙的龙灯必须火化。民间传说,龙灯不火化,龙将会成精变为“孽龙”伤害百姓。由于龙是古代皇帝象征,一般宫庙级别低,无法履行“化龙”职责,必须由龙女下凡的妈祖来担当此任。各乡镇元宵活动都结束后,就会把所有的龙灯集中起来,在正月廿九妈祖元宵时“化龙”。

农历正月十九至二十,枫亭溪南龙泉宫6个社宇的联合出游,则是枫亭元宵月的“收官之作”。农历正月二十是夜,待巡游队伍归来,执事用长杆点燃近4米高的柴枝高塔,巡游队伍有序地围着篝火游转而过,冲天火焰红红火火,预示着村民们在新的一年里日子越过越红火。

莆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王金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莆田市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大力推广“文化+旅游”模式,着力谱写文化旅游“山海经”,开发“进城、上山、下乡、亲水”全域体验游,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妈祖文化融入国家战略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春节,为防控疫情,避免人群聚集,莆田市将丰富多彩的莆田元宵活动创新性地搬上网络,开展“疫情防控宅在家,扫码线上看元宵”活动,并设置“转发有奖”环节,赠送景区门票、运动鞋等奖品,满足了市民文化精神生活需要,也让就地过年的留莆人员在春节元宵期间“有吃头、有看头、有玩头”。而2022年春节,莆田市也将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工作,创新线上元宵活动。

莆田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在新时代发挥新作用,莆田市将持续挖掘包装元宵文化资源,打好线上线下“组合拳”,传承推广莆田元宵民俗文化,着力打造莆田元宵文化旅游品牌,为国家重大战略发展贡献力量。

的确,对于“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莆田有着责无旁贷的文化责任。莆田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素有“东方麦加”之称的湄洲岛,已成为世界各地妈祖信众的圣地。妈祖文化既是古代海上贸易的产物,又是中国乃至世界海洋文化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妈祖文化中“行善救困、舍身取义”的大爱精神,不但为中国百姓所接受,而且被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所认可。

建设新的海上丝绸之路,既是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妈祖文化必将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王金煌说:“应抓紧整合资源禀赋,系统梳理妈祖文化、南少林禅武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唱响大莆田文化品牌。”

2021年12月9日,第十三届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暨台企台胞金融信用证书颁发及莆台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福建莆田湄洲岛举行。莆田市委副书记季翔峰在致辞中提到,莆田市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妈祖文化独特作用,持续深化莆台各领域融合,全力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

福建省闽台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郑金龙表示,妈祖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挖掘妈祖信俗的深刻内涵,着力发展妈祖文化文旅体验,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海峡两岸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意义非凡。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1月下旬刊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封面故事】小城年味儿!莆田闹元宵,全国独一份链接:http://www.esxun.cn/news/6715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