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那么沉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孩子们对这个假期一定充满了向往。但也有人担心,减掉了负担,孩子们的假期生活会不会有“失重”的空虚?那么,该如何引导孩子过好假期生活?这个美好的假期孩子们应该怎样度过才算不辜负呢?
专家说
父母要为孩子“计深远”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 孙云晓
孩子快要放寒假了,作为爱孩子的父母,一定要考虑如何安排好孩子的假期生活,因为好的假期生活将有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而不好的假期生活对孩子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假期生活呢?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少年儿童教育和研究的专业人员,我愿意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供父母们参考。简而言之,中小学生在假期生活里,当然可以休息,也可以复习功课,但假期生活的本质意义与价值在于要过一种不同于学校的生活。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相对于学生蓬勃旺盛的生命能量和飞速成长的巨大需求来说,孩子们实在是太需要在假期体验个性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了。因此,有远见的父母和老师,应当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假期里发展他们的兴趣,尽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国家强力实施“双减”政策,其重要目的就是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让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提升。
谈到这里,有些父母也许会疑虑,放飞孩子固然是孩子喜欢的,但会不会让孩子在竞争中失去优势,考试成绩拼不过别人,进不了理想的学校,等等。这也是一些父母对于“双减”政策有些困惑不解的原因。由此涉及到如何对孩子负责,如何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等重大的问题。古人留下的《战国策》有一个名篇《触龙说赵太后》,我在中学时代就学习过,其中智者左师公触龙劝赵太后不要溺爱孩子时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堪为教子名言。试看今日世界,哪个发达国家不重视孩子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些国家的名校甚至将考生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作为极为重要的录取标准。中国实施“双减”政策,出台《家庭教育促进法》等等,说到底都是在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计深远”,作为担负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的父母亲来说,更应该为孩子成长“计深远”。
基于假期生活的本质意义与价值在于要过一种不同于学校的生活的原则,并且考虑到孩子成长的需求,建议父母们可以从自己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出安排。例如,学习做家务提高生活技能、博览群书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体育锻炼寻求体能突破、参加志愿服务提升责任感水平,等等。这些内容其实都属于生活教育,而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与优势就是生活教育。
青少年是在体验中长大的,我们不能代替他们成长,也不能代替他们体验。毫无疑问,如果有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即使减少了一些复习功课的时间,孩子们也会拥有珍贵而充实的收获。完全可以相信,当孩子们开阔了视野,当他们练硬了翅膀,当他们激发出勃勃雄心,他们就是真正的强国一代,身心将更加健康,并且飞翔得更远更高!
校长说
让假期真正回归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校长 陈国荣
“双减”政策的本质特征是教育的回归,应该是学校的回归到学校,应该是课堂的回归到课堂,应该是假期的就真正回归假期。孩子们对“双减”背景下的第一个寒假充满了期待,期待着回归后的寒假生活,期待着没有了大量课外补习班、不再是“第三个学期”的寒假生活。
因此,假期本来就是简单的,放松的:
假期多休养。“假期”的基本含义是“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休养生息、涵养身心是假期的重要任务。在假期里要保持良好作息,规律而自律,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就寝时间小学生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
假期勤锻炼。每天坚持1小时体育锻炼。小学生可以多参加感统运动、趣味体能或者小球运动,培养专注力、提高协调能力等;初中生可以多从事篮、足、排等大球运动、团体运动,锻炼大肌肉群、增强社交能力等;高中生可以走进健身房,有计划地增肌塑形会让自己更强壮、更自信。
假期觅书香。假期里的读书与在学校不同,可突出兴趣导向,突出亲子同读,突出同伴分享。以良好的阅读习惯,优化思维方式,丰润假期生活。
假期重体验。在遵守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的要求下,可以适当地走出去。我校的“博物馆大剧院课程”是北京市普通高中特色课程,每个假期都有系统安排,“双减”之后时间上更有了保证。
假期赏冬奥。关注冬奥盛会,了解冬奥知识,欣赏冬奥节目是这个假期不容错过的选择,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适当参与冰雪项目。
引导学生尝试“四多”
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校长 丁凤良
双榆树第一小学关于假期作业设计已经有多年的良好基础。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过好假期生活?我的想法和体会是,应该主要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鼓励学生“多感受”。
这里的感受既是多元的,也是具有区域特点的。首先,学校要引导学生多了解自己生活居住的地域历史文化,可以去查阅资料,可以去参观走访,可以去触摸感受,走进历史中的居住地,走进过往中的人物志,走进建设中的发展史。
鼓励学生“多思考”。
这里的思考既是亲身经历后的有感而发,也是亲自体验后的不吐不快。撰写感想,是多思考的重要成果,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掌握适合学习方法的有效举措。多思考才能有深刻的感想,感想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用口说出来,用笔写出来,都是很好的方式。可以不拘泥于形式,但鼓励学生将思考记录下来,留存起来,都是有助于学生成长的重要过程。
鼓励学生“多行动”。
家务劳动,社区志愿活动,动手制作数学学具、科技模型等,学生可以在父母的带领下,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力所能及地多参与。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付诸行动,不仅考验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检验自己的想法,计划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具有可行性。
鼓励学生“多合作”。
假期里,在满足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约着一起去游览、运动、游戏。至于场所、项目,学生可以自主安排设计,家长辅助支持,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身心,还加强了同学间、家庭间的联系。合作交往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沟通与交流也是学生未来走向社会生活的重要课程内容。
“选购”作业“玩”出精彩假期
怀柔区实验小学校长 兰芳
“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即将到来。这个假期,孩子不用奔跑于各种辅导班,拥有了充裕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孩子们在假期里应该做点什么?我的想法是,作为学校,完全“大撒手”也是不负责任的,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提供一些设计和推荐,并由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真正过一个轻松愉悦又有实际收获的假期。
为此,我们探索创办“趣多多作业超市”,推出“1+1+N”作业选购模式,精心设计作业选购清单,由孩子自主选择属于自己的“专享作业”,“玩”出精彩假期。
所谓“1+1”即“运动+阅读”,为每天必选的基础性作业,设置两大作业选购区:一是体能运动区,提供“寒假云炼营”“我的体质健康卡”作业清单,养成天天锻炼习惯,提高健康水平。二是阅读品鉴区,分学段推荐假期书单,提供“读一本获奖书籍”“英语绘本我来写”“家庭故事汇”等作业清单,配合《阅读陪伴成长手册》,同时可将所读所感用文字、图画、语言等方式呈现,在阅读分享中启发思维。
每个鲜活的个体都需要个性化的成长,多元个性的“N”模式设置了四大作业选购区:一是主题研究区。如结合“冬奥”提供主题作业清单:“牵手冬奥一日行”,提供研究框架,“查找所经地文化风俗”等,让学生在玩儿中学、学中悟,发展学生思维;二是科学探索区。“提出一个科技金点子”“做一个有意思的小实验”等,让孩子感受科学魅力,培养科学素养、创新能力;三是劳动实践区。提供“学做一道菜”“参与一次社区服务”“变废为宝”等劳动实践活动选择,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四是兴趣娱乐区。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提供选购清单,如“和爸爸去爬山”“和妈妈看电影”“学打篮球”“去看美术展”等,以美育心,发展孩子的个性爱好。
给家长的三条寒假建议
东直门中学校长 熊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已于2022年元旦起正式实施,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这个寒假家长朋友们也将开启“依法带娃”的时代。家长们如何通过榜样示范、对话交流、实践体验等方式对孩子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加以培育、引导和影响,将是一个重大考验。
“双减”政策实施后,假期学生和家长有了更多相处的时间,东直门中学作为东城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分中心,给家长朋友三点建议:
一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父母情绪稳定,孩子会变得更有安全感,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而非冲突。营造和谐家庭氛围,需要家长的智慧养育。
二是围绕学校布置的作业,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其中学习计划要善用Smart目标(即具体、可度量、可实现、相关性、有时限),顺应大脑特点,培养学生时间规划的意识,提升学生的自制力。指导孩子做好“复盘”,培养孩子自我定位、自我判断的能力,明白成功的人生需要去经营、去努力、去拼搏。
三是家长要利用假期有意识地多和孩子聊天,换种沟通方法,打开孩子的心扉。家长要学会倾听,放慢“语速”,放缓“情绪”,不急于评价。按照学校的德育作业,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阅读、一起锻炼、一起做家务、一起走进博物馆等社会大课堂,寻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分享各自的所思所想。
家长说
“两段式”规划孩子假期生活
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 杨峰
我是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家长。寒假临近,这是“双减”政策实施后的第一个假期。如何让孩子过一个充实、快乐、有意义的假期?这不仅考验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家长的必答题。
“双减”政策推出之前,怎么安排假期,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或许并不是烧脑的问题。就我身边的情况来看,不少孩子假期里的安排其实很单一——不是在上辅导班、兴趣班,就是在这班那班转场的路上。至于家长,则忙于“选班”“陪班”“跟班”。其他时间,还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假期作业。如今,全面压减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孩子和家长在假期里有了更多自主性和选择权。当然,如果不能妥善安排、周密计划、有效利用,也有可能意味着假期会空耗、虚度。
对于上班族而言,假期只是孩子的假期。“双减”减去了孩子假期的负担,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并没有因此增加很多。从这个角度看,我把孩子假期的时间段分为两部分,并相应引导孩子做好假期规划。
第一部分是周一到周五的白天,我家孩子在老人家中度过。在这段属于孩子自己的时间里,关键在于帮助他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比如,通过设计作息表,让每天的活动更有计划性和规律性。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户外运动。孩子每天到小区周边公园散步,既能锻炼身体,也可亲近自然,还有利于预防近视。二是课外阅读。我家孩子比较喜欢读书,假期里可以集中时间,多看一些文学名著、科学著作等。三是家务劳动。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养成劳动习惯,锻炼劳动能力,培养劳动精神。
第二部分是周一到周五晚上及周末。这是身为上班族的父母能陪孩子的时间。去年以来,我们明显感受到“双减”带来的变化。孩子从沉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自主时间大大增多,同时意味着我们可以跟孩子享受更多美好的亲子时光。每天下班后,我会陪孩子做一些体育运动,比如跑步、跳绳、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等。此外,我还坚持每天跟孩子一起学诗词,孩子基本上每天能深读至少三首诗词。孩子放假了,这些良好习惯不能放假。当然,与平日相比,假期里的周末毕竟更像周末,不用担心活动过于丰富、紧凑而影响下周的学习。平时周末,我们会通过带孩子逛书店、参观博物馆等方式,帮助他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到了假期,这类活动可以在原有基础上丰富拓展,比如到近郊游玩等。
值得期待的是,寒假期间,北京冬奥会将在家门口举办。去年,孩子参加了校内外一些冬奥活动,积累了不少冬奥知识,对冬季运动产生了浓厚兴趣。冬奥会期间,一方面,我会和孩子一起观看比赛直播和精彩视频,关注赛事新闻,了解更多冬奥项目和规则。另一方面,带着孩子参加一些冰雪运动,体验冬季运动的独特魅力,亲身感受其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没有了那么沉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孩子们对这个假期一定充满了向往。但也有人担心,减掉了负担,孩子们的假期生活会不会有“失重”的空虚?那么,该如何引导孩子过好假期生活?这个美好的假期孩子们应该怎样度过才算不辜负呢?
专家说
父母要为孩子“计深远”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 孙云晓
孩子快要放寒假了,作为爱孩子的父母,一定要考虑如何安排好孩子的假期生活,因为好的假期生活将有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而不好的假期生活对孩子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假期生活呢?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少年儿童教育和研究的专业人员,我愿意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供父母们参考。简而言之,中小学生在假期生活里,当然可以休息,也可以复习功课,但假期生活的本质意义与价值在于要过一种不同于学校的生活。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相对于学生蓬勃旺盛的生命能量和飞速成长的巨大需求来说,孩子们实在是太需要在假期体验个性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了。因此,有远见的父母和老师,应当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假期里发展他们的兴趣,尽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国家强力实施“双减”政策,其重要目的就是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让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提升。
谈到这里,有些父母也许会疑虑,放飞孩子固然是孩子喜欢的,但会不会让孩子在竞争中失去优势,考试成绩拼不过别人,进不了理想的学校,等等。这也是一些父母对于“双减”政策有些困惑不解的原因。由此涉及到如何对孩子负责,如何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等重大的问题。古人留下的《战国策》有一个名篇《触龙说赵太后》,我在中学时代就学习过,其中智者左师公触龙劝赵太后不要溺爱孩子时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堪为教子名言。试看今日世界,哪个发达国家不重视孩子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些国家的名校甚至将考生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作为极为重要的录取标准。中国实施“双减”政策,出台《家庭教育促进法》等等,说到底都是在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计深远”,作为担负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的父母亲来说,更应该为孩子成长“计深远”。
基于假期生活的本质意义与价值在于要过一种不同于学校的生活的原则,并且考虑到孩子成长的需求,建议父母们可以从自己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出安排。例如,学习做家务提高生活技能、博览群书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体育锻炼寻求体能突破、参加志愿服务提升责任感水平,等等。这些内容其实都属于生活教育,而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与优势就是生活教育。
青少年是在体验中长大的,我们不能代替他们成长,也不能代替他们体验。毫无疑问,如果有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即使减少了一些复习功课的时间,孩子们也会拥有珍贵而充实的收获。完全可以相信,当孩子们开阔了视野,当他们练硬了翅膀,当他们激发出勃勃雄心,他们就是真正的强国一代,身心将更加健康,并且飞翔得更远更高!
校长说
让假期真正回归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校长 陈国荣
“双减”政策的本质特征是教育的回归,应该是学校的回归到学校,应该是课堂的回归到课堂,应该是假期的就真正回归假期。孩子们对“双减”背景下的第一个寒假充满了期待,期待着回归后的寒假生活,期待着没有了大量课外补习班、不再是“第三个学期”的寒假生活。
因此,假期本来就是简单的,放松的:
假期多休养。“假期”的基本含义是“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休养生息、涵养身心是假期的重要任务。在假期里要保持良好作息,规律而自律,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就寝时间小学生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
假期勤锻炼。每天坚持1小时体育锻炼。小学生可以多参加感统运动、趣味体能或者小球运动,培养专注力、提高协调能力等;初中生可以多从事篮、足、排等大球运动、团体运动,锻炼大肌肉群、增强社交能力等;高中生可以走进健身房,有计划地增肌塑形会让自己更强壮、更自信。
假期觅书香。假期里的读书与在学校不同,可突出兴趣导向,突出亲子同读,突出同伴分享。以良好的阅读习惯,优化思维方式,丰润假期生活。
假期重体验。在遵守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的要求下,可以适当地走出去。我校的“博物馆大剧院课程”是北京市普通高中特色课程,每个假期都有系统安排,“双减”之后时间上更有了保证。
假期赏冬奥。关注冬奥盛会,了解冬奥知识,欣赏冬奥节目是这个假期不容错过的选择,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适当参与冰雪项目。
引导学生尝试“四多”
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校长 丁凤良
双榆树第一小学关于假期作业设计已经有多年的良好基础。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过好假期生活?我的想法和体会是,应该主要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鼓励学生“多感受”。
这里的感受既是多元的,也是具有区域特点的。首先,学校要引导学生多了解自己生活居住的地域历史文化,可以去查阅资料,可以去参观走访,可以去触摸感受,走进历史中的居住地,走进过往中的人物志,走进建设中的发展史。
鼓励学生“多思考”。
这里的思考既是亲身经历后的有感而发,也是亲自体验后的不吐不快。撰写感想,是多思考的重要成果,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掌握适合学习方法的有效举措。多思考才能有深刻的感想,感想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用口说出来,用笔写出来,都是很好的方式。可以不拘泥于形式,但鼓励学生将思考记录下来,留存起来,都是有助于学生成长的重要过程。
鼓励学生“多行动”。
家务劳动,社区志愿活动,动手制作数学学具、科技模型等,学生可以在父母的带领下,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力所能及地多参与。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付诸行动,不仅考验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检验自己的想法,计划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具有可行性。
鼓励学生“多合作”。
假期里,在满足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约着一起去游览、运动、游戏。至于场所、项目,学生可以自主安排设计,家长辅助支持,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身心,还加强了同学间、家庭间的联系。合作交往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沟通与交流也是学生未来走向社会生活的重要课程内容。
“选购”作业“玩”出精彩假期
怀柔区实验小学校长 兰芳
“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即将到来。这个假期,孩子不用奔跑于各种辅导班,拥有了充裕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孩子们在假期里应该做点什么?我的想法是,作为学校,完全“大撒手”也是不负责任的,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提供一些设计和推荐,并由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真正过一个轻松愉悦又有实际收获的假期。
为此,我们探索创办“趣多多作业超市”,推出“1+1+N”作业选购模式,精心设计作业选购清单,由孩子自主选择属于自己的“专享作业”,“玩”出精彩假期。
所谓“1+1”即“运动+阅读”,为每天必选的基础性作业,设置两大作业选购区:一是体能运动区,提供“寒假云炼营”“我的体质健康卡”作业清单,养成天天锻炼习惯,提高健康水平。二是阅读品鉴区,分学段推荐假期书单,提供“读一本获奖书籍”“英语绘本我来写”“家庭故事汇”等作业清单,配合《阅读陪伴成长手册》,同时可将所读所感用文字、图画、语言等方式呈现,在阅读分享中启发思维。
每个鲜活的个体都需要个性化的成长,多元个性的“N”模式设置了四大作业选购区:一是主题研究区。如结合“冬奥”提供主题作业清单:“牵手冬奥一日行”,提供研究框架,“查找所经地文化风俗”等,让学生在玩儿中学、学中悟,发展学生思维;二是科学探索区。“提出一个科技金点子”“做一个有意思的小实验”等,让孩子感受科学魅力,培养科学素养、创新能力;三是劳动实践区。提供“学做一道菜”“参与一次社区服务”“变废为宝”等劳动实践活动选择,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四是兴趣娱乐区。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提供选购清单,如“和爸爸去爬山”“和妈妈看电影”“学打篮球”“去看美术展”等,以美育心,发展孩子的个性爱好。
给家长的三条寒假建议
东直门中学校长 熊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已于2022年元旦起正式实施,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这个寒假家长朋友们也将开启“依法带娃”的时代。家长们如何通过榜样示范、对话交流、实践体验等方式对孩子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加以培育、引导和影响,将是一个重大考验。
“双减”政策实施后,假期学生和家长有了更多相处的时间,东直门中学作为东城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分中心,给家长朋友三点建议:
一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父母情绪稳定,孩子会变得更有安全感,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而非冲突。营造和谐家庭氛围,需要家长的智慧养育。
二是围绕学校布置的作业,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其中学习计划要善用Smart目标(即具体、可度量、可实现、相关性、有时限),顺应大脑特点,培养学生时间规划的意识,提升学生的自制力。指导孩子做好“复盘”,培养孩子自我定位、自我判断的能力,明白成功的人生需要去经营、去努力、去拼搏。
三是家长要利用假期有意识地多和孩子聊天,换种沟通方法,打开孩子的心扉。家长要学会倾听,放慢“语速”,放缓“情绪”,不急于评价。按照学校的德育作业,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阅读、一起锻炼、一起做家务、一起走进博物馆等社会大课堂,寻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分享各自的所思所想。
家长说
“两段式”规划孩子假期生活
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 杨峰
我是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家长。寒假临近,这是“双减”政策实施后的第一个假期。如何让孩子过一个充实、快乐、有意义的假期?这不仅考验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家长的必答题。
“双减”政策推出之前,怎么安排假期,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或许并不是烧脑的问题。就我身边的情况来看,不少孩子假期里的安排其实很单一——不是在上辅导班、兴趣班,就是在这班那班转场的路上。至于家长,则忙于“选班”“陪班”“跟班”。其他时间,还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假期作业。如今,全面压减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孩子和家长在假期里有了更多自主性和选择权。当然,如果不能妥善安排、周密计划、有效利用,也有可能意味着假期会空耗、虚度。
对于上班族而言,假期只是孩子的假期。“双减”减去了孩子假期的负担,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并没有因此增加很多。从这个角度看,我把孩子假期的时间段分为两部分,并相应引导孩子做好假期规划。
第一部分是周一到周五的白天,我家孩子在老人家中度过。在这段属于孩子自己的时间里,关键在于帮助他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比如,通过设计作息表,让每天的活动更有计划性和规律性。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户外运动。孩子每天到小区周边公园散步,既能锻炼身体,也可亲近自然,还有利于预防近视。二是课外阅读。我家孩子比较喜欢读书,假期里可以集中时间,多看一些文学名著、科学著作等。三是家务劳动。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养成劳动习惯,锻炼劳动能力,培养劳动精神。
第二部分是周一到周五晚上及周末。这是身为上班族的父母能陪孩子的时间。去年以来,我们明显感受到“双减”带来的变化。孩子从沉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自主时间大大增多,同时意味着我们可以跟孩子享受更多美好的亲子时光。每天下班后,我会陪孩子做一些体育运动,比如跑步、跳绳、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等。此外,我还坚持每天跟孩子一起学诗词,孩子基本上每天能深读至少三首诗词。孩子放假了,这些良好习惯不能放假。当然,与平日相比,假期里的周末毕竟更像周末,不用担心活动过于丰富、紧凑而影响下周的学习。平时周末,我们会通过带孩子逛书店、参观博物馆等方式,帮助他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到了假期,这类活动可以在原有基础上丰富拓展,比如到近郊游玩等。
值得期待的是,寒假期间,北京冬奥会将在家门口举办。去年,孩子参加了校内外一些冬奥活动,积累了不少冬奥知识,对冬季运动产生了浓厚兴趣。冬奥会期间,一方面,我会和孩子一起观看比赛直播和精彩视频,关注赛事新闻,了解更多冬奥项目和规则。另一方面,带着孩子参加一些冰雪运动,体验冬季运动的独特魅力,亲身感受其带来的健康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