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是神话中有名的女仙,据说,她是江西建昌人,东汉桓帝时来到昆嵛山修炼,麻姑的传说故事即缘起于昆嵛山。关于麻姑的故事最早见于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其中比较详细地叙述了麻姑与神仙王远(字方平)的约见经过。
说东汉桓帝时,神仙王方平,佩带着宝剑,头戴远游帽,身穿朱红衣服、佩着五色绶带系着的虎头形香囊,降临到一个叫蔡经的人家里。王方平长着稀疏的胡须,中等个头。来的时候,驾着五龙羽车,旗幡飞动,所奏的金鼓箫管与人马之声如雷贯耳,威风凛凛,就如大将军。演奏乐器者乘坐的都是麒麟瑞兽,从天而降,在半空中聚拢;随从的官员身高一丈还多;刚刚到达,那些随从的官员就隐身不见了,只看到王方平一个人同蔡经的父母兄弟见面。
坐了一会儿,王方平就说要见见麻姑。可是,蔡经家的人不知道麻姑是什么人。这时候,就听王方平(对麻姑的使者)说:“王方平请你们报告麻姑一声,我很久不在人间,今天特意来到这里,不知麻姑能不能来一趟,我有话要说。”不大一会儿,使者回来了,可是,看不到人,只听有人传麻姑的话说:“麻姑很想拜见,我不见你也已经有五百多年了。我常想去拜见你,表达对你的敬意,可是,总也没有机会。烦劳你派遣信使这么快就到了,不过,我已经受命要去蓬莱一趟,回来马上觐见你。希望我回来的时候你没有离开。”等了一会儿,麻姑就回来了。麻姑来到的时候,也是先听到金鼓箫管与人马之声如雷贯耳,接着,麻姑就到了,随从的官员是王方平随从的半数。蔡经家的人看到麻姑非常貌美,只有十八九岁的样子,头顶上挽着大发髻,剩下的头发垂到腰部;衣服上有花纹与美丽的图案,锦绣灿烂,光彩夺目,不知道是用什么做出来的。麻姑立刻进屋拜见王方平,王方平也起身迎接。
坐了不大一会儿,两人都开始指挥人摆出各自的饭菜招待对方,用的都是金盘玉杯,里面盛的都是各种花果,香气弥漫屋里屋外。大家开始享用,手掰果脯,就如烤貉子肉,说是麒麟肉干。麻姑对王方平说:“自从与你相识以来,我已经三次看见东海变为桑田。这次,我去蓬莱,看到那里的水又很浅,还不到从前的一半,难道又要变成陆地不成?”王方平笑着说:“圣人们都这么说。”
麻姑说要见见蔡经的母亲和弟媳,当时,蔡经弟媳刚生孩子几十天,麻姑一见面就看出来了,不让大家靠近,她要来一把米,顺手撒到地上。大家一看,撒到地上的米都变成了珍珠。王方平见了,笑着说:“麻姑年轻,我已经老了,不再擅长这种变化手段。”就用水搀和做了酒给大家喝。蔡经看到麻姑的手似鸟爪,就想,后背大痒的时候用这手抓挠最好。王方平知道蔡经心中的想法,就暗中叫神人鞭打蔡经,并对他说:“麻姑是神仙,你怎么可想到叫她给你挠痒?”宴会结束,王方平和麻姑各自升天而去,鼓乐齐鸣,就如初来的时候一样。
后来的“沧海桑田”、“掷米为珠”两成语便出于此。与干宝同代的葛洪在《神仙传》中也有内容大致相同的关于麻姑的文字,并说,麻姑曾经修炼于牟州(今牟平)东南之姑余山,道成飞升,“余址犹存,因名姑余”。
元代于钦《齐乘》“山川”条记载:“大昆嵛山,州东南四十里嵎夷岸海名山也,秀拔为群山之冠。《仙经》云‘姑余山’,麻姑于此修道,上升,余址犹存,因名‘姑余’。后世以‘姑余’、‘昆嵛’声相类而讹为‘昆嵛’。然,今东夷人只名‘昆嵛’。 又有小昆嵛与之相连。……遗山(金代,元好问,号遗山):《续夷坚志》:昆嵛山石落村(今威海环翠区汉时旧称)刘氏尝于海滨得百丈巨鱼,取骨为梁构屋,曰‘鲤堂’;堂前一槐,荫蔽数亩;忽梦女冠自称‘麻姑’,乞此树修庙。刘漫许之。后数日,风雨大作,昏晦如夜,失槐所在。相与求之麻姑庙中,树已卧庙前矣。”光绪版《文登县志.古迹》也有关于“鲤堂”的这段文字。这便是昆嵛山名称的由来,换言之,昆嵛山之名就缘起于麻姑。
相传,农历三月三日为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河畔,采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麻姑献寿”典故即出于此,旧时给女人祝寿多绘麻姑像相赠。
据说昆嵛山上的岳姑殿原为麻姑殿,传说为建昌麻姑修炼的地方。山上另有麻姑冢一处。旧时昆嵛山上还有麻姑洞、麻姑碑等遗迹。民国版《牟平县志》“古迹. 汉麻姑冢”条这样记载:“在姑余山,冢由地坎以石砌成,其中空无所有。冢后垒石龛一座,高约一丈,中坐麻姑石像,龛门嵌以方石,中留方孔,旁隽(镌)文字,其可辨认者,有横书‘虚妙真人仙楼’六字,两旁有‘文登县云光都三里正统五年二月旬兴修’等字。”
可以这样说,麻姑从建昌走出来,在昆嵛山修成正果,然后,进入人们的生活。而后,麻姑形象融入到艺术及民俗的方方面面,比如,古有书法《麻姑仙坛记》,近有戏剧《麻姑献寿》,剪纸、绘画《麻姑》等。
麻姑仙的传说与遗迹全国各地有不少,较为著名的除了昆嵛山,还有南城(江西抚州)、丰都(今重庆)、麻城(今湖北黄冈)等地,那里皆有麻姑修道的记载和仙迹。关于麻姑的身份有多种说法。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