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延陶
阅读所需约8分钟
穿越“当局者迷”的烟雾,后疫情时代,汽车产业重塑的成果已经得到市场的检验——新能源爆发、传统汽车日渐式微。
透过产业逻辑审视,吉利在这一轮产业“重塑”中颇为失意;然而贯穿产业链条的资本潮水中,吉利的触角依然令其稳立潮头。
黔驴技穷从来不会是吉利给市场的答案,凭借荷包鼓起的财气,吉利正在抄底。
吉利持续失速
近年来,多方面因素叠加导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持续下滑,与中国汽车市场一同失速的还有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的业绩。
资本市场的数据显示,2020年已经是吉利汽车近些年连续第二年出现业绩下滑。甚至吉利汽车内部也将2020年视为吉利汽车的“低谷”。
除了客观因素的影响,2020年,吉利汽车产品面临从3.0时代向4.0时代过渡的转型期,大部分产品处于生命周期末端,竞争力不强。
然而刚刚过去的2021年,吉利依然“失速”。连续两年的不佳表现,令曾经自主王者的“辩驳”显得苍白。
新年伊始,吉利汽车公布了2021年销量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吉利汽车销量为132.8万辆,同比增幅仅为1%,全年销售目标完成率仅为87%。
对比另外两家自主品牌强敌,长安汽车在销量上“碾压”吉利,而长城汽车也在进一步缩小与吉利的差距。长安集团实现了累计销量超230万辆,同比增长14.8%,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累计销量超175万辆,同比增长16.7%;长城汽车则在2021全年实现了128万辆的销售成绩,同比增长15.2%。
无论与行业增速相比还是与竞品公司对垒,吉利汽车都表现落后。毕竟,外部环境是所有中国车企乃至全球车企共同面对的问题。吉利汽车自身的问题似乎才是业绩持续滑坡、销量难有起色的根本原因。
虽然在产业层面,吉利汽车依然保持着在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的领先优势。但如果情况不扭转,吉利汽车前进的阻力将越来越大。
新能源赛道落后
近年来,吉利汽车的新能源战略屡屡失败,而“换道超车”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风口所向。作为自主品牌的领头羊,吉利汽车却没有在新能源赛道展现出应有的实力。
一组有意思的数据似乎可以凸显吉利汽车当前“江湖地位卓然、业绩表现尴尬”的情况。数据显示,吉利燃油车的平均售价为6.9万元,而主打新能源品牌的领克车型平均售价为15.6万元。这其中,领克定位中高端固然是单车售价较高的一部分因素,但是传统燃油车可见的利润天花板也是吉利汽车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个现实情况摆在吉利面前,燃油车销量基数最大,却贡献着相对微薄的利润。令人略感欣慰的是,领克刷新销量新高,全年销量超22万辆,同比增长近26%,且全球化不断加速;与此同时,新能源略有起色,尤其是几何品牌持续发力,全年累计销量超10万辆,同比增长47%。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成为车市增长大军的2021年,吉利汽车全年销售仅超过10万大关的成绩实在差距巨大。回看吉利汽车对于发展新能源的野心,目前的成绩与其在2015年的畅想相比,正可谓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2015年,吉利汽车就发布了名为蓝色吉利行动的新能源战略:欲实现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其中,插电式混动与油电混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65%,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35%。
然而时至今日,在吉利汽车的产品结构中,燃油车依然当仁不让占据绝对主导。根据数据粗略统计,吉利汽车燃油车的销售占比超过90%,而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占比少的可怜。
对比曾被质疑靠燃油车输血的比亚迪,如今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在总销量中占比81%。数据显示,比亚迪2021年度总销量达到73万辆,同比增长75.4%。其中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达到59万辆,同比暴涨231.6%。
如果以销量进行判定,吉利汽车的新能源战略实在难言成功。
在2020年,吉利汽车再次翻开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崭新篇章:“组建全新的纯电动汽车公司,正面参与智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
与上次相比,吉利汽车此次战略直接剑指能源革新与智能化革新。
由此,极氪汽车项目公司呱呱落地。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由吉利汽车、吉利控股集团共同投资成立,其中,吉利汽车持股51%,吉利控股集团持股49%。另外,新公司计划现金注资20亿人民币,由李书福任董事长,安聪慧任CEO。
在造车新势力突飞猛进的过程中,无论是参与者还是投资者都已经明晰,强大的资本造血能力是掀起汽车工业革命的核心动力。吉利发起的新战役是否能够禁得住考验?此时,吉利的另一身份浮出水面——资本运作高手。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