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4日,世界最权威科学杂志之一,《自然》发表了一篇生物学论文。论文认为,从全球不同生态区域中选取野生水稻,运用最新的生物基因技术,发现现代栽培稻与广西的野生稻最具亲缘性。结论是,世界稻作很有可能起源于中国广西。
——广西卫视
广西是人类最早种植水稻的地方,时至今日也是我国水稻主产区之一,长期以来,稻米产量保持至少自足状态(除1988年外)。
于是,广西人就在吃大米这大事上卯足了劲。怎样吃得有花样,怎么吃得有创意,怎么吃得奇葩。一颗普通的大米,做成了大家吃不起的样子。
比如,好端端的大米,明明加水稍微加热数分钟,即可熬成米饭或粥,快速成就一顿主食。可广西人偏偏要把大米或打成粉糜,或磨成浆,或加入调味品,或加入配料,然后,或水锅里蒸煮,或油锅中煎炸,做成各种点心糍粑小吃和美食。
一、
其中,最普遍、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米粉了。这种用米浆经过蒸煮凝固,分切或卷成条的大米产品,干的、湿的、圆的、扁的、粗的、细的,不一而足。
在外地人看来,广西米粉最出名的,非螺蛳粉莫属。但是,在柳州之外的广西人看来,螺蛳粉说不定就是鄙视链的最底层了。
因为,广西有太多的米粉壁垒,每县每市,甚至每乡每镇每屯都有其代表,而每个地方的人,都毫不例外言之凿凿地认为家乡的粉才是最好吃的,外地的就是渣。
所谓的螺蛳粉、老友粉、生榨粉……只不过是用来区分而已,在广西人眼里,米粉只有两种:家乡的和外地的,对标的就是好吃的和渣粉。
而且,即使是同一种粉在不同的摊位出品,也会引发好吃与否的站队。
米粉在广西的版图,包括大大小小的城市、乡镇甚至村屯的街头巷子,处在繁华的五星级酒店,或是偏于一隅的小摊,都不失米粉的身影。
早餐一碗粉,中午一碗粉,晚餐还是一碗粉,宵夜再来一碗粉,是广西人普通的日常,有汤有食,有荤有素,每一顿吃得都热气腾腾,最是慰人心。
二、
但,你以为广西这么多种类的粉,只是米粉和配菜的不同组合,然后就能诱食客买账了?
错了,广西各地代表性的米粉饱含当地的独特味道,是否能炸开根植灵魂深处的味蕾,只有当地人才能清楚地分辨出来,而其中关系到工艺、火候、食材、调料等,非有着十年经验的手艺人无法说得清道得明。
炒米粉
比如,玉林生料粉用上南宁的老友粉,深入玉林人骨髓深处的鲜甜醇美,就失却了灵魂;
再比如,南宁的老友粉用上桂林的米粉,酸笋搭配豆豉的独特风味就没有了依附;
再比如,生炒牛河如果略去了猛火煸煎这一步的话,就做不出那种撩鼻挠心焦香锅气;
再再比如,如果做生榨米粉的米浆省掉发酵出醩味的时间,在追求正宗的吃货们的味觉认知里,即使配上鲍鱼海参,那也是一碗渣粉……
大米对广西米粉文化传承做出了粉身碎骨的牺牲,——知道是用米做的,却不敢相信是用米做的。
近年,区别于吃饭的扒塞填,广西的吃粉文人为了让吃粉这件事,更具有独特性,造出了一个新词:嗦粉。挑一撮米粉,撅起嘴唇稳住,再轻轻一嗦,米粉就呲溜一下跑进了口腔,动作形象贴切之极。
这是大米粉身碎骨的牺牲促发的广西米粉文化,又由米粉文化触发的饮食文化外延发展。
三、
把大米磨成粉糜之后,广西人把大米的产业链拓展得更宽更广。
比如各种年糕、糍粑(桂东南叫米钅助)、发糕、米糕……等,这些是湿法制作工艺的产品。
比如糖环(饺莲),酥角,各种米饼……等,属于干法制品工艺。
对待大米,即使尸骨可以保存,但面目必须全非,广西人也不会轻易让手上的稻米轰轰烈烈地来,然后平平淡淡地走的。
桂西的人喜欢加点天然色料,把纯白的大米做成五色饭,让看起来赏心悦目,闻起来异香交缠,吃在嘴里齿颊留香;
南宁邕宁人则会填入红糖红枣成了甜糯滑口的八宝饭;
桂东南的人则是简单粗暴地撒进油锅中炸成嘎脆香酥的
桂东的人会拌上肉末香菇调料塞进油豆腐、苦瓜圈做成各种酿(豆腐酿、苦瓜酿);
而都安人则会把拌上猪血(或者各种血)的大米,塞进猪肠里,做成血肠,不腥不膻百吃不腻。
对于梧州人来说,掺入排骨、烧卤就能做成喷香的砂锅饭,或者加入海鲜就做成了艇仔粥。
到过年过节,全广西人又会像约好了一样,把糯米籼米掺杂后,裹上棕叶和苇叶包成一个个粽子。……
四、
最先在梧州传承的瓦锅饭或艇仔粥,看似是高配版的白饭和白粥,但其实又远不是。就算是有幸被煮成白饭熬成白粥的,就是大米的最直接的结局吗?
又错了。
广西还有一种粥饭自助吃的模式在等待着食客的鉴赏,这不寻常的模式当然只存在于那些平民化的小饭店快餐店大排档上,自命清高的星级饭店酒楼可不愿意承担背后的损失。
粥饭自助吃主要划分两大派别,一派是买上一份菜,白饭白粥随意,吃饱为止;另一派是买上一份白粥,小菜随意造,过瘾即可。
广西自助粥摊。(图源网络,侵删)
当然,现后一派实际操作做了很大改变,所提供的小菜也不会是鸡鸭鱼肉等硬菜,多是酸溜溜的豆角、空心菜梗、芋杆、萝卜干、大头菜、榨菜等。
占主流的前一派,也就是加饭免费,喝粥随意。免费加饭只是对吃饭的食客满意度服务,对嗦粉的人则鲜有“吃不饱可以免费加粉”的待遇——在广西多年,我只在梧州曾有幸遇到过。
五、
大米还是谷子阶段的时候,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吃法:爆米花,姑且叫谷子爆米花吧。区别于市面上常见的玉米爆米花,谷子爆米花的体型小不能再小,进食的满足感也小得多。
谷子爆米花的做法也可以采用玉米爆米花的做法。不过,如果直接用火煨,让谷子炸开,比用高温高压容器爆出来的,米香味更为浓郁,更撩人心扉。
找不到谷子爆米花图。聊胜于无,自己想象吧
火煨谷子爆米花操作关键,手速眼速均要快,炸开就要马上捡出稍晚上一秒两秒,收获的就是米花焦炭了。这可能是谷子爆米花的小众地位的原因之一吧。再有就是,进食谷子爆米花的时候,需要剥壳,剥壳,剥壳,如果直接吃食,伴随而来的将是一阵阵嘴酸牙软的体验。我不会告诉你们,我是怎么知道的。
“北面南米”,大米成就的广西美食千千万,如果要完完整整写出来,百集电视剧也不一定能交代。
既然说不完,享受就好了!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