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鸭大肠杆菌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某些致病性血清型毒株引起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包括大肠杆菌性肉芽肿、腹膜炎、输卵管炎、脐炎、滑膜炎、气囊炎、眼炎、卵黄性腹膜炎等疾病,是鸭细菌病中危害最严重的疫病,各种日龄的鸭均易感染,防治难度极大。
病原:
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的杆菌,不形成芽孢,有鞭毛,有的菌株可形成荚膜。本菌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对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易产生耐药性。
流行病学:各品种和年龄的鸭均可感染大肠杆菌,但多为2~6周龄者,发病季节以秋末冬春多见。禽大肠杆菌在鸭场普遍存在,特别是通风不良、大量积粪禽舍、垫料、空气尘埃、污染用具和道路、粪场及孵化厅等处环境中染菌最高。此病的血清型众多,目前已知的约有154个血清型致病。各种禽类中,以鸡鸭鹅等较为易感。温差过大,营养不良(特别是维生素的缺乏),有毒有害气体的长期存在,以及病原微生物(如支原体及病毒)感染所造成的应激等因素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临床症状:
以雏鸭或鸭的败血症和产蛋母鸭的卵黄性腹膜炎(蛋子瘟)的危害最为严重,临床表现主要为:下痢、拉黄白色稀粪,粪便恶臭,带有白色黏液或混有血丝、血块和气泡,一般为青绿色或灰白色,肛门周围污秽。病雏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渴欲增加,呼吸困难,大都有明显的神经症状。
病理变化:
雏鸭大肠杆菌病常与鸭疫里氏杆菌病继发或混染。本病的解剖变化与鸭传染性浆膜炎极为相似,出现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只是鸭传染性浆膜炎病鸭肝脏上形成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更干燥、较薄、更易剥离,而大肠杆菌形成的则相反,大肠杆菌病的肠道病变表现得更明显一些,并且产蛋鸭还表现坠卵性腹膜炎。剖检腹腔内充满蛋黄碎片或干酪样物。
防治:
最为有效的防治方案当然还是老生常谈的消毒卫生工作。消毒、消毒、消毒,灵丹妙药一直在自己手里。其次药物预防,雏鸭开食后,选择敏感药物陆续着手预防工作。早期投药可控制早期感染的病鸭,促使痊愈,同时防止新发病例的出现。但在大肠杆菌病发病后期,若出现了气囊炎、肝周炎、卵黄性腹膜炎等较为严重的病理变化时,使用抗生素的疗效往往不显著甚至没有效果。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