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炒肉丝]:切细丝,去筋襻、皮、骨,用清酱、酒郁片时,用菜油熬起白烟变青烟后,下肉炒匀,不停手,加蒸粉,醋一滴,糖一撮,葱的、韭蒜之类;只炒半斤,大火葬,不用水。又一法:用油泡后,用酱水,加酒略煨,起锅红色,加韭菜尤香。
淸 袁枚《随园食单》特牲单
炒肉丝是一道最普通的菜,也是一道见刀工的功底菜,它的用料简单,操作也不复杂,但要炒出火候,炒出风味也不容易。炒肉丝很见功夫,能衡量出厨者的技术水平。是厨师入门练的基础菜,也是厨师考极的必备菜肴,无论什么菜系,都用炒肉丝来考核厨师手艺的高低,因为这道菜涉及刀口、上浆,火候、调味等各方面问题。
首先炒肉丝选料很严格,不是随便什么肉都能用来切肉丝的,必须是用嫩的无筋的肉。最理想的是选用如猪、牛、羊的通几肉,鸡胸肉。太嫩的如小里脊、鸡芽子,也切不出好的肉丝。日常工作中用腿肉、夹心肉也可以切肉丝。肉选好后要看肉的纹理下刀,俗话说:“横切牛羊,竖切猪,斜切鸡,顺切鱼”,牛羊肉要逆着肉的纹理切。也就是说,刀和肉的纹理呈90度的垂直。切出来的肉片,纹路呈“井”字状。如果顺着纹理切,就很容易咬不动,猪肉要顺着肉的纹理切。也就是说,到和肉的纹理呈水平线哦,切出来的肉片,纹路呈“川”字状。如果你向切牛羊肉那样,逆着肉的纹理切,炒出来的肉会散碎哈。鸡的肉质比较嫩,刀和肉的纹理,只要能有个倾斜的角度就可以了。切出来的肉片,纹路呈斜的“川”字状。切好的肉丝讲究,要切得粗细一致、长短一致、不能连刀。
切肉丝之前,首先要把肉的筋膜,云皮,杂物去掉,然后打成跑,就是切成长方块,墎子上用水湿一下,切肉丝讲究先片成片,片片分上片和下片,当然也有顶刀切的,至于放冰箱冻了像切萝一样切的也有,但那不叫活,不过,又说回来了,现在都这么忙,而且切鲜肉还费料,出品难度大,买相对也是冻肉切的漂亮,所以不用机器切丝,己然是很讲究了。片法在南方多上片,北方多下片,上面就是从原料上面片下肉码墩子上逐层码好,下片是从原料下也片片,片片好了就该切了,切肉丝行业内讲究用拉刀法,要求刀墎子垂直,刀向前报然后往回带刀所以叫拉肉丝。还有一种推刀和拉刀的结合,,这种刀法效率较高因为这种刀法前推后拉要来回切,又叫推拉刀。
过去北京103中学有个李刚,人送外号小李飞刀,他刀工特好,还出过一本书《刀工述要》这是一本专门论述刀工的书,现在各烹饪院校教材,基本都是这里扒的,为此他成了北京餐饮业唯一的一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烹饪艺术家。李刚在纱布上切肉号称一绝,就在墩子上铺上绸布,用水打湿,在上面切肉,肉切好后绸布不能破,肉一根一根的还不能连刀,后来中央电视台有一档节目《中华一绝》上,李刚曾表演在一个小胖小子背上切肉,那真是令人瞠目叫绝,不过现在这不算什么了,神刀陈子宝经常这么干,不过纱布下墎子换成了气球,小胖小子换成了大姑娘,美名叫玉背切肉,而且不光在背上,在脸上、在腿上逮那在那切。
李刚还有二绝活,一个是推拉刀,一个是墎剁,他的推拉刀特捧,李刚将这刀法命名叫滑切,他用的那把刀是自己用好钢打的叫仰脸刀,也叫圆头刀,重5斤六两,现在市面上估计见不到了。我和李刚们是好哥们,有一次李刚到我店里吃饭,就把李刚请到的厨房,非让表演滑切,李刚开始不干说沒带刀,可大家不干七嘴八舌的,咱也劝他,李教授您人民教师,都国务院津贴了,应诲人不倦,估计也诲了不少人了,也不在这一回,这一起哄,他推脱不过只好切吧,可俗话说好,厨子的刀,大姑娘的腰不能乱使,教授也不能随身老带把菜刀呀,手使家伙事又没带,大师就是大师,随便借了把刀就切起来。
他给大家讲解切肉丝,如何上片,如何下片,怎么个推拉刀,只见他运斤如风,游刃有余,刀尖不离墩,如行云流水般,那肉丝切的,均匀整齐,李刚讲,好的肉丝要求不是能切多细,而是要均,要一边粗细才是好肉丝。后厨大家响起热烈的掌声,然后我就下班回家了,没想到第二天上班,厨房有好几个切手,最严重的是二哥,这哥们姓陈,人到不是傻,就脑子不太灵光,说好听叫实在,不好听就有点憨,厨房都叫他二哥。李刚走后,二哥一看哎这挺好玩,他也练上片,可肉没片下来,却把手掌给片下一大块,血里哗啦的,赶紧连夜送医院,估计得歇好几天,不由一阵后怕,可转念一想,亏了没让李刚表演墎剁,如真玩了墎剁,那手指头还不都剁下来。
墎剁,是剁的一种方法,又叫大擓,就是片码好后直刀剁,在刀接触墎子刹那向外一拨,我本门师姐李玉芬的剁法特棒,她是直剁,把肉片好片,一层一层码好,然后剁,只听当当当有节奏的刀声,一会就剁一大盆肉丝,李玉芬用的刀叫马头刀,刀头大刀根小,行业叫这种刀叫蚂蚱头也叫文武刀,过去在北方常用的是柳刀也叫柳子,现都用南方的片刀、桑刀了。以前我单位还有几把,都嫌沉,磨也费劲,没人用改剁刀了、现在柳刀、仰脸刀、蚂蚱头都见不到了,王麻子剪刀厂都不做了,也难怪有又轻又便利的刀,谁还用那又沉又笨的刀呢,这也叫与时俱进吧。
肉丝切好后要上浆,这样才嫩,上浆挂糊手法基本相同,但浆糊的浓度不同,业内形象比喻着衣与穿袍。上浆的浆的浓度稀薄,挂糊的糊浓度稠厚。肉丝切好后可以泡水,在控干水,这样肉丝洁白,先放盐码底味,抓至粘滑,这叫浆上劲,然后放蛋清抓均,在放水淀粉抓均即可,可以封些油,这样肉丝不易干,便于滑油,但如果在家里,小锅煸炒就不宜放鸡蛋清了,放了蛋清容易扒锅。
肉丝浆好后把配料备好就可以炒了,以冬笋里脊丝为例,这菜用的方法是滑炒,所以全名叫滑炒冬笋里脊丝。炒这菜最好用碗芡,把全部调味,盐,料酒、葱末,姜末,味精、胡椒粉、水淀粉啥的都放在碗中调好,肉丝划油,油温二三成热,油温太热肉丝易老,肉一变色,马上倒入露勺,控油回炒勺,到入碗芡快速翻炒出锅装盘。此菜洁白,软嫩鲜脆,肉丝饱满,干爽利落。但这菜难炒,如控不静油就会油大,菜下面会汪着油,后来有高人发明一法,备一瓢开水,肉丝滑好后开水一浇,然后回锅,倒入碗芡翻炒,最后淋少许明油,那菜又透亮又精神,还没多余的油,后来大家一看不错,都去效仿,但又不得法,炒冬笋里脊丝肉是滑嫩,结果肉浮囊了,本想讨巧,反到把这菜给糟蹋了,所以还是要认真按操作规程去做,不要去找捷径。
常见的肉丝菜如鱼香肉丝,冬笋里几丝、银芽鸡丝、钱江肉丝等。各种肉丝配料不同口味不同,比如鱼香肉丝,这是道川菜,在四川从厨学艺就学这菜,考初级厨师本就是这道菜,考高级技师还是这道菜,因为这道菜除刀工火候油温之外还重在调味,此菜叫鱼香,可菜里确真的没有鱼,不光鱼香肉丝没有鱼,鱼香猪肝、鱼香茄子这些菜里都没有鱼。“鱼香”是一种味型,源自四川地区民间独具特色的烹鱼调味方法,
相传很久以前,在四川有户人家,烧鱼时喜欢放一些葱、姜、蒜、酒、醋、酱油等去腥增味的调料。有一次,女主人炒其他菜的时候,为了不使配料浪费,把上次烧鱼时用剩的配料都放了进去,却意外收获了家人的称赞。鱼香菜基中的关建是一定要放鱼辣子泡掓味才地道,才能形成咸,酸,辣,甜兼备,葱姜蒜味突出的口味,成为川菜中头牌菜。川菜有24个味型,鱼香味型是最著名的四个味型之一,其余有家常味型、怪味、荔枝。不过我还真吃过有鱼的鱼香肉丝,是将鱼肉打整干净,剔骨去皮,只留净肉,然后再提刀切丝,用木耳、杏鲍菇做翘头,最后再用川菜的传统方法下锅炒制。不过这升级版的,虽然有了鱼,但好像还是传统没有鱼的鱼香肉丝好吃。
随园菜也有炒肉丝,有两种制法,一种叫清炒肉丝,猪里脊去筋襻、皮、骨切细丝,用清酱、酒郁片时,清酱就是酱油,郁为腌,这句的意思是,把肉丝用酱油料酒,腌浸一会。锅中下菜油,熬起白烟变青烟后,,油要热火要冲,肉丝下锅要不停手快速把肉肉炒散炒匀,肉丝变色后加蒸粉,醋一滴,糖一撮,葱白段、韭菜段、蒜苗丝之类的,快速翻炒即可,此菜不能多炒,每次只炒一盘也就半斤上下,用大火炒,不用水。这手法很象葱炮羊肉,旺火迅成。蒸粉即真粉,即绿豆淀粉,文中后放令人费解,或许用来上浆也是保不齐的,此菜刀功要细,火候要急火,肉丝鲜嫩是道佐食下酒的好菜。
随园炒肉丝又一道菜叫韭菜炒肉丝:瘦肉切丝,用酱油料酒腌渍上浆,起油锅下肉丝用油泡后,加酱油,水,酒略煨,侍肉红呈红色时,加入韭菜翻炒起锅,此韭菜应用刚下来的韭苔,实在沒有用韭菜根部,不用叶子,切忌炒老,在肉丝炒好后,在加韭菜这样才香。
文章原创,头条首发,部分照片,摘自网络,
特此鸣谢,若有侵权,敬请告之,马上删除。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