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发奶油、仔细裱花,待曲奇饼出炉后,再精心摆盘……在带教师傅的帮助下,一系列动作下来行云流水,很难发现“点心师傅们”,是一群特殊的孩子。在今天(8月4日)下午的“点点星意—自闭症人群就业实践”公益项目第一期“明日点心师”期末技能考核中,伴随着点心散发的诱人香气,孩子们的表现得到了一致的肯定。“太棒了!努力都化作了成果!”评委们竖起了大拇指。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开展烘焙、咖啡、非遗工艺等专业就业技能体验、培训与见习共1683课时,累计服务53名学员。其中,烘焙类还推出了“点点星意”素点心礼盒,里面的点心就是由“明日点心师”们参与制作的。
事实上,放眼上海,一条自闭症等心智障碍群体的社会融合之路正在持续探索。“他们能表现得那么好一点都不意外,因为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都在关注、帮助他们,边缘的孩子在这里也可以得到尊重,创造自己的生活。”一位自闭症孩子的母亲这样告诉记者。
跟着自己的节奏走,活出自己的精彩
去年年末,“明日点心师”计划由上海觉群文教基金会正式发起。今年4月,第一期启动。当时的一则短片打动了不少人:当一位自闭症孩子被问及“想不想自己上班赚钱”,他稚气却坚定地答:“嗯,好的!”再问:“想不想照顾爸爸妈妈?”他眼里有了光:“当然要照顾!“
人们不禁思索,特殊群体是否能够尝试融入社会,体验属于他们的精彩人生?
4个月后,孩子们用一份份喷香的曲奇饼,给出了答案。
“他们身上有非常多闪光点,就看你如何挖掘。”现代食品中心教师、西式面点师高级技师钱金洁告诉记者,特殊的学生,在执行上往往需要倾注更多的耐心,开辟更多样的方法。譬如学员张子洋,是一位特别爱唱歌的男孩子,烘焙的时候也停不下来,“我就告诉他,你可以边唱边做,尝试找找音乐的节拍,跟着节拍做,他现在学得非常愉快”。
在尊重和肯定中,孩子们进步显著。反馈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这些生活在自己世界的孩子在烘培培训中,不再那样依赖父母,他们也在逐渐打开心扉,配合点心师傅们的引导,像模像样地尝试制作糕点。
“孩子自控力的改变最显著,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今年17岁的欧阳维文也是其中一员。他的母亲告诉记者,孩子在2周岁不到时,发现语言功能出现退化,开始对转动的物体着迷。医院诊断为自闭症。从启智学校毕业后,一直想让孩子过上充实、规律的生活,于是开始了实习培训。
“高兴啊,特别是孩子带回来自己做的糕点,我们一起挨家挨户给邻居分享的时候,觉得特别欣慰!”维文母亲说,更珍贵的是,孩子在逐渐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有了新的情感体验,或许是父母的辛苦,或许是他人的感受。“更多的岗位也在探索,看孩子的兴趣,希望他找到真正适合、体现自我价值的工作。”
未来,为了让学员们完成培训后有切实的实践机会,上海觉群文教基金会还将联合更多的机构为自闭症学员提供就业岗位,也提供接驳社会的渠道。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正不断关注特殊群体。
“我最喜欢小鸟,我希望能够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这是从不曾下地行走的小隆鑫最大的愿望。17岁的他从小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的先天疾病,但并不影响他对于绘画的热爱,虽然双手握力有限,但从第一次接触画笔起他就对画画着迷,弱弱的小手每一笔都画得异常坚定有力。
现在,小隆鑫的作品《鹦鹉》在君爱公益“雀亦锵锵”项目的帮助下,打造成为一个个IP,同上海工艺美院数码学院“大学生公益服务实践基地”合作,通过数字化的调整、背景叠加运用到更多载体上比如杯子、化妆包等,都印有他们的作品。“我们将特殊小画家的作品通过不同的载体进行呈现,希望让更多孩子的画作不仅是挂在墙上,更是融入日常生活,让更多人看见,让每一个梦想被照亮。”上海君爱公益发展服务中心理事长朱月旻这样说。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色彩斑斓的小鹦鹉,已经找准了时机一跃而起。
舞台上,自闭症孩子们和乐团乐手一起演奏。“通过音乐,我们创造了奇迹。”96岁的曹鹏曾这样告诉记者。2008年,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与上海曹鹏音乐中心成立了“天使知音沙龙”——关爱自闭症的项目,希望能够用音乐打开自闭症孩子们的心扉。从最初为孩子们演奏交响乐,到教他们演奏乐器,再到为他们举办专场音乐会,十几年“音乐启蒙”坚持下来,奇迹发生了:孩子们不仅能安静地听完整场音乐会,还学会了打击乐、铜管乐、小提琴等乐器,更能登台表演,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奇迹”。
“以生命影响生命,最终实现社会融合。”更多人,还在持续探索着特殊群体融入社会的更多可能。
作者:王宛艺
图片:王宛艺
编辑:张晓鸣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