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拥有四千多年文明史,是彭祖故里和彭祖文化的发祥地。彭祖姓籛名铿,又作彭铿,是中国烹饪界的鼻祖,相传做得一手好菜,烹饪野鸡更是汤味鲜美,称为雉羹。尧帝品尝雉羹后大加赞赏,便把彭城封给彭铿,从此世称彭祖。历经四千多年,彭祖的"雉羹之道"逐步发展成为"烹饪之道",如今彭祖烹饪术早已成为珍贵的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民以食为天",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饮食被推崇为天,因为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发明食物,善于烹调的先人,都被奉为圣人。而彭祖因其传说中的八百岁寿龄,他的烹饪和养生文化被一代一代世人向往追随,"羊方藏鱼"这道菜也被附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95后的彭耀,今年23岁,是彭祖烹饪术的传承人,师承第一批传承人彭长德。现在在北京国务院内部餐厅工作,经常接待来自国内外的贵宾。
羊方藏鱼羊肉要选用山羊的去骨肋条肉。
肋条肉去骨,看起来是个大工程但对于剔骨经验已有十多年的摊主曹金花来说,简直小菜一碟。手拿肋条肉轻轻一掰,再用小刀将肋骨根根剔出,干脆利落。
鱼,需要选用新鲜的鳜鱼或者鲈鱼,鳜鱼为"四大淡水名鱼"之一,刺少肉嫩,鲈鱼相比更为经济一些,但同样味道鲜美,很多餐馆都有"清蒸鲈鱼"这道菜。
相传发明羊方藏鱼的人并不是彭祖,而是彭祖的夫人。彭祖有个儿子叫夕丁,他喜欢在河里摸鱼捉虾,彭祖不让他去,因为怕他涉水走险。有一天夕丁在河边捉了一条鱼,回到家看到母亲正在炖羊肉,就让母亲把鱼也做出来吃,就在这时彭祖恰好回来了,爱儿心切的母亲怕彭祖斥责夕丁,就赶紧把鱼藏到羊肉的下方。烹制出来后,彭祖一尝羊肉竟比平时鲜美许多。一鱼一羊,也是“鲜”字由来。
康熙年间,状元李蟠曾为此菜即兴题联:"一簋鱼羊鲜馔解解解老饕之馋,调理大羊美羹试试试厨师之技",广为人知。作为 "百菜之馔","天下第一菜",羊方藏鱼这道最为古老的名菜,最原始的做法其实是整片羊肉下盖住整条鱼,但为了更加入味,也为了夹食更为方便,刀功稍加改良。
七十年代时,徐州特级烹饪大师尹玉考先生,对羊方藏鱼进行改良,鱼肉不再被羊肉覆盖,而是把羊肋条从中间分开,将鱼藏进去,"藏"得更妙。徐州羊方藏鱼进入了《中国名菜大全》。
时至今日,这道古典菜肴随着历史的进程,随着大众生活水平提高,做法上也越发贴合大众。一代一代的厨师把色香味形加入了自己对烹饪的不同见解,有将鱼肉打成泥,砌成方形,藏在羊肉下方;有将鱼泥平滑抹在羊肉四周,成为一块光滑的"玉砖"……
作为地道的徐州人,都是比较重口味,喜好咸辣,随着伏羊节活动诞生,许多大小饭店也开始烹调这道羊方藏鱼。为了迎合徐州人口味和伏羊节的热辣气氛,虽然只有24岁,但做厨师这一行已经满十年的刘康,他和同事们进行了大胆的颠覆式的改动。把“羊方藏鱼”变成了大家比较喜欢吃的红烧口味。
烧好秘制酱汁,咸辣鲜麻俱全,将羊肉和鱼块下锅翻煮,汁浓味厚,顿时香气四溢。摆盘浇汁,表面撒上青葱末,一道色泽鲜亮、酥滑香嫩的新版"羊方藏鱼"就完成了。
如今,"羊方藏鱼"在徐州的一些饭馆中,以鲜美、以历史传承、以养生之道等等的彭祖文化精髓继续流传。然而,羊方藏鱼的做法,在现代也有人持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羊方藏鱼就应该保持最传统正宗的做法,有人认为,古老菜式需要迎合大众才能继续传承,只要原材料和鲜味保持不变,就是在保持传统。
但殷氏门派掌门人、徐州原烹调学校主讲老师蔡志侠却认为,羊方藏鱼是永远不会废除的,只会生根发枝。
“可以不叫羊方藏鱼 都是鱼羊鲜系列菜肴 这一个菜可以演变成十道菜 百道菜 厨师是为了迎合食客的需求改变它的色彩 改变不同的味道 清淡的 中庸的 还有借助一些比较浓重的 但是它的鲜味是驱赶不走的 鱼羊鲜味是永远保存在其中的”
其实,无论是"羊方藏鱼"还是"鱼羊鲜",它的地位不是神秘而遥不可及的"神坛",而是在一代代传承中"飞入寻常百姓家";它的价值不仅在味道,不仅在口感,更在彭祖一直提倡的养生之道。鱼和羊的美妙结合,根据医学丛书介绍,营养价值远远超过鲍和翅,正所谓"昔日豪门鲍翅燕,今朝食家鱼羊鲜"。
无线徐州全媒体记者 董师吟 张云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