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 正文

“好好的孩子”,怎么就抑郁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1-13 11:29:17
导读

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兴趣减退、失眠多梦、不愿出门、心悸心慌、压抑悲观孩子出现这些状况,有可能不仅仅是心情不好或者身体不舒服这么简单。曾被认为只有成年人才会得的抑郁症,正在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隐形杀手。这就像感冒一样常见2021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

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兴趣减退、失眠多梦、不愿出门、心悸心慌、压抑悲观……孩子出现这些状况,有可能不仅仅是心情不好或者身体不舒服这么简单。曾被认为只有成年人才会得的抑郁症,正在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隐形杀手”。

“这就像感冒一样常见”

2021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为17.2%,重度抑郁为7.4%。

湖北武汉市民廖伦(化名)的女儿小皮就是这24.6%中的一名。一年前的一天,廖伦突然接到老师的电话,说有同学发现小皮在厕所里割腕。说起这段经历,他似乎在描述电影画面:“当时,我第一反应是不可能。”但到学校后,廖伦不得不接受现实。

接下来,女儿面对询问的回答更让他吓出一身冷汗。“活着没意思。”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这样一句话会从自己12岁的女儿嘴里说出来。

对于独生女,廖伦夫妇疼爱无比。拥有自己公司的廖伦,家庭和睦幸福,经济条件宽裕;教师职业的妻子十分注重对孩子的培养。在所有人眼中,小皮乖巧听话,成绩优秀,是家人的骄傲。

可是,老师告诉廖伦,小皮得了抑郁症,还不轻,赶快休学一年,住院治疗。

廖伦带着小皮走进武汉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部,发现与女儿一样的孩子不在少数,挂号要排长长的队。经过一番检查,小皮最终被确诊为抑郁症。医生告诉廖伦,“这就像感冒一样常见”。

后来,女儿时常说出“让我上学还不如让我去死”之类的话,纤细的手腕上留下一道道割痕;常常把自己关进房间,有时候莫名地大哭,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出房门。看到好好的女儿变成这样,全家都哭干了眼泪。

经过几轮治疗,在老师和医生的要求下,小皮选择了休学。“只要她不再干傻事,我们什么都可以依着她。”廖伦说,如今的女儿虽然常把“死”挂在嘴边,但所幸未付诸行动,只是白天睡觉,晚上出门,凌晨回家。“去干什么,和谁在一起,我们不知道,也不敢问。我和她妈每天凌晨就等着她回家。”

不是娇气,是一种疾病

“易激惹,缺乏兴趣和动力;不喜欢玩了,易哭泣;爱说消极的话,喜欢抱怨;难以入睡或好睡。这些都是抑郁的早期征兆。”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李轶琛在面向武汉市中小学的公开课程里讲到,许多家长发现孩子出现这些问题后,认为孩子太过娇气,是惯坏了。其实,这是孩子抑郁的早期征兆,主要集中表现在青春期,更早的会表现在学龄期。

当然,抑郁症不是情绪波动这么简单,也并不是所有不开心、情绪低落都是抑郁症。许多人面对抑郁症时,甚至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疾病。

“近年来青少年因抑郁症导致自杀的新闻并不鲜见,这与社会、学校、家庭对于抑郁症缺乏正确认知,对抑郁症发病原因缺乏了解,不能及时发现及早预防是密不可分的。”全国政协委员、青海民族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李莉娟说。

李莉娟调查认为,抑郁症发病原因非常复杂,有生理原因也有社会原因。相较成人,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压力的影响,就算没有遭遇什么特定的压力源,也容易对压力有过度的反应。

近些年,教育、卫生等部门对预防青少年抑郁症,开展了许多工作,一系列心理教育课程也相继走进校园。目前中小学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并配有心理咨询教师,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心理教师多为其他课程兼职教师,且对抑郁症、焦虑症的专业知识不足,缺乏及时发现、干预并转移专业机构治疗的能力。

不应把抑郁孩子“一退了之”

李莉娟已连续两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就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交提案。2020年,她建议针对青少年儿童开展心理健康筛查,通过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案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2021年11月,教育部对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答复,明确提出“加强抑郁症防治工作部署,开展多形式的青少年预防抑郁症教育,建立全过程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服务、评估体系”。对此,李莉娟说:“能够引起有关方面和社会的重视,非常欣慰,希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每个孩子都拥有更加健康的身心。”

“任何精神心理疾病都需要早识别、早发现、早治疗,这是科学应对的不二法则。”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玉容说,抑郁症的初期,可以通过心理治疗、适当休息、增加活动和减轻压力等方式缓解,但若延缓治疗,病症可能加剧,孩子就容易悲观、自我否定,严重时会甚至自暴自弃。

对于筛查出的抑郁症学生,也不应简单地要求全部休学治疗。“直接将孩子推向家庭,退给家长,并不可取。”刘玉容说,这会使孩子更加悲观,还可能遭遇同学的异样眼光,从而更加孤立无助。除了少数病情严重的以外,更适合的方式应该是边上学边治疗,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阴霾。

青少年抑郁症干预,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联动。“提高家长心理健康素养非常重要。”李莉娟说,学校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每学期定期聘请校内外专家,对家长开展关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青春期性教育、情绪问题识别等教育,做到家校联动,早发现、早干预,科学治疗。

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兴趣减退、失眠多梦、不愿出门、心悸心慌、压抑悲观……孩子出现这些状况,有可能不仅仅是心情不好或者身体不舒服这么简单。曾被认为只有成年人才会得的抑郁症,正在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隐形杀手”。

“这就像感冒一样常见”

2021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为17.2%,重度抑郁为7.4%。

湖北武汉市民廖伦(化名)的女儿小皮就是这24.6%中的一名。一年前的一天,廖伦突然接到老师的电话,说有同学发现小皮在厕所里割腕。说起这段经历,他似乎在描述电影画面:“当时,我第一反应是不可能。”但到学校后,廖伦不得不接受现实。

接下来,女儿面对询问的回答更让他吓出一身冷汗。“活着没意思。”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这样一句话会从自己12岁的女儿嘴里说出来。

对于独生女,廖伦夫妇疼爱无比。拥有自己公司的廖伦,家庭和睦幸福,经济条件宽裕;教师职业的妻子十分注重对孩子的培养。在所有人眼中,小皮乖巧听话,成绩优秀,是家人的骄傲。

可是,老师告诉廖伦,小皮得了抑郁症,还不轻,赶快休学一年,住院治疗。

廖伦带着小皮走进武汉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部,发现与女儿一样的孩子不在少数,挂号要排长长的队。经过一番检查,小皮最终被确诊为抑郁症。医生告诉廖伦,“这就像感冒一样常见”。

后来,女儿时常说出“让我上学还不如让我去死”之类的话,纤细的手腕上留下一道道割痕;常常把自己关进房间,有时候莫名地大哭,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出房门。看到好好的女儿变成这样,全家都哭干了眼泪。

经过几轮治疗,在老师和医生的要求下,小皮选择了休学。“只要她不再干傻事,我们什么都可以依着她。”廖伦说,如今的女儿虽然常把“死”挂在嘴边,但所幸未付诸行动,只是白天睡觉,晚上出门,凌晨回家。“去干什么,和谁在一起,我们不知道,也不敢问。我和她妈每天凌晨就等着她回家。”

不是娇气,是一种疾病

“易激惹,缺乏兴趣和动力;不喜欢玩了,易哭泣;爱说消极的话,喜欢抱怨;难以入睡或好睡。这些都是抑郁的早期征兆。”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李轶琛在面向武汉市中小学的公开课程里讲到,许多家长发现孩子出现这些问题后,认为孩子太过娇气,是惯坏了。其实,这是孩子抑郁的早期征兆,主要集中表现在青春期,更早的会表现在学龄期。

当然,抑郁症不是情绪波动这么简单,也并不是所有不开心、情绪低落都是抑郁症。许多人面对抑郁症时,甚至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疾病。

“近年来青少年因抑郁症导致自杀的新闻并不鲜见,这与社会、学校、家庭对于抑郁症缺乏正确认知,对抑郁症发病原因缺乏了解,不能及时发现及早预防是密不可分的。”全国政协委员、青海民族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李莉娟说。

李莉娟调查认为,抑郁症发病原因非常复杂,有生理原因也有社会原因。相较成人,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压力的影响,就算没有遭遇什么特定的压力源,也容易对压力有过度的反应。

近些年,教育、卫生等部门对预防青少年抑郁症,开展了许多工作,一系列心理教育课程也相继走进校园。目前中小学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并配有心理咨询教师,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心理教师多为其他课程兼职教师,且对抑郁症、焦虑症的专业知识不足,缺乏及时发现、干预并转移专业机构治疗的能力。

不应把抑郁孩子“一退了之”

李莉娟已连续两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就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交提案。2020年,她建议针对青少年儿童开展心理健康筛查,通过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案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2021年11月,教育部对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答复,明确提出“加强抑郁症防治工作部署,开展多形式的青少年预防抑郁症教育,建立全过程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服务、评估体系”。对此,李莉娟说:“能够引起有关方面和社会的重视,非常欣慰,希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每个孩子都拥有更加健康的身心。”

“任何精神心理疾病都需要早识别、早发现、早治疗,这是科学应对的不二法则。”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玉容说,抑郁症的初期,可以通过心理治疗、适当休息、增加活动和减轻压力等方式缓解,但若延缓治疗,病症可能加剧,孩子就容易悲观、自我否定,严重时会甚至自暴自弃。

对于筛查出的抑郁症学生,也不应简单地要求全部休学治疗。“直接将孩子推向家庭,退给家长,并不可取。”刘玉容说,这会使孩子更加悲观,还可能遭遇同学的异样眼光,从而更加孤立无助。除了少数病情严重的以外,更适合的方式应该是边上学边治疗,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阴霾。

青少年抑郁症干预,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联动。“提高家长心理健康素养非常重要。”李莉娟说,学校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每学期定期聘请校内外专家,对家长开展关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青春期性教育、情绪问题识别等教育,做到家校联动,早发现、早干预,科学治疗。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好好的孩子”,怎么就抑郁了链接:http://www.esxun.cn/news/6526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