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清水河的油炸糕以“软溜溜”“黄澄澄”闻名四里, 清水河糕的原生态是黍子。黍子耐干旱、抗盐碱、适宜贫瘠土地耕种,是内蒙古南部一带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清水河地区就盛产优质黍子。黍子上碾去壳成黄米,黄米再磨成面俗称黄米面,清水河油炸糕就是黄米磨成面后做成的。 黄米面做成糕后黄、软、筋、香,口感好、抗饿, 过去就有着:“三十里的莜面,二十里的糕,十里的豆面饿断腰”的说法。又因糕与高同音,取高兴,高升,高中之意,所以,清水河人每逢过时过节,红白喜事都要吃糕,一直流传至今。
软溜溜 黄澄澄的油炸糕
糕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是:“用米粉、面粉等制成的食品,种类很多,如年糕、蜂糕、蛋糕等。”清水河的糕特指用黍子面或黍子去皮后的黄米面做成的块状食品。到过清水河的人,一定会对那里的油炸糕印象深刻,每每想起,也会被勾得直流口水。,人们通常用“软溜溜”、“黄澄澄”这两个词常被人用来形容清水河油炸糕,因为也惟有清水河的油炸糕同时具备了这两个要素。
清水河地区盛产优质黍子,黍子上碾去壳成黄米,磨成面后做成糕,软精醇香。杀猪菜、炖羊肉蘸上素糕,醇香的糕面味和着鲜嫩的肉味,堪称当地的一道风味。素糕再加上一道工序就做成了油炸糕。
“糕”者“高”也,取谐音是祝愿人们步步高升,喜庆、吉祥之意,所以,好客的清水河人喜欢用油炸糕款待客人。如果你到清水河,吃到了主人家香喷喷的油炸糕,那一定是被视为上宾了。清水河人不仅招待客人、逢年过节要吃油炸糕,婚丧嫁娶、过生日、喝满月酒也绝少不了。只要是能说得上的纪念日,清水河人的餐桌上绝少不了油炸糕。
清水河油炸糕,让每个吃过它的人都口有余香,历久难忘。
擦、蒸、掇、炸
清水河县糕以筋道、黄亮而闻名,几乎每个清水河人都会做油炸糕,笔者也不例外。总结起来,做糕过程可分为擦、蒸、掇、炸四个步骤。
擦,就是擦糕面,需在面里加注温水,将糕面拌成软硬适度的粉状,用手掌用力来回搓,搓的时间越长,作出的糕越精到。糕面擦好后先在笼布上均匀地撒上一薄层,大火蒸几分钟,等里面的面变成了湿漉漉的黄色时,就意味着熟了,然后再撒一层糕面,以此类推。有人算过,蒸糕一般从笼屉上气算起十五到二十分钟即可,短了不熟,长了就不鲜、不筋了。
掇糕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最能显示技术的节点。糕蒸熟要立即揭开锅盖,趁热气将糕取出放入瓷盆中,马上用手蘸少许凉水来回捣按叠折和搋,使其渐渐变成均匀的一圆块。掇糕时“掇”的次数越多,糕的面越筋道,做出的糕越好吃。现在呼和浩特市好多饭店也卖糕,可大部分糕不是发硬就是发酥,究其原因除了糕面质量差之外,就是搓糕和掇糕不到位。
掇好糕后将圆块翻过来并在表面涂一层麻油,金黄发亮的糕做成了,这是人们常说的素糕。 小时候,大人掇好糕后总要揪下一块儿抹着胡麻油的糕给我们吃,当地话叫“油疙卷儿”。听奶奶说小孩儿吃了“油疙卷儿”能快些长大。
将素糕做成油炸糕的方法是将掇好的糕块儿趁热在面板上搓长揪成一个个“糕剂子”。炸实片糕时,直接搓圆按扁就可以放在油锅里炸。做包馅儿糕时,把一个个糕剂子用手捏开,包上豆馅儿或菜馅儿糖馅儿等,包成“糕饺子”状或者圆饼状 。清水河油炸糕用的油是本地产的胡麻油(这也是清水河油炸糕美味的原因之一)。炸糕是等油温上来后,将捏好的糕下入油锅中炸,每个糕下锅,都会响起嚓嚓声,光滑的表皮立马出起好多泡泡,炸得表面金黄酥软,满呈油泡时便成了油炸糕。现炸的油糕,表皮酥脆,内里精软,吃起来内软外脆香甜适口,看起来金黄灿灿, 怎一个美字了得!
叫法多版本 吃法多种样
几乎每个清水河人对糕的吃法能说出好几个版本。
“黍子糕”,指用没有脱皮的黍子面蒸成的大块糕。这种粗糙的糕笔者小时候在爷爷家吃过,口感硬而涩,也叫“连皮糕”。 “素糕”,指用脱皮后的黄米磨成的面蒸熟后不包馅儿,也不用油炸的糕。这种糕颜色金黄,口感筋绵香软。在清水河县,窑沟、小缸房一带有这样一个笑话:说从炕桌上铲一块糕,走到院子里还连着,放手了,糕又绷回到糕盆里。糕的筋道可见一斑。
清水河人吃素糕的方式也很多,炖羊肉沾素糕最好吃,还有煮糕,就是烩菜的时候将糕煮在锅里。烤糕,就是将素糕切片后放在火炉烤,笔者上小学时候,有好几个远路的同学午饭就是几片素糕。把冻的铁硬的素糕放在炉子底反复烤,烤到表面焦黄的时候就可以吃了。我常常用馒头换取他们的烤糕吃,觉得分外香甜。
油糕又可分为两种:没有馅儿的叫“实片糕”,有馅儿的叫“包馅糕”。人们日常吃糕都懒得包馅儿。要是过生日或者婚丧大事中吃的“衬席糕”都讲究包馅儿 ,糕内可包红糖、豆沙,有的人家也包土豆韭菜甚至肉馅儿。笔者最喜欢吃的就是韭菜土豆馅儿的油炸糕。
还有,清水河人把刚炸出锅的糕叫“现糕”。把炸好的现糕一个挨一个码到瓷盆里放到热炕上,捂一两个小时再吃的糕叫“塌糕”。 吃剩下的糕叫“旧糕”,可以馏着吃,烤着吃,或者放进稀饭或烩菜锅里煮着吃。
此外,清水河人也喜欢用黄米做凉糕,用黄米做腊八粥,甚至在焖米饭时也放上少许黄米,要的就是那个筋软劲儿。
糕文化源远流长
在清水河,糕在百姓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它好吃和好看,更重要的是“糕”与“高”谐音。在清水河家家户户的词典里,“糕”是吉祥的象征,富贵的希望。因此,娶媳妇、嫁闺女吃“喜糕”,生了小孩吃“满月糕”,盖房时吃“上梁糕”,搬家时吃“搬家糕”,老人生日吃“长寿糕”,儿童生日吃“翻身糕”;家中有人去世了,先吃“倒头糕”,再送“爬山糕”;过年要吃“接年糕”,如此等等。清水河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可以大体反映糕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百岁吃顿糕,日后步步高;生日吃顿糕,办事不发毛;喜事吃顿糕,日子过得好;丧事吃顿糕,阴间饿不着;搬家不吃糕,一年搬三遭;五月端午吃凉糕,包粽子,放红枣;六月六吃素糕,西葫芦羊肉一锅搅。而在金秋九月重阳节,糕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清水河民间也有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因为糕与生活的关系太密切了,糕系列的俗语也丰富而形象。例如三十里莜面二十里的糕,说的是吃糕耐饥的意思。讽刺人待客小气,常用的惯用语是“鸡蛋碰糕”,说的是旧时接待贵客的饭食常常只有炒鸡蛋和炸油糕。盘子里的炒鸡蛋不多,是经不起大口大口吃的,客人一般也以吃糕为主,只拿筷子头儿碰一碰炒鸡蛋,做做样子。后来,人们就用这个惯用语讽刺人吝啬、小气。又如惯用语“吃糕货”指能吃不能干的人,类似于普通话说的“饭桶”。“糕油子”,形容人处世圆滑,八面玲珑。歇后语“二小掇糕——— 有两下”,夸奖人能干;“鸡肉蘸素糕——— 再好也没啦”,表示好的程度无以复加等等。
杀猪糕
“小雪杀羊,大雪杀猪”这是清水河的一种习俗。现在人们的生活富裕了,但吃杀猪糕却一点也不潦草。每年腊月里,清水河农村吃“杀猪糕”便到了高峰时期。家家杀年猪,户户请人吃“杀猪糕”,一个个窑洞内的空气中扩散着胡麻油炸糕的袭人香气,夹杂着帮忙人们的嬉笑声, 那祥和的气氛真让人感动。前年我们就被老家的朋友专门请去吃杀猪糕。
杀猪那天,女主人早早起来,滚沸满满一锅开水,等被请的杀猪师傅和帮忙的人到齐之后就开始杀猪。女主人把辛勤喂养了一年的肥猪赶到院里,杀猪的刽子手和几位帮凶七手八脚便把猪逮住,架到早已准备好的木案之上。 随着猪的嚎叫,杀猪刽子手一刀捅下去,顿时猪脖子处血流如注,溢满一大盆。此时,猪的嚎叫声更高,挣扎得更快,叫声逐步由高变低,由低即止。转眼间,一个活活的肥猪便被人们结束了性命。尔后一群人手忙脚乱开水褪猪毛,不大一会儿一个赤身裸体的白条猪展现在人们面前。
朋友讲, 吃杀猪糕一定要先吃猪脖颈上的一圈肉。
等这边男人们把杀猪的每道工序处理完毕之后,女主人带领的厨师团早就把油炸糕和杀猪菜准备妥当,前来帮忙的各位客人围着饭桌坐下 ,津津有味地品尝、分享主人家一年的丰收成果。
黍子性格
说实话,记者虽然出生清水河,但到现在也分不清黍子、糜子的长相。从书本上看,黍子是单子叶禾本科作物,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北方,耐干旱,叶子细长而尖,叶片有平行叶脉。籽实也叫黍子,淡黄色,去皮后俗称黄米,黄米再磨成面俗称黄米面,性黏,常用来做年糕、酿酒。
书上记载:黍米中蛋白质含量相当高,特别是糯性品种,其含量一般在13.6%左右,最高可达17.9%。黍子蛋白质优于小麦、大米及玉米。 黍米中脂肪含量比较高,平均为3.6%,高于小麦粉和大米的含量。
黍子籽粒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均高于大米。黍子籽粒中常量元素钙、镁、磷及微量无素铁、锌、铜的含量也高于小麦、大米和玉米。 黍子籽粒中食用纤维的含量在4%左右,高于小麦和大米。
黍子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 价值,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我国传统的中草药之一。《内经》《本草纲目》等书中都有记述:黍子性味:甘、平、微寒、无毒。据《名医别录》记载:稷米“入脾、胃经”,功能“和中益气、凉血解署"。主治气虚乏力、中暑、头晕、口渴等症。煮熟和研末食。黍米“入脾、胃、大肠、肺经”。功能“补中益气、健脾益肺、除热愈疮”。主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呃逆烦渴、泄泻、胃痛、小儿鹅口疮、烫伤等症。煮粥或淘取泔汁服。
黍子把种子打下来后,还可以把它刨成扫炕的笤帚。清水河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把黍子笤帚。
黍子可酿酒
黍米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非常高,经过水解能产生大量还原糖,可制造糖浆、麦芽糖。黍子籽粒外层皮壳有褐(黑)红、白、黄、灰等多种颜色,经过化学处理可提取各种色素是食品工业中天然的色素添加剂;黍子还是酿酒的好原料,用黍子酿酒,出酒多且酒味香醇 。我国中药中常用的黄酒就是用黍子制成的,它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营养和药用价值很高。清水河的许多人家都自己酿黄酒,甜丝丝的很好喝。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