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老城镇东关社区东大街,一股油香扑鼻而来,不少路人纷纷驻足。沿着香气一路向东,你会发现一家面积不大的小磨油店。
“他这儿的小磨油吃着香,十多年了,俺家的小磨油一吃完就来这儿买,做饭的时候往锅里滴两滴,那别提多好吃了。”顾客刘先生说。
“我年轻力气大,不感觉辛苦,就想多学门手艺!”
“俺父亲原来在生产大队的油坊上班,接触的多了慢慢就自己摸索出来了一套炼制小磨油的方法,我的手艺也是跟着俺父亲学的。”老城镇贾庄小磨油老板郭长铭说。
回想起早前学艺的经历,69岁的郭长铭侃侃而谈。
“我24岁开始学,小磨油不仅是个手艺活儿,也是个下力活儿。一锅芝麻重25斤,炒好需要30分钟,炒芝麻需要一直不停地翻炒,保证芝麻不糊。”郭长铭说。
上世纪80年代的技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早期的芝麻翻炒只能使用人工,一条手巾挂在脖间,一把铁锨握在手中,这是那个时代炒芝麻的标配。郭长铭将铁锨插入芝麻中用力翻炒,豆大的汗珠从额头冒出,时不时地用毛巾擦汗,一天工作下来,无力的酸痛感充斥全身,即使这样他依然觉得充实。
“在芝麻快炒熟的时候一点儿都不能含糊,稍不注意芝麻就有可能炒糊,所以需要不停地翻炒。”郭长铭说,“我那时候年轻力气大,不感觉辛苦,想多学门手艺。”
初入行,买到掺杂的芝麻,吃了“哑巴亏”
小磨油好不好吃,关键在于芝麻。小磨油制作选用黄白芝麻,黄白芝麻具有含油量高、色泽洁白、籽粒饱满、口感好、后味香醇的特点,普通芝麻制作出来的小磨油吃起来只有油腻味,没有醇香味,而好芝麻制作出来的小磨油,香味浓郁。
“我们在挑选芝麻方面非常细致,但没想到刚入行还是吃了亏。”郭长铭说。
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不良商家为了牟取利益经常会在芝麻中掺杂一些沙土、石子,增加货物重量,买家一不注意就会上当,导致掏高价买到低质货物。
“刚开始买芝麻我也不懂,货物不拆开看就直接买回家,没想到到家拆开一看,芝麻里掺了很多沙土,回去找卖家,人家不承认俺也没法,只能自己吃‘哑巴亏’。”郭长铭说。
后来随着买芝麻的次数增加,郭长铭有了经验,买芝麻时开袋验货,抓一把芝麻撒入清水中看是否有泥土沉淀,如果出现清水变浊水那说明芝麻中掺有杂物,凭着这样的做法,郭长铭在后期的采购中买到的都是优质芝麻。
“不能因为芝麻被风吹倒后减产,就让顾客替我们承担损失。”
“1990年,我们的生意扩大,从别处采购芝麻的量已经不能满足日常使用,就开始自己种植芝麻,自产自用,不仅减少了成本,用着也更放心。”郭长铭说。
芝麻在每年6月份种植,9月底收割,生长周期虽然只有3个多月,但这也让郭长铭操了不少心。
“播种、病虫防治、收割……哪个步骤都得用心。”郭长铭说,“我记得2017年9月,芝麻即将收割的时候一场大风把芝麻秆吹倒了,真心疼啊!”
本是即将收获的季节,一场大风吹走了郭长铭的期盼,百亩芝麻伏倒在田地里,为此,郭长铭不仅出动全家下地帮忙收割芝麻,还增加两倍工人数量,雇了40多人来收割芝麻。
“虽然我们那次的人工成本提高了,产量也减少了,但是小磨油的价格,我没有涨一分儿钱,不能让顾客替我们承担这份损失,做生意哪有一帆风顺的,遇到坎儿坚持坚持,想想办法解决就好。”郭长铭说。
郭长铭种植的芝麻粒粒饱满、色泽鲜亮。
“是顾客的信任与支持,让我的小店这么受欢迎。”
30多年的经营时间,优质上等的原料、醇香诱人的口味让郭长铭的小磨油受到了顾客的广泛欢迎,外地人专门开车找到他的店铺,一次买走10斤是常事,周围去外地做生意的顾客,临走之前常去他家带点小磨油,品一品家乡的味道,解一解乡愁。
“我常年在深圳上班,只有每年过春节的时候回老家一趟,每次走的时候我都得买30斤带走,我也尝过别家的小磨油,但就是没他家的香。我买的不光我吃,给俺亲戚、朋友分点儿,自己留点,好多同事也让我帮他带。”顾客赵先生说。
“现在超市里小磨油的牌子很多,但是好多顾客还是认准俺家的,一到春节就是店里最忙的时候,俺老两口儿忙不过来,闺女和儿子春节放假带着孙子和外甥女都来帮忙。”郭长铭说,“也是顾客的信任与支持,让我的小店这么受欢迎,现在销售范围基本上是全国各地。”
瓶装好的小磨油。
这样的传统手艺,郭长铭家中每个人都会,上大学的孙子孙女每逢寒暑假总会来到店内帮郭长铭夫妻二人炒芝麻、磨油脂,就连侄子跟着郭长铭学会后也开了一家店。
“我做这么多年生意没有啥秘诀,就是诚信经营,保证原料的质量。芝麻用料从不掺杂、不兑假,童叟无欺。”郭长铭说。
全媒体记者/李景景
校审/铭初 美编/王锐 终审/赵凤丽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