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早起晨跑,在路边拐角处看见几个小菜摊,都是应季的蔬菜,看起来新鲜水灵。其中一个摊子跟前围了好几个人,看围观人的装束应该是跟我一样出来晨跑的。是什么新奇的蔬菜齐齐吸引了他们的注意?怀着好奇凑过去一看,哦,原来卖的是粽叶!
眼前的粽叶显然被用心地清洗过,翠绿水润而有光泽,细细的橡皮筋一小把一小把地捆扎好,整齐地叠放着。这是芦苇的叶。广东、安徽等地包粽子用的是箬竹叶,我也曾买来吃过,各种口味的粽子自然味美,却少些粽叶的清香。我们这儿箬竹不多见,芦苇倒是随处可见,它们一般都生长在临水的地方。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芦苇发芽在早春时节,经过还不足一月的生长,叶子远还没有长大,眼前的粽叶也因此显得很嫩很水灵。我小时候,不到临近端午是吃不到粽子的,所以包粽子的粽叶必定是大而厚实的成熟的芦苇叶,大人们打粽叶也必定是尽可能挑选大的叶子来采,实用是那个时候唯一的选择标准。
四月中旬,远没有到吃粽子的时候,但现在的人最喜欢的不就是尝鲜吗?蔬菜一定是反季节的才更受青睐,美味也一定要在应季之前吃才既香又有面儿,所以我才能在这时候就看到有粽叶卖的吧。从没吃过用如此嫩的叶子包裹的粽子,我猜大约这样嫩的粽叶裹的粽子煮出来一定更香!我也想买上一把,回去包上几个粽子提前尝鲜,奈何没有遗传到我妈的巧手,不会包!着实有些暗自遗憾。
一边跑步,脑子里便浮现出老家旧房子前的那一片芦苇丛。我老家的庄子很小,统共就二十来户人家,以一条通往城区的石子马路为界,路南的称前庄,路北的称后庄。房子基本都建在离马路边约二三十米远的地方,家家门前一块菜地,菜地与马路之间被一条水渠隔开,水渠往东与大河相连,在没有房子的地方可都是农田,水渠便是用于灌溉的。
神奇的是,家家门前有水渠,独独我家水渠边长起了一片芦苇,初春萌发,夏初成荫,秋天长成芦柴割下,成为菜地篱笆和瓜架的不二之选。这片芦苇依势而长,沿着马路边,以我家菜地的宽度为长,不肯多长一分,也不肯少长一寸。庄邻们少不了啧啧称奇,说这里定是一块风水宝地。用现在的话说,我家对于这一小片芦苇丛来说那就是天选之家了。
虽说是长在我家门前,理论上讲也确实属于我家私有,但热情又善良的母亲是绝不会独自享用的,于是每年春天端午节前几天,我们就比别家孩子多了一项任务——打粽叶。这时候,芦苇中上部的叶子是最好的,不老不嫩正合适。下部的叶子因为时间长了已经长老,脆而易裂,包粽子是会漏米的,不能要;顶上的叶子嫩,却不大够得着,而且嫩叶子偏小,包个粽子要叠好几张,要想张张严丝合缝,没有一定的技术也是不行的。哥哥姐姐们年年打粽叶,自是有了经验,一手扶杆,一手采叶,“啪啪“声不绝于耳,我手中提着的篮子很快就沉甸甸的了。
马路边的芦苇叶灰尘是少不了的,所以粽叶打回家,母亲总要将它们放进澡盆里,打上井水清洗上好几遍,直至每一片叶子都显现出它们翠绿的本色,然后也像我在路边看到的那样用细塑料绳子一把一把整齐地扎好,再吩咐我们东家送几把,西家送几把。
几天之后,满庄子便飘起了粽子香。那时候,我一边吃着蘸了糖的粽子,一边心中很是有几分自豪!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