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吃早餐,应该试一试肉骨茶(Bak-Kut-The ) 。
对!当然是早餐,别问理由,也别说大清早吃肉怎么受得了,人家的习惯一直如此,那些坚守传统的老铺至多营业至下午两点,你想要一客肉骨茶当夜宵,绝对没有可能。所以,如果有哪家肉骨茶铺子从早到晚都开着,那么不用说,一定是专做游客生意。对不起,你当你的冤大头好了,我是一定不会光顾。
大家认为肉骨茶的历史悠久,其实不然,迄今不过六十多年罢了。关于肉骨茶的起源,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个国家一向争论不休,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食物由当年下南洋的潮州人和闽南人发明。起初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形,已无法考证,唯一的线索是“肉骨茶”这个名词的出处,因为潮州和闽南两地,一边吃肉一边喝茶虽是相通的饮食文化之一,当地却没有“肉骨茶”的叫法。
最早是一个闽南人李文地,在马来西亚的巴生卖中药炖肉骨出了名,人送绰号“肉骨地”,闽南话中,“地”、“茶”同音,李老板干脆在招牌上写下“德地肉骨茶”,历史上首家肉骨茶铺,就这么诞生了。但是新加坡人不服气,他们说最原始的肉骨茶,并不下中药,是从新加坡传去大马后才由李文地改良的。究竟如何?莫衷一是,不过肉骨茶确实泾渭分明地分为两派:色白的潮州派和色黑的福建派。
两派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只下白胡椒、不去皮的蒜瓣和一丁丁的五香粉,后者还要加上八角、甘草以及当归等十多种中药,酱油亦必不可少。无论哪一派,诀窍都是同样的简单,肉够多够靓,炖的火候够足成,没有捷径可循。我喜欢潮州派多过福建派,清汤的关系,直来直去,一目了然,不得半点弄虚作假。福建派并非不佳,但是有些铺子不舍得下本钱,拼命下中药,搞得一团糟,入口你的舌头已麻木,根本没办法分辨好坏。
标准的肉骨茶吃法极具仪式感。首先桌边有一个火炉烧着开水,侍者送上功夫茶具一套、铁观音一纸包,由客人自行沏茶,先喝三杯洗胃再说。接着将肉骨茶装在碗里上桌,一碗汤,两三根排骨,没有腐竹、香菇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也没有青莱。亦不会画蛇添足地用沙锅来装,装沙锅无非是骗客人的伎俩,肉骨茶非得把所有的排骨放在一个很大的桶里炖,不然就不够浓。另跟浸着指天椒的黑酱油一碟、白饭一碗、油条若干。吃时将油条放在汤里,排骨则点酱油送饭。较豪华一点,可叫卤的大肠、粉肠或是猪蹄。拿胆固醇当早餐。把卤肉的汤汁淋在饭上,即是现成的猪油拌饭,再好吃也没有了。
新加坡的肉骨茶名铺,像“松发”或者“黄亚细”,游客去得太多,据当地老饕说,多少有点走样。听说新加坡银行界的名流特别喜欢“老字号”,你想碰碰运气的话,请在清晨七点前抵达。
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