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基础教育应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1-05 08:39:44
导读

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陈丽。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摄市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沈杰。受访者供图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闫永红。受访者供图市政协委员、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刘飞。受访者供图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徐凡。受访者供图市政协委员

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陈丽。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摄

市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沈杰。 受访者供图

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闫永红。 受访者供图

市政协委员、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刘飞。 受访者供图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徐凡。 受访者供图

市政协委员、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刘岩。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去年是“双减”元年。在此背景下,众多市政协委员带来的提案都与“双减”有关。

去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校内教育提质增效、校外教育规范管理。

校内教育如何继续提升质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家长的焦虑情绪如何缓解、家庭教育应如何与学校教育协同?“双减”后的教师负担问题要如何解决?1月4日上午,多位市政协委员提出相关提案、建议。

【关注校内教育】

提质增效 关注个性化需求

“‘减’是策略,不是目的。‘减’是为了未来孩子们能在发展的综合性上有所突破,让他们更健康地成长。”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陈丽介绍,她今年带来的提案是有关“双减”后,北京基础教育如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采访中,陈丽提到北京市自2016年开始推行的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项目。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是北京市教委委托北师大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搭建平台,面向全市中学和教师研修机构在职在岗的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招募辅导教师,对初中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问题需求进行免费在线辅导。

陈丽建议,未来继续加强该项目的建设,探索用人工智能技术破解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难题。

如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让学生健康持续发展?市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沈杰分享了“附中特色方案”,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满足各层次学生个性发展。

“在课后服务方面,学校设计了包括基础通修、兴趣选修、专业精修、自主研修四级课程。目前,学校共开出50门以上的课程,确保学生学足学好。每位学生可以自主/自愿选择参加相关课程,学校教师分时段全员参与课后服务,为学生提供差异化需求服务。”沈杰说,在作业方面,学校严格落实作业时间不超过90分钟。在作业设计时,教师为学生制定个性化高质量作业,避免重复的机械性作业。

【关注教师群体负担】

调整教师身体、心理负担让他们更快度过适应期

“北京‘双减’政策已经出台,如何真正落实还需要持续关注。”市政协委员、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刘飞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在“双减”背景下,如何调整教师的身体负担、心理负担,让教师们更快度过适应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是其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对于教师轮岗,刘飞表示,轮岗是大势所趋,教师要调整好心态,积极去适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师最重要的是先融入新学校,更好地跟学生、本校老师形成好的交流氛围,真正凸显教育人的本分,把教师对教育的追求通过学生个体表现出来。”

在刘飞看来,教师轮岗可以让小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老师、不同背景文化的教育资源,“这对孩子来说恰恰是一件好事。”同时,刘飞表示,轮岗对教师也有好处,“因为有教无类,教师需要适应不同的学生,通过更多样本了解孩子的特点和教育规律。”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能够把孩子真正培养成孩子,把教师真正培养成教师,把学校真正办成学校,回归教育的本来面目。”刘飞称。

【关注家庭教育】

缓解焦虑 家校协同

《家庭教育促进法》于1月1日起正式实施,“依法带娃”成为热点。家庭教育对于“双减”政策能否落实至关重要。

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闫永红透露,自己在调研时发现,很多家长提到“双减”第一反应是“焦虑”,原因是对孩子的教育和未来不明朗。因此,怎么让家长更充分地理解,更有信心、也配合落实好政策是比较重要的。

在闫永红看来,很多家长都是十几年、二十年前读书,接受的还是应试教育,因此,家长不能再拿原来的观念来教育现在的孩子,新时期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应该让家长知道,哪些要放手、哪些要配合、哪些需要言传身教,需要让家长清楚,否则他们会更焦虑。

“一个抓手是家长会。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家长会上到底讲什么?”闫永红认为,教育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要内涵发展,家长会的内容、渠道、家长体验也应该发生变化,不能再像原来那样单纯讲“谁谁谁考了第几”,而是让家长能够和学校协同、达成共识,更好地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徐凡向记者表示,无论是《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还是“双减”政策的发布,二者的初衷和共同目的都是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受畸形的压力,有更多的时间享受家庭生活,有更多的机会和父母相处,能够均衡、正常地成长。

徐凡认为,《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顺利实施以及“双减”政策的落实,较为重要的前提是学校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以及家、校两方面教育的协同。同时她认为,《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顺利实施和“双减”政策的落地,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现实情况和不同家庭的具体差别。

在沈杰看来,家庭教育作为“双减”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家校共育应受到每位教育人及家长的重视。“只有家校合力对孩子尊重、爱护、保护,才能让他们真正做到身心健康并且快乐地成长。”

【关注教改体系化】

从大学视角反观基础教育

“‘双减’要落实好,很关键的两点,一个是家庭和家长能不能跟得上,第二是教育改革要系统化体系化,建议从大学视角反观和指导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闫永红说道。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因此教育改革也需要系统设计,“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很难解决根本问题。因此,闫永红建议,北京可以尝试高校和中小学结成联盟,以大学教育的经验来赋能中小学阶段的人才培养。“因为大学更加知道基础教育培养出的人存在什么问题,但是到了大学再发现问题已经来不及了,毕竟马上就要和社会接轨。”闫永红指出,从大学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到,幼儿园、中小学的人才培养到底应该如何发力。

同时,针对教育评价改革,闫永红表示目前提倡注重“形成性评价”,评价标准和内容都更加丰富多元,“有了这样的评价形式后,还要更加关注如何让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关注艺术教育】

不建议用分值、考试框定孩子对艺术的兴趣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刘岩今年仍旧关注教育问题。“在‘双减’背景下,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如何让舞蹈、音乐等艺术教育更好地发挥作用,助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我关心的问题。”

刘岩认为,“艺术教育可以发挥很好的效益,但要‘润物细无声’,这是艺术教育特别强调的。我不希望把艺术教育做成活动似的,几次或者一次性就结束了,艺术教育应该是持续性的。此外,也需要为孩子们提供好的艺术教育资源和环境,才能让艺术教育发挥作用。”

此外刘岩表示,不希望用分值、考试来衡量孩子接受艺术教育的效果。“这不利于艺术教育本身的健康发展,也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压力。我希望艺术教育能滋养他们,陶冶他们的情操,让孩子真正地健康成长,而不是用分值、考试去框定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新京报记者 冯琪 杨菲菲 胡闲鹤 王景曦 千龙网记者 杜铮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基础教育应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链接:http://www.esxun.cn/news/6394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