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北京颁奖广场进行了颁奖仪式全要素演练。北京颁奖广场位于国家体育场和国家游泳中心之间,在平坦的广场上搭建的临时设施。 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A04-A05版图片北京冬奥组委供图
新京报讯 1月3日下午,北京冬奥会重要的非竞赛场馆——北京颁奖广场举行了颁奖仪式全要素演练。记者从北京冬奥组委获悉,这是北京颁奖广场第一次全流程的带妆演练,标志着北京颁奖广场已具备赛时运行条件。
集合庆典仪式、转播服务等30余个专业领域
北京颁奖广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国家体育场和国家游泳中心之间,总体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实际使用面积约12000平方米,为全临建室外场馆。
颁奖广场是冬奥会区别于夏奥会的重要文化特征。作为北京冬奥会颁奖仪式的举办地和展示地,北京颁奖广场肩负着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重任,将面向全球精彩呈现运动员的高光时刻、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风采。
北京颁奖广场作为2022年冬奥会重要的非竞赛场馆,将为北京赛区获奖运动员颁发奖牌、升获奖运动员所属国家国旗、奏冠军所属国家国歌。
北京颁奖广场场馆媒体副主任魏晓梅介绍,北京颁奖广场临时设施由北投集团总承包建设,2021年9月8日开工,历时3个多月建成。北京颁奖广场赛时运行期共计14天,承担北京冬奥会32个比赛项目的奖牌颁发仪式,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将对颁奖仪式进行全球直播;除了庆典仪式外,还集合了转播服务、媒体运行、赛事服务等30余个专业领域。
主舞台采用“美美与共”设计理念
北京颁奖广场主舞台采用“美美与共”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精神内涵,体现了全球人类大家庭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美好愿景。
舞台设计同时融入“雪屋”视觉元素,既有冰雪特色,又有“家”的温度,世界各国运动员齐聚颁奖广场,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度中国年。
北京颁奖广场舞台由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体育展示和颁奖仪式服务赞助商北京北奥集团负责创意、设计、制作。据北奥集团副总经理杨木子介绍,从舞台创意策划到主题定位,从第一张舞台手绘图纸到如今“雪屋”落成,北奥集团集合各方专业力量精心策划、周密实施,最终形成了冬奥颁奖舞台整体造型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合、交相辉映、融懿和美的完美景观。
据悉,在每一场颁奖仪式前后,颁奖广场上还将举行现场表演,烘托颁奖仪式氛围,通过文艺表演、灯光秀、颁奖广场主题曲《致敬勇士》传唱等形式,向各国获奖运动员致敬,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
2021年12月31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元素正式发布,包括颁奖台、颁奖托盘、颁奖托盘放置台、获奖运动员定制版吉祥物纪念品、颁奖花束和颁奖礼仪服装。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仪式以“冰雪荣光”为主题创意,各项颁奖元素配合熠熠生辉的奖牌,为冰雪健儿的优异成绩喝彩,向运动员的拼搏精神致敬,同时展现出中国礼仪文化的独特魅力。
颁奖台
以北京冬奥会色彩系统中的“天霁蓝”为主体颜色,运用核心图形与冰雪线条,整体形象简约、大方。箱体制作材料为可回收环保材料,蜂窝状内芯增强承重力的同时减轻自身重量,台面铺设抗低温防滑软垫,满足冰雪项目使用要求。同时,采用模块化组合拼插方式,能够快速搬运拼装,满足从单人项目到多人项目的快速转换需求。冬残奥会颁奖台外观设计与冬奥会保持一致,为满足残疾运动员的需要,增设了无障碍坡道设计。
颁奖托盘放置台
颁奖托盘放置台将用于工作人员提前将放有奖牌和纪念品的托盘安防在颁奖场地,供颁奖嘉宾取用。颁奖托盘放置台分大台和小台两种,分别用于多人项目和单人项目。外观颜色采用“天霁蓝”加“Beijing 2022”印鉴字样,适用于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大台外罩材料为高弹透气针织面料,两种型号的台子都进行了配重设计,充分考虑了室外场馆强风环境下的安全性。
颁奖托盘
造型似打开的书页,寓意通过北京冬奥会向世界翻开了中国文化和各国友好的新篇。托盘边缘采用蓝白渐变的设计,呈现出“晕染”的东方美学意境,象征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体现了中国开放、友好、和平、包容的心胸。托盘采用环保材料制作,盘面铺垫了防滑硅胶垫,有效避免奖牌和纪念品滑落。
获奖运动员定制版吉祥物纪念品
定制版吉祥物纪念品是在竞赛场馆举行的纪念品颁发仪式中颁发给获奖运动员的纪念品。总体设计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为原型,辅以松、竹、梅编织而成的花环造型,形成获奖运动员的专属定制纪念品。素有“岁寒三友”之称的松竹梅,寓意着坚韧、顽强和旺盛的生命力,表达对获奖运动员的称颂、敬意和美好祝福。花环造型采用金色PU充填棉花制成,柔软温暖,易于手持。
颁奖花束
为了践行节俭、可持续的办奥理念,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采用手工绒线编结花束作为颁奖花束,在奖牌颁发仪式中与奖牌一同颁发给获奖运动员。绒线花束既保留了奥运颁奖仪式中花束的形制,又践行了可持续的理念,寓意着温暖、祥和,可永久保存,成为“永不凋谢的奥运之花”。
冬奥会颁奖花束包括玫瑰、月季、铃兰、绣球、月桂和橄榄6种寓意美好的花型,分别象征着友爱、坚韧、幸福、团结、胜利与和平,花束丝带为北京冬奥会色彩系统中的蓝色,深浅搭配,突显冰雪运动元素。冬残奥会颁奖花束中,在冬奥会颁奖花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枝蓝色波斯菊,象征坚强,花束丝带为北京冬奥会色彩系统中的黄色,深浅搭配,寓意生生不息与朝气蓬勃。
颁奖礼仪服装
共有三套方案。分别为“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和“唐花飞雪”。
“瑞雪祥云”的设计以“瑞雪”、“祥云”两个中国传统吉祥符号为主题,色彩运用天霁蓝和霞光红,将中国传统的交领右衽、对襟旋袄与现代服饰相结合,提炼冬奥核心图形元素的同时将中国传统绘画中“金碧山水”的技法转化为刺绣的形式,礼服整体以现代简约的手法展现中国韵味。赛时将出现在所有雪上场馆的颁奖仪式中。
“鸿运山水”的设计,以中国名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画中的山水表现手法,将中国传统山水图像与冬奥核心图形中的山影相结合,使古典与现代交融,青花山水跃然衣间,达到古朴典雅、清新流畅的视觉外观。赛时将出现在所有冰上场馆的颁奖仪式中。
“唐花飞雪”系列设计灵感源自中国传统唐代织物,提炼精简宝相花纹样和雪花图案,结合北京冬奥会核心图形中的光线图案,富有汉唐余韵又包含时代精神,寓意以开放的胸怀欢迎世界各国共同参与盛会。赛时将出现在颁奖广场的颁奖仪式中。
三个系列的颁奖服装都分为引领员服装和托盘员服装,分别以蓝色和红色区分。每套颁奖服装都包括外套、帽子、手套、防滑长靴、自发热保暖内衣等套件。
■ 揭秘
颁奖礼仪服装-30℃可保暖
赛时,张家口赛区颁奖广场的最低温很可能达到零下30摄氏度。颁奖礼仪服装不仅要呈现礼仪人员端庄、大方的形象,还要满足防寒保暖要求。
北奥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经多次研讨、反复对比测试,三套颁奖礼仪服装方案根据不同颁奖场景,均采用聚酰亚胺纤维材料制作。这种材料已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应用,具有耐高低温特性、皮肤适应性好、材料本身导热系数低等优势。
制作小组对颁奖服装的设计方案、服装面料、制作工艺等进行严格把关。多次针对服装面料的使用展开研讨,反复研究低温环境下不同材质的使用体感及保温性能,经过低温保暖测试,最终解决了保暖这个难题。从服装最初设计到正式交付,制作小组历时20个月保障颁奖礼仪服装顺利亮相。
颁奖台等均使用可回收环保材料
北京冬奥会的颁奖台、颁奖托盘、颁奖托盘放置台等物资制作也充分体现出可持续发展,均使用环保材料制作。
“颁奖台箱体制作材料为可回收环保材料,蜂窝状内芯增强承重力的同时减轻自身重量。颁奖台台面铺设抗低温防滑软垫,满足冰雪项目使用要求。”北奥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模块化组合拼插,颁奖台能够快速搬运、拼装,满足从单人项目到多人项目的快速转换需求。
置物台则是“无接触式”颁奖仪式中特有的颁奖元素,遵循了国际奥委会对于颁奖仪式无接触颁奖的整体要求。置物台分为大台、小台两种,分别用于多人项目和单人项目。大台的外罩材料为高弹透气针织面料。考虑到室外场馆强风环境下的使用安全,两种型号的置物台都进行了科学的配重设计。
11所高校217人参与颁奖礼仪培训
北京冬奥会颁奖元素的使用、氛围营造呈现离不开颁奖礼仪人员的引导和烘托。2021年4月至6月,经过为期3个月的招募,来自北京体育大学、中华女子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11所高校共217名候选人参与颁奖礼仪培训。
为了练出符合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技术标准的礼仪人员队伍,师资培训团队构建包含教学课程、动作标准、颁奖流线等多项专业内容的完整教学体系,实施了从基础知识授课到专业动作训练、从礼仪行进组合到颁奖合成演练的训练。
2021年9月底,为期45天的颁奖礼仪志愿者候选人集中训练完成。经过系统培训,目前已经在“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中接受实战检验,赛时他们将深度参与颁奖礼仪服务,成为赛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