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 山 特 色 ·跷 脚 牛 肉
到乐山,必吃跷脚牛肉。
对不能吃辣的外地朋友而言,四川人最大的谎言莫过于:“吃嘛,不辣。”
每每相信四川人的“谎言”,结局无一不是辣到哭,辣到叫,辣到脸红心跳。
在四川人的美食圣地(之一)乐山,就有这么一种以牛杂为原料,数十种香料和中药熬煮,汤鲜肉嫩滋味足,完全不能吃辣的朋友也能放心吃,敞开吃,吃到撑也花不了多少钱的美食——跷脚牛肉!
跷脚牛肉的来源有几种。①相传上个世纪初,苏稽镇上有位老中医看到大户人家把牛杂扔进河里,觉得很浪费,于是把牛杂捡回来和中草药熬煮,发给过路人喝,没想到味道意外鲜美,特意来喝汤的人络绎不绝。那时没有座位,人们习惯站着,将一只脚跷在桌子横梁上吃,久而久之便成了“跷脚牛肉”。②乐山产盐,运输多靠牛,牛的劳损率高,淘汰下来的牛大多运往苏稽镇宰杀卖肉,内脏却丢弃了。有天,一个宰牛户突发奇想,将牛杂和八角、生姜等大料一起放在锅里炖,炖出来汤鲜味美,又因为牛杂便宜,很受穷苦劳动人民喜欢,这种做法自此流传开来。
关于跷脚牛肉,无论哪个故事,都离不开苏稽这个古镇。
我们寻根溯源,前往苏稽古镇找到了苏稽跷脚牛肉第二代非遗传承人刘国英,请她为大家讲述征服众多挑剔味蕾的跷脚牛肉究竟怎么做!
跷脚牛肉·熬汤
在苏稽古镇,跷脚牛肉的做法大多相似,味道上的区别,主要来自于每家的秘制汤底。
汤,决定一锅跷脚牛肉成败的关键。
熬制汤底,首先要炒料。
大块牛油化开,加入大蒜、生姜、八角、广姜、芽菜的搭配,在锅里碰撞出诱人的香味。
牛肉有异味,香料可以压制异味,芽菜则是增香。
熬出香味之后,将底料打起来,掺入大量鲜汤。
嗤啦一下,浓烟腾起,清汤瞬间变为乳白色,香味四散。
汤煮滚,打去表面的泡沫。
香果、草果、丁香……等香料,加上二十多味中药一同打成粉末,装进料包,用漏勺放在锅里,勺子反复揉搓,让汤汁把料包浸透,香味在水中荡开。
跷脚牛肉·煮肉
新鲜的牛骨、牛尾、牛心、牛鞭等部位放在汤锅中炖煮。
牛肠是这锅汤必不可少的一环。牛肠里面有丰富的油脂和特殊的香味,让汤的鲜美更上一层楼。
各部位构造不同,炖煮的时间也不同。
牛尾、牛骨等部分炖煮时间久,牛心牛肠的时间则要短些。
8~9小时的炖煮,既是让牛肉变得耙软好入口,也是让这锅汤充分吸收牛身上的精华,变得鲜香醇厚,瞬间勾起食客们腹内馋虫。
跷脚牛肉·辣椒面
跷脚牛肉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蘸牛肉的辣椒面。
炒香的辣椒节子,用手工舂或是石磨碾成粗细不一的辣椒面,既保留辣椒的香味和辣味,又能吃出细细的颗粒感,口感瞬间提升。
汤炖好以后,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也相继进店。
跷脚牛肉有两种吃法,一种是吃耙,一种是吃嫩。
炖耙的蹄筋、牛肠、牛心等部分,就先放在一旁,食客需要时切好,再加汤烫热。
汤汁充盈,软烂入味,从嘴里暖到胃里。
但毛肚、腰片、牛肉片之类的,就得用漏勺放在滚热的汤锅中烫,断生立马捞出,保持食材的口感。
蹄筋软糯,毛肚脆嫩,肉片细嫩爽口……在茶色汤底的浸润下,脆、嫩、耙恰到好处,让人垂涎不已。
不吃辣的,直接吃一个原汁原味,再喝口汤,通体舒泰!
喜欢吃辣的,有石磨碾就的辣椒面,简单调味,鲜辣不失口感,滋味无穷。
到乐山,一定要去苏稽。
抛开俗世纷扰,沉下心感受一把青山绿水悠然世外,听一个或许不算古老但十分有趣的古镇故事,吃一碗汤色碧绿,香味绵长的跷脚牛肉,做一个简单快乐的人。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