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上午9点10分,前门东大街辅路上,一行人行色匆匆,朝着位于正阳门内的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走去。
“一年时间不够,别走了,留下来吧。”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校长杨梅边走边笑着对同行的周群说道。
时间退回到4个月前。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意见)后,8月25日,在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宣布,北京将大面积、大比例推进干部教师轮岗,东城区和密云区为首批试点区。
同一天,北京景山学校正高级语文老师、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周群以首批轮岗教师的身份,进入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前外”),从一名“景山人”变成了一名“前外人”,开启了为期一年的轮岗生活。
从那一刻起,作为轮岗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成为摆在周群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如今,一学期已经临近尾声,周群给出了怎样的答案?
轮岗不是“一萝卜一坑”
12月22日上午9点半,在“前门文化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推进会”上,周群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前门文化特色”(2.0版)课程设计整体思路,这是她在授课之余熬夜奋笔疾书赶出来的。
在北京传统文化课程开发上,周群有着丰富的经验。她所在的北京景山学校早在2003年就开始利用本土资源整合并开展关注北京传统文化的系列课程,截至2008年,已通过校本课程的方式推进了六轮。这期间,景山学校的学生们利用选修课时间,或开展问卷调查撰写论文,或实地探访北京的大街小巷。在六轮校本课程研发中,周群都是主要的推动者。
“前外原先也有这门课程,但总体来说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前外所处的地理位置,特别有优势。”在周群看来,骨干教师均衡配置轮岗,绝不只是“一萝卜一坑”,而是要主动找到与新学校工作对接的“点”。
因此,除了担任教学班的任课老师和带徒弟之外,在与学校领导深入沟通之后,周群主动扛起了“前门文化特色”校本课程升级的重任。她与北京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以及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建立了联系,组建了课程开发的专家团,顺利搭建起了学校和中心的桥梁。
当日的推进会上,周群不时加入讨论,偶尔还和身边的同事交流。“冰激凌来雪花酪,好吃多给我拉拉主道,叫你尝来你就尝,冰糖玫瑰我往里头放……”说到兴起时,周群甚至跟同事小声唱起了《老北京叫卖组曲》。
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可以和语文结合,锻炼写作;可以跟英语结合,输出传统文化;可以跟物理结合,研究榫卯结构;可以跟绘画结合,研究雕梁画栋……一群人讨论得越来越激烈。对于前外的孩子们而言,等到下学期,他们就有机会走进社会大课堂,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探究前门的特色文化。
“逼迫”自己和徒弟们共同成长
“晓宇,你那节课准备得怎么样了?你不是准备假期都干出来吗?用你的话说,你是可以一个周末整一个单元的主,你怕谁?”
“哈哈哈,我昨天效率确实自我感觉还挺高的。刚好说是最后一天了,我赶紧给弄好了。”
12月22日11点40分,刚回到初二语文组办公室,周群就开始催张晓宇“交作业”。两人口中所说的“单元”是周群手把手教徒弟们做的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作为轮岗教师,周群有很大一部分任务是为轮岗学校培养青年教师。秋季学期开学不久,学校就举行了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之间的“拜师礼”。初二语文老师张晓宇是周群在前外收的五位徒弟之一。
周群擅长整体单元教学设计。刚到前外时,她发现徒弟们备课都是一节课一节课的设计,甚至两节课之间没什么联系,“最开始的工作是听评课。刚开始他们都没有问我的意识,还是习惯单打独斗。做课试讲也不跟我说。后来我就让他们把课表拿来,一个一个对,看他什么时候讲课我能有时间去听。”
张晓宇是第一个试水的年轻教师。“原来没做过,第一次按照单元整体设计传记教学花了一天时间,有6000多字。”张晓宇告诉记者,师父给的截止日期是11月21日,自己直到当晚8点半才把教学设计交给周群,没想到一个小时之后就有了回复,上面写满了红色的批注,“看到的那一瞬间,真的心情特别复杂。”
从硬伤到问题设计再到病句,周群做了二十处红色批注,言辞很直接。其实,第一次独立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方案,张晓宇已经有不小的进步,但周群觉得,自己身为师父,严格要求是她的责任,所以硬着心肠“批”徒弟。但“批”的同时,她也利用周末同步做设计,让晓宇可以比较不同之处。
之后,张晓宇带着批注过的教学设计去听周群的课,对着师父的设计找自己的问题,再一遍遍地完善教学设计。如今,回头再看,张晓宇已然明了当时的自己有多少不足。
“基本方法是通的,他们慢慢掌握了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以后小一些的项目制教学设计或者更长期的教学设计,都不会有问题。”相比于给每节课提方法,周群更注重发挥教师自己的主动性。
11月29日,带着第一次做的单元教学设计,张晓宇开始了公开课前的试讲,他选择的是写作指导的环节,过程并不十分出彩。
但这次,周群在提建议的同时,给予了更多的鼓励与支持。
在周群看来,该不该选择这样的课来上,甚至上课效果如何,是不是“出彩”,都不是问题。“什么是大问题?年轻教师能否勇敢地迈出突破自己的这一步,甚至敢为人先,这才是大问题。”
张晓宇改进后的公开课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从之前的“问题有点多”到之后的“还不错”,也让周群看到了年轻教师的努力和悟性。
“年轻人不这样练,永远不会有真的‘金刚钻’。”周群特别理解他们的不易,希望他们能进步得快一些,少走弯路。
从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到长线教学的思考,从卡准自己在教育变革时代中的点位到鼓励徒弟主动参与学校进行的校本课程升级,从教学反思打卡的落脚点到寒假期间的备课、未来学术论文发表……周群事无巨细地分享着自己的所思所想,也不忘给徒弟们布置新任务,徒弟们申报区级课题,她也会尽量提出意见和建议。
其实,在不断“锤打”徒弟的同时,周群也在不断给自己加压。对她而言,轮岗意味着走出舒适区,面对新环境、新挑战,“逼迫”自己发挥作用。而且,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带好5个徒弟,即使是对于像她这样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并非易事。
在轮岗中,周群反思自己的长短板,回想自己成长经历中的经验与教训,也磨炼自己的脾气秉性。面对压力和挑战,她的解决之道是勇敢闯关。
正如她在轮岗日记里写的那样,“一个人的成长总会有甚至不止一次的瓶颈期——就是卡在那里,进退两难的境地。遇到瓶颈期怎么办?我的经验是:勇敢地闯过来就好了,而且,越早越好。不闯,只会越来越煎熬。闯关,就是打怪。要让自己有‘奥特曼打小怪兽’的智慧和勇气。”
与学生一起“苟日新,日日新”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的是《苏州园林》,一共十段。哪位同学来说说每一段的关键句?”12月22日12点50分,周群的语文课准时开始。
跟着老师的节奏,初二(1)班的学生们开始回顾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分小组开始制作《苏州园林》的思维导图。
“下午这个点正是困的时候,如果还是单纯的我说他们听,教学效果也不好。”周群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用思维导图呈现文章上,“之前学《中国石拱桥》我带着他们第一次开始用思维导图,还可以。今天正好看看有没有进步。”
在周群看来,思维导图与做小报不同,更强调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学生们可以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和说明文的写作逻辑,进而为说明文写作打下基础,“而且小组还得讨论之后再分工制作,每个同学都能参与进来。”
“老师,‘苏’的繁体字怎么写?”“老师,这段也要画进来吗?”……学生们在纸上写写画画的同时,周群也在各个小组间来回走动,随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并不时拿出手机记录下他们“创作”的画面,“这些都是他们成长的记录,回头总结的时候用得上。”
在课堂后半段,学生们走上讲台进行分享。黑板上满满当当地贴着8张思维导图,有的上面还用彩笔画出了自己眼中的苏州园林。
“这画画得真好,我觉得值得我们鼓鼓掌。”周群告诉记者,自己在刚接手这个班时发现,学生在自我表达方面有所欠缺,“所以要给他们搭建各种展示交流的舞台,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在点评环节,周群还做了细化调整,要求学生各小组派代表先自评,再邀请其他小组的同学点评,最后再谈自己小组有什么打算,“和周一相比,第二次小组合作画导图,学生们有明显进步。”
看似行云流水的课堂教学背后,是不断的琢磨与改进。“前外的工作量比在景山多多了,用时间来衡量,大概是两三倍。”对周群而言,虽然只是一个教学班,但备课量很大,因为学情不同,每天都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她每天都得琢磨对策,思考如何搭建学习支架,怎样才能有实效。
与此同时,日常教学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周群在日记里复盘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醒自己关注“放大”学情,切忌“想当然”。针对学生们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也让周群更深刻地领悟到,“不论什么样的学情,只有把台阶搭到位,在实践中反复演练,‘学会’才不至于落空。”
周群欣喜的是,她能察觉到学生在进步,而她自己也做到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对自己也有新的认识。”
做长线的教育,不以“过客”心态轮岗
12月23日下午2点40分,周群在微信朋友圈“如约”更新了“我的轮岗日记”。
每天进行教学反思,是周群一直坚持做的事。从8月25日轮岗至今,四个多月、120余天,周群几乎每天都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短则几百字、长则上千字的日记,至今已有十四万字。
轮岗日记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日常工作,周群有时也会分享和五个徒弟之间的交流、分享自己看到的书、阅读的文章,也会给“娘家”北京景山学校的教学改革、课程升级支招。而在周群的朋友圈里,众多关注教师轮岗、关注教育的人也会留言探讨,这里俨然成了一个实时更新的线上“教育理念分享地”。
而在前外的办公室里,也有一本厚厚的棕色笔记本,里面粘贴着打印出来的周群所有轮岗日记。“这些都是要留给学校(前外)的,方便所有教师随时查看。”周群告诉记者,本子已经增加过好几次活页,第一本已经快合不上了,马上要开启第二本。
在当天的轮岗日记中,周群分享了对于在基础教育战略方向中,什么才是真正的“回归课堂”的思考,“当前,基础教育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这个变革肉眼可见的是‘减负’,是抓‘作业’问题,实质上是什么?我以为,是我们的教育必须按照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才,教与学方式必须发生变革。这与我们一线教师息息相关。”
作为一线教师,要坚持长期主义,要头脑清醒,要“抗压”,不能不作为也不能乱作为。“在我看来,在不该躺平的年纪躺平就是过,只吃老本、不思进取就是错。”当天,周群再次强调了在前一日的轮岗日记中已经说过的话。
2022年新学期开学,北京又将有新的区加入教师轮岗试点。
对于轮岗教师,周群在日记中给支了不少招。在她看来,轮岗对教师的职业生涯而言,可谓大事。“虽然轮岗的教师很多,责任也不是我一个人担,但我总提醒自己:说破大天,轮岗工作绝不能在我这里掉链子。这就好比江边筑起的堤坝,不管风浪多大,都不能在我坚守的这一段出现溃堤。”
周群告诫自己,做长线的教育,不以“过客”心态轮岗,“从心里把轮岗学校当做自己的‘家’。要肯于交付真心,更要付出心血。”
在日记里,她曾记录下这样一段小插曲。
因为前门文化特色课程的设计,周群和前外教学副校长王继云聊了很久,顺便聊到了轮岗。
王继云对周群说,“你刚轮岗的时候,确实以为你就是来走走形式呢。后来发现,你是真的在干。”
周群答道,“我们现在不仅是真干,还绑在一起整大事。”
话音未落,两人开怀大笑。
12月22日上午9点10分,前门东大街辅路上,一行人行色匆匆,朝着位于正阳门内的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走去。
“一年时间不够,别走了,留下来吧。”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校长杨梅边走边笑着对同行的周群说道。
时间退回到4个月前。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意见)后,8月25日,在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宣布,北京将大面积、大比例推进干部教师轮岗,东城区和密云区为首批试点区。
同一天,北京景山学校正高级语文老师、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周群以首批轮岗教师的身份,进入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前外”),从一名“景山人”变成了一名“前外人”,开启了为期一年的轮岗生活。
从那一刻起,作为轮岗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成为摆在周群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如今,一学期已经临近尾声,周群给出了怎样的答案?
轮岗不是“一萝卜一坑”
12月22日上午9点半,在“前门文化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推进会”上,周群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前门文化特色”(2.0版)课程设计整体思路,这是她在授课之余熬夜奋笔疾书赶出来的。
在北京传统文化课程开发上,周群有着丰富的经验。她所在的北京景山学校早在2003年就开始利用本土资源整合并开展关注北京传统文化的系列课程,截至2008年,已通过校本课程的方式推进了六轮。这期间,景山学校的学生们利用选修课时间,或开展问卷调查撰写论文,或实地探访北京的大街小巷。在六轮校本课程研发中,周群都是主要的推动者。
“前外原先也有这门课程,但总体来说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前外所处的地理位置,特别有优势。”在周群看来,骨干教师均衡配置轮岗,绝不只是“一萝卜一坑”,而是要主动找到与新学校工作对接的“点”。
因此,除了担任教学班的任课老师和带徒弟之外,在与学校领导深入沟通之后,周群主动扛起了“前门文化特色”校本课程升级的重任。她与北京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以及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建立了联系,组建了课程开发的专家团,顺利搭建起了学校和中心的桥梁。
当日的推进会上,周群不时加入讨论,偶尔还和身边的同事交流。“冰激凌来雪花酪,好吃多给我拉拉主道,叫你尝来你就尝,冰糖玫瑰我往里头放……”说到兴起时,周群甚至跟同事小声唱起了《老北京叫卖组曲》。
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可以和语文结合,锻炼写作;可以跟英语结合,输出传统文化;可以跟物理结合,研究榫卯结构;可以跟绘画结合,研究雕梁画栋……一群人讨论得越来越激烈。对于前外的孩子们而言,等到下学期,他们就有机会走进社会大课堂,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探究前门的特色文化。
“逼迫”自己和徒弟们共同成长
“晓宇,你那节课准备得怎么样了?你不是准备假期都干出来吗?用你的话说,你是可以一个周末整一个单元的主,你怕谁?”
“哈哈哈,我昨天效率确实自我感觉还挺高的。刚好说是最后一天了,我赶紧给弄好了。”
12月22日11点40分,刚回到初二语文组办公室,周群就开始催张晓宇“交作业”。两人口中所说的“单元”是周群手把手教徒弟们做的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作为轮岗教师,周群有很大一部分任务是为轮岗学校培养青年教师。秋季学期开学不久,学校就举行了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之间的“拜师礼”。初二语文老师张晓宇是周群在前外收的五位徒弟之一。
周群擅长整体单元教学设计。刚到前外时,她发现徒弟们备课都是一节课一节课的设计,甚至两节课之间没什么联系,“最开始的工作是听评课。刚开始他们都没有问我的意识,还是习惯单打独斗。做课试讲也不跟我说。后来我就让他们把课表拿来,一个一个对,看他什么时候讲课我能有时间去听。”
张晓宇是第一个试水的年轻教师。“原来没做过,第一次按照单元整体设计传记教学花了一天时间,有6000多字。”张晓宇告诉记者,师父给的截止日期是11月21日,自己直到当晚8点半才把教学设计交给周群,没想到一个小时之后就有了回复,上面写满了红色的批注,“看到的那一瞬间,真的心情特别复杂。”
从硬伤到问题设计再到病句,周群做了二十处红色批注,言辞很直接。其实,第一次独立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方案,张晓宇已经有不小的进步,但周群觉得,自己身为师父,严格要求是她的责任,所以硬着心肠“批”徒弟。但“批”的同时,她也利用周末同步做设计,让晓宇可以比较不同之处。
之后,张晓宇带着批注过的教学设计去听周群的课,对着师父的设计找自己的问题,再一遍遍地完善教学设计。如今,回头再看,张晓宇已然明了当时的自己有多少不足。
“基本方法是通的,他们慢慢掌握了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以后小一些的项目制教学设计或者更长期的教学设计,都不会有问题。”相比于给每节课提方法,周群更注重发挥教师自己的主动性。
11月29日,带着第一次做的单元教学设计,张晓宇开始了公开课前的试讲,他选择的是写作指导的环节,过程并不十分出彩。
但这次,周群在提建议的同时,给予了更多的鼓励与支持。
在周群看来,该不该选择这样的课来上,甚至上课效果如何,是不是“出彩”,都不是问题。“什么是大问题?年轻教师能否勇敢地迈出突破自己的这一步,甚至敢为人先,这才是大问题。”
张晓宇改进后的公开课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从之前的“问题有点多”到之后的“还不错”,也让周群看到了年轻教师的努力和悟性。
“年轻人不这样练,永远不会有真的‘金刚钻’。”周群特别理解他们的不易,希望他们能进步得快一些,少走弯路。
从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到长线教学的思考,从卡准自己在教育变革时代中的点位到鼓励徒弟主动参与学校进行的校本课程升级,从教学反思打卡的落脚点到寒假期间的备课、未来学术论文发表……周群事无巨细地分享着自己的所思所想,也不忘给徒弟们布置新任务,徒弟们申报区级课题,她也会尽量提出意见和建议。
其实,在不断“锤打”徒弟的同时,周群也在不断给自己加压。对她而言,轮岗意味着走出舒适区,面对新环境、新挑战,“逼迫”自己发挥作用。而且,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带好5个徒弟,即使是对于像她这样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并非易事。
在轮岗中,周群反思自己的长短板,回想自己成长经历中的经验与教训,也磨炼自己的脾气秉性。面对压力和挑战,她的解决之道是勇敢闯关。
正如她在轮岗日记里写的那样,“一个人的成长总会有甚至不止一次的瓶颈期——就是卡在那里,进退两难的境地。遇到瓶颈期怎么办?我的经验是:勇敢地闯过来就好了,而且,越早越好。不闯,只会越来越煎熬。闯关,就是打怪。要让自己有‘奥特曼打小怪兽’的智慧和勇气。”
与学生一起“苟日新,日日新”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的是《苏州园林》,一共十段。哪位同学来说说每一段的关键句?”12月22日12点50分,周群的语文课准时开始。
跟着老师的节奏,初二(1)班的学生们开始回顾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分小组开始制作《苏州园林》的思维导图。
“下午这个点正是困的时候,如果还是单纯的我说他们听,教学效果也不好。”周群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用思维导图呈现文章上,“之前学《中国石拱桥》我带着他们第一次开始用思维导图,还可以。今天正好看看有没有进步。”
在周群看来,思维导图与做小报不同,更强调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学生们可以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和说明文的写作逻辑,进而为说明文写作打下基础,“而且小组还得讨论之后再分工制作,每个同学都能参与进来。”
“老师,‘苏’的繁体字怎么写?”“老师,这段也要画进来吗?”……学生们在纸上写写画画的同时,周群也在各个小组间来回走动,随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并不时拿出手机记录下他们“创作”的画面,“这些都是他们成长的记录,回头总结的时候用得上。”
在课堂后半段,学生们走上讲台进行分享。黑板上满满当当地贴着8张思维导图,有的上面还用彩笔画出了自己眼中的苏州园林。
“这画画得真好,我觉得值得我们鼓鼓掌。”周群告诉记者,自己在刚接手这个班时发现,学生在自我表达方面有所欠缺,“所以要给他们搭建各种展示交流的舞台,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在点评环节,周群还做了细化调整,要求学生各小组派代表先自评,再邀请其他小组的同学点评,最后再谈自己小组有什么打算,“和周一相比,第二次小组合作画导图,学生们有明显进步。”
看似行云流水的课堂教学背后,是不断的琢磨与改进。“前外的工作量比在景山多多了,用时间来衡量,大概是两三倍。”对周群而言,虽然只是一个教学班,但备课量很大,因为学情不同,每天都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她每天都得琢磨对策,思考如何搭建学习支架,怎样才能有实效。
与此同时,日常教学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周群在日记里复盘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醒自己关注“放大”学情,切忌“想当然”。针对学生们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也让周群更深刻地领悟到,“不论什么样的学情,只有把台阶搭到位,在实践中反复演练,‘学会’才不至于落空。”
周群欣喜的是,她能察觉到学生在进步,而她自己也做到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对自己也有新的认识。”
做长线的教育,不以“过客”心态轮岗
12月23日下午2点40分,周群在微信朋友圈“如约”更新了“我的轮岗日记”。
每天进行教学反思,是周群一直坚持做的事。从8月25日轮岗至今,四个多月、120余天,周群几乎每天都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短则几百字、长则上千字的日记,至今已有十四万字。
轮岗日记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日常工作,周群有时也会分享和五个徒弟之间的交流、分享自己看到的书、阅读的文章,也会给“娘家”北京景山学校的教学改革、课程升级支招。而在周群的朋友圈里,众多关注教师轮岗、关注教育的人也会留言探讨,这里俨然成了一个实时更新的线上“教育理念分享地”。
而在前外的办公室里,也有一本厚厚的棕色笔记本,里面粘贴着打印出来的周群所有轮岗日记。“这些都是要留给学校(前外)的,方便所有教师随时查看。”周群告诉记者,本子已经增加过好几次活页,第一本已经快合不上了,马上要开启第二本。
在当天的轮岗日记中,周群分享了对于在基础教育战略方向中,什么才是真正的“回归课堂”的思考,“当前,基础教育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这个变革肉眼可见的是‘减负’,是抓‘作业’问题,实质上是什么?我以为,是我们的教育必须按照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才,教与学方式必须发生变革。这与我们一线教师息息相关。”
作为一线教师,要坚持长期主义,要头脑清醒,要“抗压”,不能不作为也不能乱作为。“在我看来,在不该躺平的年纪躺平就是过,只吃老本、不思进取就是错。”当天,周群再次强调了在前一日的轮岗日记中已经说过的话。
2022年新学期开学,北京又将有新的区加入教师轮岗试点。
对于轮岗教师,周群在日记中给支了不少招。在她看来,轮岗对教师的职业生涯而言,可谓大事。“虽然轮岗的教师很多,责任也不是我一个人担,但我总提醒自己:说破大天,轮岗工作绝不能在我这里掉链子。这就好比江边筑起的堤坝,不管风浪多大,都不能在我坚守的这一段出现溃堤。”
周群告诫自己,做长线的教育,不以“过客”心态轮岗,“从心里把轮岗学校当做自己的‘家’。要肯于交付真心,更要付出心血。”
在日记里,她曾记录下这样一段小插曲。
因为前门文化特色课程的设计,周群和前外教学副校长王继云聊了很久,顺便聊到了轮岗。
王继云对周群说,“你刚轮岗的时候,确实以为你就是来走走形式呢。后来发现,你是真的在干。”
周群答道,“我们现在不仅是真干,还绑在一起整大事。”
话音未落,两人开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