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 正文

不断思考,减弱职业倦怠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2-14 10:16:22
导读

  【教师心声】  作者:靳豪  “双减”背景下,教师专业学习与提升的着力点应该做哪些调整?无论是过去提出的“素质教育”,还是当下火热的“学科素养教育”都将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落实在了人的全面发展、思维提升、实际问题解决等现实层面。从考试评价的角度看,过去那种通过细致入微地罗列知识清单式的学习、备考、

  【教师心声】

  作者:靳豪

  “双减”背景下,教师专业学习与提升的着力点应该做哪些调整?无论是过去提出的“素质教育”,还是当下火热的“学科素养教育”都将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落实在了人的全面发展、思维提升、实际问题解决等现实层面。从考试评价的角度看,过去那种通过细致入微地罗列知识清单式的学习、备考、教学的模式也已经不合时宜,考试评价越来越关注学生在有限知识储备条件下能否尽最大可能地解决真实问题。这样的改变显然为教师的专业学习与提升提出了新要求。

  学科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是永续的。十多年前在我刚刚站上讲台时,老教师们会经常对我说,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教学基本功永远是根本中的根本,抓不住这些的教师是站不稳讲台的。因此,我在每一轮教学前首先要做的不只是熟悉知识本身,或者说会几个题目,我更看重的是明晰知识的总体框架和逻辑、具体知识在促进学生认识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前沿知识与基础知识间的关联等。研究透彻了这些,我们自然会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形式和逻辑做出新的调整,删除那些在思维价值层面重复和冗繁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学科知识内在的线索,使学生能够明白每一次学习活动的价值,这些变化本身也正是“双减”的必然要求。

  学习与提升的具体途径或形式是不限的。从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角度看,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知识总量是很有限的,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虽然课程标准、教材、考试大纲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我们讲授的那些核心知识在每一轮中都大同小异。尽管如此,我总希望在每一轮的教学中把一样的知识讲出不一样的味道、触碰到学生内心深处一些不一样的神经,我更希望这样的改进能够随着年代的更迭,被点滴记录下来,温故知新。更有价值的是,我越来越发现这样的不断思考可以大大减弱我们的职业倦怠。于是,我坚持发表论文、写公众号文章、观摩公开课、参与全国各类学术交流。

  集体研讨和备课是实践层面促进教师发展的最佳途径。对我而言,业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一定是通过一节一节的课积累而成的,集众人之长,将看似平平的基础知识进行不同角度的设计和实践是我们的课堂永葆活力的根本任务,教师也终将远离年复一年的重复性劳作。无论是前辈还是年轻人,都有他们对知识和教学的独到见解,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集体备课、广泛听课、充分研讨已经成了我工作中的一种自觉,这种自觉一定会让我们对教学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课堂上不多说一句废话、课后不给学生多留一道题。

  勇于学习和尝试一些新生的教学模式或策略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成效。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教育界涌现出了许多新的名词,如“项目式教学”“深度学习”“大概念教学”“单元整体教学”等。面对这些新名词,我也困惑过,但我坚持的是不随便“喊口号”或“贴标签”,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思考、弄清楚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它们与传统教学间的关系,然后结合自身的特点,有选择、有保留地进行实践。如何将这些概念的实质内涵自然融入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和设计中是一线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

  《光明日报》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不断思考,减弱职业倦怠感链接:http://www.esxun.cn/news/6275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