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 正文

我的“工作室”融于街道邻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30 09:53:12
导读

  【青春之我】  作者:朱明洁  朱明洁,80后社区设计师和研究者,现任教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编著有《开放营造:为弹性城市而设计》等。社区设计项目获得多个区级自治品牌荣誉称号。  与社区结缘,其实源于2011年时自己的博士研究课题。那时,我想探究如何展开有效的参与式社区设计。没想到,围绕研究

  【青春之我】

  作者:朱明洁

  朱明洁,80后社区设计师和研究者,现任教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编著有《开放营造:为弹性城市而设计》等。社区设计项目获得多个区级自治品牌荣誉称号。

  与社区结缘,其实源于2011年时自己的博士研究课题。那时,我想探究如何展开有效的参与式社区设计。没想到,围绕研究而进行的设计实践,一做就是十年。

  在过去的十年里,作为一名社区设计师,我有机会参与到社区里的各种公共事务,包括社区场所的升级再造,比如打造一个更有趣的儿童场地或者更人性化的睦邻中心;也包括在社区里策划公众艺术活动,和以设计的思维为社会治理提供创新策略。

  林林总总,似乎很难用一句话去概括“社区设计师”到底是做什么的。这可能正是这份工作有趣的地方:不设边界,允许多元尝试,拥抱多种可能性。

  回想起来,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项目有两个:一个是为某小区打造儿童游乐场地,通过这个项目,我与社区居民成了朋友,还与业委会阿姨成为忘年之交,经常微信上互相问候;另一个项目则刚发生不久,是我以2021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四平社区联合策展人身份推动的“诗歌单行道”计划,在这个艺术活动中,孩子们的才华和灵性通过“地面投影”这个艺术媒介被充分地激发、展现、表达。项目也一度登上了热搜榜,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

  于我个人而言,每每在社区里做田野调查、做设计,都感觉到抽象设计与真实生活的一种联结。社区,不仅成了我的“工作室”,而且给了我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始终与社群在一起,创造喜欢的生活。也正因为在社区里做设计,我不仅需要掌握功能、材料、工艺这些设计专业知识,而且需要更好的共情能力和沟通协调技巧。于是,同理心、教练技术、开放空间……这些超越了设计范畴的知识丰富了我的人生体验。

  于社区而言,通过这些年的设计与更新,也迎来了新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看得见的物理空间升级上,还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变化上。当设计师邀请社区居民一同开展设计时,更多的社会交往和互动也由此产生,从而可能形成新的社群,丰富社区文化。

  如今,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也一直在鼓励和陪伴学生投身社区,不仅把创意落在纸上,而且要实现在大地上、生活中,一起践行美好社区、美好生活的愿望。

  

  

  《光明日报》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我的“工作室”融于街道邻里链接:http://www.esxun.cn/news/6266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