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 正文

能源高校大有可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30 09:50:32
导读

    能源高校要以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为己任,其发展受到国家能源战略深刻调整、行业企业战略转型、高等教育改革持续深化三重叠加影响,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上承担特殊使命——能源高校大有可为  作者:吴小林  据测算,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超百亿吨,其中能源消费约占九成。“双碳”的直接指向是节能环保

    能源高校要以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为己任,其发展受到国家能源战略深刻调整、行业企业战略转型、高等教育改革持续深化三重叠加影响,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上承担特殊使命——

能源高校大有可为

  作者:吴小林

  据测算,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超百亿吨,其中能源消费约占九成。“双碳”的直接指向是节能环保,深层次涉及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经济社会全面转型,需要重塑发展理念、创新科学技术、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能源高校要抓好“三个关键”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钟本和(中)从事磷化工领域的理论研究、技术与工程化实践60余年。新华社发

  “双碳”目标对能源高校办学将产生全方位深远影响,当前能源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于系统性推进变革,紧扣学科内涵建设、开放融合发展、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三个关键”发力,加快形成与绿色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方式。

  紧扣时代发展之需,在低碳能源及减碳技术上抢占学科制高点。能源高校要不断拓展学科内涵,提升学科建设品质,加快构建具鲜明能源特色的一流学科体系。要注重强化学科建设的前瞻性、规划性,坚持分类统筹、一流牵引、交叉驱动,注重推进战略领域的引领发展,以及发展国家急需技术领域和拓展绿色能源领域。要注重分期分类培育学科,切实加强新兴交叉学科建设。要注重促进传统学科及技术优势在新能源领域的转化应用,比如石油行业钻井技术在地热采集方面可发挥作用,以及持续拓展页岩油、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开采,促进能源供应多元化、多极化。

  紧扣开放融合之势,在协同发展上迈出新步伐。能源高校尤其是石油类高校,长期以来依托与企业的海外项目合作,产教融合、国际化合作基础较好。新时期强调开放融合既符合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势,也是能源高校高质量发展而必须跨学科、跨部门、跨领域资源配置的现实选择。要深入推进以“一带一路”和低碳清洁能源领域教育合作为重心的国际开放、以产教融合为重心的国内开放,以校内学科交叉融合为重心的组织内部开放,建立校内外资源集约联通网络,多层次全方位促进各要素有机整合、创新发展。持续国际化方面,要利用已有的“一带一路”矿业高校联盟等平台,促进国内能源高校深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致力于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和人才链相互衔接与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方面,要切实通过校企联合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促进教育、科研、产业、文化真融真合。要深入推进有组织与自主探索相结合的科研,特别是加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组织与实施,为加快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紧扣立德树人之本,在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上探索新路径。科技创新是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培养相关领域拔尖创新型人才迫在眉睫。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培养以绿色发展为价值底色、能源科学为知识框架、专业能力为知识脉络、具国际视野和爱国情怀的拔尖创新型人才。要建立立德树人长效机制,探索建立校内校外互补、课内课外融合的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贯通式大教育体系,构建课程和实践创新活动相结合的厚基础、宽专业的创新型智能化课程体系,实现思政教育全面渗透、创新创业全面覆盖、综合素质培养全面落实、信息化智能化全面融入、绿色理念全面贯彻。要将高质量标准贯穿育人全过程,强化教育评价改革导向作用,改进各类学科、专业评估,改革学生科技评价,着重培养学生的学术志趣、科学精神和学术能力,持续推进科技资源向学生开放,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要加大工程博士培养力度,培养具有攻关重大技术难题和高端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领军人才。

  能源高校要提供智力支持、科技支撑和文化理解

  我国能源事业将聚焦安全、低碳、智能三大任务以落实“双碳”目标,能源高校要切实肩负起为全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智力支持、科技支撑和文化理解的重任,要统筹兼顾系统性、阶段性和持续性。

  要把能源高等教育发展置于“自然—经济—社会”的规律中系统考量。新形势新任务亟须政策支持引导。高教管理层面,服务“双碳”目标应在相关领域整体性布局,通过统筹学科专业设置、投放专项招生计划、强化对传统优势专业升级改造等调控人才产出结构,汇聚高水平教育资源,形成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供给能力。科技创新方面,强化科技战略导向,增加能源安全保障和结构转型研究投入;能源高校层面,要进一步形成良好学科生态,培养学生胸怀大能源观,扩充人才培养的职业视野、提升专业技能和增进对企业的文化认同。引导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一线,不断提升解决“卡脖子”核心技术难题能力。

  要牢牢把握能源高等教育的阶段性特征。能源高校要处理好保障能源安全、低碳转型及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的三重阶段任务。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能源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国家,东西中部面临的减碳目标和所需的减碳技术各不相同,要注重多学科布局,因地制宜开展深海深地、风能、太阳能等多领域研究,促进能源多元发展。同时,能源高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与能源跨界融合优势,积极搭建事业发展平台吸引海外人才归国。

  要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促进能源高等教育持续性发展。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持续发展的关键。加快教育标准建设是持续发展的重点,与传统优势学科不同,一些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还缺少相关标准及规范,对于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等,需要深入研讨和科学打磨。体现一流标准、中国特色,瞄准国家所需,对接产业需求。确保科学研究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管是升级传统油气行业,还是发展新能源,都要聚焦能源主业、汇聚高水平团队持续深耕,不断突破国外技术垄断,为全面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坚实可靠保障。

  《光明日报》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能源高校大有可为链接:http://www.esxun.cn/news/6265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