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吃货眼里的山西地图是这样的(必收藏~)
吃货眼里的太原吃不上郝刚刚可以去吃郝强强;串串叔叔排不上队可以去牛王庙;王萍面皮等不到位可以转战志勇片汤;南肖墙的丸子汤人多伤不起,那就来碗打卤面;天气凉,喝点头脑吃点烧麦,那就去清和园吧!
老太原打卤面
在太原,开始新的一天有很多种方式,鲜香四溢的打卤面就是其中一种。卤一般用肉片、鸡蛋、黄花、木耳、腐竹等食材勾芡制成,味道鲜、咸。吃饭时只要端着煮好的面条,让大师傅往面条里舀入卤汤汁,加入一点山西老陈醋,就可以敞开腮帮子享用了。面条吸入嘴里发出呼呼的声音,连汤带面让人吃的酣畅淋漓!
头脑头脑,又名“八珍汤”,是由黄芪、煨面、莲菜、羊肉、长山药、黄酒、酒糟、羊尾油配制而成,外加腌韭菜做引子,晨起食用效果更好。它是太原特有的风味早点,是清代学者、医学家傅山为孝敬其母所发明,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早年太原人天不亮就起来吃头脑,也叫“赶头脑”,所以经营头脑的饭店门前都挂一盏纸灯笼作标志。品尝时可以感到酒、药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头脑有益气调元、活血健胃和滋补的功效。
吃货眼里的大同去帅府街吃兔头,去广灵吃豆腐干,去浑源吃凉粉,去灵丘吃熏鸡,去阳高吃杏脯,当然还有随处可见的刀削面、羊杂、涮羊肉、黄糕……
大同刀削面
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面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大同刀削面,可称“面食王中王”。它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大同刀削面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饧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匀、揉软、揉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时容易粘刀、断条。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刀,一般不使用莱刀,要用特制的弧形削刀。
浑源凉粉
浑源人爱吃凉粉,不分春夏秋冬,街头上,一年四季都有那么几十家摆凉粉摊的。吃过浑源凉粉的人都忘不了它那独特的味道。浑源凉粉不仅好在凉粉的质量上,更主要是好在调料上。地道的浑源凉粉的辣椒油是按照独特的配方、加工、研制而成,清而不腻、辣而不涩、朴而奇香、香而纯正!
吃货眼里的晋中去榆次吃“三宝”(元宵、灌肠、豆腐脑),去平遥吃牛肉,去太谷吃太谷饼,去祁县吃乔家八碗八碟,去灵石吃谷垒,去左权吃炒面,去寿阳喝珍珠粥,去介休吃贯馅糖……
平遥牛肉
平遥牛肉久负盛名,起源年代无考,清代时已誉满三晋。史载清末,慈禧太后途经平遥,享用平遥牛肉后,闻其香而提其神,品其味而解其困,故将其定为皇宫贡品。它软硬均匀,食之绵软可口,咸淡适中,香味醇厚,回味悠长。
太谷饼
太谷饼因产于太谷县得名。始于清代,具有甜而不腻、酥而不碎,味美鲜香等特点,以其香、酥、绵、软而闻名全国,享有“糕点之王”的美称。“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这首歌让太谷饼名誉天下,成为“晋商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
吃货眼里的忻州去忻州吃瓦酥,去原平吃锅魁,去神池吃月饼,去五台吃台蘑,去定襄吃蒸肉,去河曲喝酸粥,去五寨喝羊杂……
原平锅魁
因在历史上夺得当地炉食之魁而得名。原平锅魁是一种烤制的面食,面饼呈黄色,香、甜、酥、脆。根据包馅与不包馅可以分成空心锅魁和实心锅魁两种。原平锅魁制作历史悠久,至今已有300余年。
神池月饼
神池月饼以其“皮酥馅香、口味浓郁、松软不腻、久存不变”的特色赢得人们喜爱。据传康熙帝第三次御驾亲征噶尔丹,行经神池义井屯,恰逢集日,康熙乘兴御游,发现赶集的商贾以香味诱人的月饼为干粮,问:二月缘何有月饼?奏曰:中秋时节,当地百姓用麦粉和神池胡油、水配以食糖、芝麻仁等制作月饼。贮存于瓷瓮以备时节之需,可存放数年不变味。
吃货眼里的朔州羊拐弯吃起来好豪放,右玉的熏鸡味道香,应州牛腰不是牛腰!怀仁的糖干炉还叫闪塌嘴……去朔州,边吃边听故事喽!
羊拐弯
羊拐弯是朔州的一道特色风味,其实就是羊腿关节的那一段。"羊拐弯"的做法很多,有的用高汤熬,也有烤,但通常是先炸后炖,吃起来有一种蒙古烤全羊的味道,由于是羊腿的关节处,骨头很长,虽然吃起来不太方便,但不妨碍吃货们。只要是美味,就不要在乎吃的形象了!
应州牛腰
应州牛腰其实是一种面食,起源于清代中期,其色如咖啡,松软甜润。相传在清代中期,应县城内有个叫于义的饭店掌柜把白面和糖稀和起来,捏成小饼,放入炸麻花的油锅里炸制,捞出一吃,味道甜润,越嚼越香,而且颜色很象煮熟的牛腰,应州牛腰因此得名。1900年农历8月,应州知府得知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住在怀仁城里,特地把牛腰贡给他们品尝,受到好评。慈禧还真以为是牛腰呢!
“最山西”是由今日头条山西运营中心主办的山西综合资讯媒体账号,欢迎订阅!诚邀自媒体达人、各地市企业、行业广告代理合作交流!邮件请发送至750688110@qq.com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