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记忆是有味道的,对我来说,那一定是外婆做的酱板香。
宜兴人都懂得,酱板就是一种用黄豆发酵后制成的酱,有如山东的大酱,但滋味要比大酱重上许多。外婆说过,在从前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时代,酱板不仅是一种烧菜时的百搭佐料,就是直接挖一勺下饭,也是极好吃的。
外婆极爱用自制的酱板来烧制“酱板肉”。酱入肉中,添味增香,那透亮的深红色更是引得人味蕾大开。而且,加了酱的肉就如同加了保鲜剂,可以在常温下放好久而不变质。
8年前,我去四川当兵。川渝口味相比江南味道,相差实在太大。所有的菜统统贴着“麻辣”的标签,即便是炒个青菜也需要按“常规”操作,放把麻椒花椒。所谓的“色香味全”,统统让路给“无辣不欢”,这让我很不习惯。
肚子有意见,各种不适也就接踵而来。思乡的情绪被外婆从通话中捕捉到,她就特地做了酱板肉,托人给我寄了过来。
外婆做的酱板肉是很讲究的。必须是五花肉,切成丁状,先焯水沥干。豆腐干也切成细丁,加入花生,和肉一起放在酱板中,用文火慢慢熬制。看着酱板在火力下变成黏稠的汤头,将肉丁、豆腐干丁和花生紧紧包裹并浸入其中,浓郁的香味溢出,便可起锅倒入容器中密闭。
等酱板肉罐头抵达军营,已过去了好几天,酱与肉的融合也进一步深入,滋味在时间中深厚积淀。我一打开瓶盖,扑鼻而来的浓重咸鲜味儿便引得同班战友围观:这是什么东东?我笑而不答,赶紧盖好锁进自己的私人柜。等每次集合吃饭时才挖出几勺,过过嘴瘾。我知道,若不抠门,对于这群“馋猫”,吃光我的“酱板肉”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
细水长流本没有错,但“酱板肉”却闯了祸。随后的一次内务评比中,我们班因“房间异味”与流动红旗失之交臂。事后,我的酱板肉也成了“罪魁祸首”,被班长要求立刻清理。于是,我们全班战友当天便解决了这罐美味。
时光流逝,如今的我已是武警台州支队的一名排长。一次带队检查内务时,我在三班闻到了熟悉的酱板香。原来是同乡新兵小石的母亲刚刚寄来的酱板肉。
和当年我的尴尬一样,味道浓重的“酱板肉”也拖了三班内务的后腿。站在一旁的小石满脸羞愧、手足无措。我知道,这罐“酱板肉”浓缩着亲人对战士的牵挂,也寄托着战士对家乡的怀恋。因此,我没有立刻讲评,而是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与“酱板肉”的故事。我偷偷摸摸“吃独食”的糗事,也让大家哄堂大笑。
我见时机成熟,话锋一转:“虽说家乡的味道最珍贵,但作为军人,《内务条令》必须遵守。中午小石把‘酱板肉’带至饭堂,全排一起品尝美味。同时这周内务不排名,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
那天,食堂飘香,战士们吃得带劲,小石的脸上也洋溢着笑容。我知道,这份骄傲来自家乡的味道。
时间容易在身边溜走,可乡情乡味却始终在舌尖徜徉。年纪越来越大的外婆,身体已大不如前,可只要我回到家乡,她总会张罗着给我做罐“酱板肉”。看我甩开腮帮子吃得香,她浑浊的眼中全是笑意。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