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家长大课堂普及安全知识、引入研究员培养“科学家精神”,新京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了解到,学校借力校外资源丰富学生们的课后服务活动。
学校开设“家长大课堂” 邀请家长开展服务
“双减”在密切家校联系中提到家长对于孩子教育中所承担的责任。在开展课后服务时,多所学校也在考虑引进家长资源,针对性地开展“家长课堂”。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一直有家长进校宣讲的传统,今年更将《家长大课堂》固定安排在每周四课后服务的40分钟时间里。
该校二年级年级组长张宇佳介绍,目前搜集的情况来看,这学期每个班至少有6名家长有意愿参与家长课堂。针对不同家长的授课特点,学校会选择不同的模式进行,比如上学期邀请了在消防队工作的家长,学校组织了同年级的三、四个班进行授课和消防演习。家长是医护人员的会给学生提供急救安全讲座。
“我们是中科院的子弟校,中科院各院所的很多研究员家长参与其中。”张宇佳介绍,每学期开学前会进行志愿征集,家长们每学年传递的知识也不会重复。比如一位在中科院从事微生物食品安全的家长去年讲了微生物的知识,今年会讲动物学方面的知识。一位从事互联网职业的家长去年普及了智能机器人的常识,今年将选择智能家居的话题,帮助孩子拓展知识面。
作为老师的张宇佳则负责帮助家长们在知识讲座内容上把关,“我负责二年级学生,毕竟是给低龄儿童讲授,我会根据经验和家长沟通课程需要调整的内容,告诉家长如何交流可以让孩子更喜欢。”张宇佳也总结了一些鼓励家长参与家校联动的经验,学校也会颁发荣誉证书,鼓励家长积极参与。
引进中科院研究员授课 培养孩子“科学家精神”
这几天,负责科技发展课的王晋飞正在做新学期的“微风计划”系列课程排课计划。她是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科技发展中心的副主任,为让课后服务更加精彩,从今年的春季学期开始,学校便引入了校外力量,借力提升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在新学期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们将定期走进学校,给学生们普及微生物方面的知识,还会带领科学社团的孩子们走出校园,进行科学实践。
“科学院的研究员来讲课也是有严格的系统课程的,不能超出学生认知范围,不超学习大纲,服务于学生课后科学思维的培养,而不是单纯地达到知识量。”王晋飞介绍,学校会针对全体学生开展三节大课,让学生们对科学有一定的认知,确对微生物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加入“科学社团”即“微风计划”系列课程,以小班授课的形式进行更高阶的研究和学习,目前共60名学生参加了这一社团。在接下来的课后服务中,研究员会定期给学生们上课,两节小课之后,还会带学生们“走出去”,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微生物研究所、蘑菇种植基地等地方,进行研究学习。
王晋飞介绍,结合学科特点,科学社团针对的是高年级的学生,四年级的学生主要参加的微生物社团,学校还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合作了“知气行动”社团,五年级的学生可参加。“研究所的老师们的支持力度很大,在讲授中潜移默化的将‘科学家精神’传承给了学生,这是校外培训机构所不能比拟的,也减少了孩子们在校外培训上的压力。”王晋飞介绍,在过去的春季学期里,带班老师们都发现了孩子们身上的变化,“孩子们在研究中遇到困难没有放弃,在研究员的鼓励下,他们会倒查哪一步做错了,重新开始,这就是科学家精神,让老师们很感动。”王晋飞说。
引进家长大课堂普及安全知识、引入研究员培养“科学家精神”,新京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了解到,学校借力校外资源丰富学生们的课后服务活动。
学校开设“家长大课堂” 邀请家长开展服务
“双减”在密切家校联系中提到家长对于孩子教育中所承担的责任。在开展课后服务时,多所学校也在考虑引进家长资源,针对性地开展“家长课堂”。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一直有家长进校宣讲的传统,今年更将《家长大课堂》固定安排在每周四课后服务的40分钟时间里。
该校二年级年级组长张宇佳介绍,目前搜集的情况来看,这学期每个班至少有6名家长有意愿参与家长课堂。针对不同家长的授课特点,学校会选择不同的模式进行,比如上学期邀请了在消防队工作的家长,学校组织了同年级的三、四个班进行授课和消防演习。家长是医护人员的会给学生提供急救安全讲座。
“我们是中科院的子弟校,中科院各院所的很多研究员家长参与其中。”张宇佳介绍,每学期开学前会进行志愿征集,家长们每学年传递的知识也不会重复。比如一位在中科院从事微生物食品安全的家长去年讲了微生物的知识,今年会讲动物学方面的知识。一位从事互联网职业的家长去年普及了智能机器人的常识,今年将选择智能家居的话题,帮助孩子拓展知识面。
作为老师的张宇佳则负责帮助家长们在知识讲座内容上把关,“我负责二年级学生,毕竟是给低龄儿童讲授,我会根据经验和家长沟通课程需要调整的内容,告诉家长如何交流可以让孩子更喜欢。”张宇佳也总结了一些鼓励家长参与家校联动的经验,学校也会颁发荣誉证书,鼓励家长积极参与。
引进中科院研究员授课 培养孩子“科学家精神”
这几天,负责科技发展课的王晋飞正在做新学期的“微风计划”系列课程排课计划。她是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科技发展中心的副主任,为让课后服务更加精彩,从今年的春季学期开始,学校便引入了校外力量,借力提升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在新学期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们将定期走进学校,给学生们普及微生物方面的知识,还会带领科学社团的孩子们走出校园,进行科学实践。
“科学院的研究员来讲课也是有严格的系统课程的,不能超出学生认知范围,不超学习大纲,服务于学生课后科学思维的培养,而不是单纯地达到知识量。”王晋飞介绍,学校会针对全体学生开展三节大课,让学生们对科学有一定的认知,确对微生物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加入“科学社团”即“微风计划”系列课程,以小班授课的形式进行更高阶的研究和学习,目前共60名学生参加了这一社团。在接下来的课后服务中,研究员会定期给学生们上课,两节小课之后,还会带学生们“走出去”,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微生物研究所、蘑菇种植基地等地方,进行研究学习。
王晋飞介绍,结合学科特点,科学社团针对的是高年级的学生,四年级的学生主要参加的微生物社团,学校还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合作了“知气行动”社团,五年级的学生可参加。“研究所的老师们的支持力度很大,在讲授中潜移默化的将‘科学家精神’传承给了学生,这是校外培训机构所不能比拟的,也减少了孩子们在校外培训上的压力。”王晋飞介绍,在过去的春季学期里,带班老师们都发现了孩子们身上的变化,“孩子们在研究中遇到困难没有放弃,在研究员的鼓励下,他们会倒查哪一步做错了,重新开始,这就是科学家精神,让老师们很感动。”王晋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