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在即,面对“双减”政策下培训机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家长们各自有了新的忙碌。有的忙着考虑要不要报班,该报什么班;有的忙着盘算学科类和素质类如何平衡,周中和周末怎样协调;还有的忙着退掉内容迅速转型、线下改线上的培训班。
忙找课
不再只盯学科 陪孩子动手实验
早在一年前,女儿彤彤刚升入幼儿园中班时,林晓君就已经开始四处打探幼小衔接的报班情况。“就算不去上那种全天班,也起码要分别报语数外三门的课外班,一方面在学科知识方面打个基础,另一方面也提前适应下坐教室上课的感觉。”不过,随着“双减”政策落地,林晓君的计划宣告泡汤,“好多之前面向学龄前儿童的学科类培训机构都关停了,一些主打外教1对1的口语课也在调整,报名之前必须慎之又慎,否则交出去的钱很可能会打水漂。”
考虑到眼下没有多少靠谱的选择,林晓君决定还是让女儿继续升大班,“其实孩子也更愿意在幼儿园接着上,毕竟不管是内容安排还是活动形式,都更符合她这个年龄段本身的需要。”
作为小学一年级准新生家长,徐璐也放弃了只盯学科类培训的“鸡娃”方案,转而关注起更多素质类的课程。“最近科学课挺火的,能让孩子自己在家做实验。”她给女儿报了体验课,很快收到一份实验礼盒,“孩子打开就要穿里面配的白色实验服,还像模像样地戴上护目镜和实验口罩,迫不及待地要当科学家。”
周末,课程解锁,徐璐成了女儿的实验助理。“第一节主要是制作潜望镜和反射长廊,认识光的反射现象。”与记忆里的物理课不同,女儿的科学课并没有太多抽象的理论知识,而是从绘本入手,让孩子跟着视频进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完成科学探究,“相当于是参与式科普,比单纯坐在教室里听讲更有趣一些,也能锻炼动手能力。”
同样不再跟风给孩子报学科类培训班的还有家长赵心妍。“过去总想着到外面‘拔高’,结果连校内的基础都没打牢,下一步还是踏踏实实先把课堂上教的知识点掌握好,剩下的时间还能多到户外运动。”赵心妍琢磨着,给即将升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找个合适的足球班,“踢的好不好不重要,只是想让他能有机会多跑跑,见一见阳光,顺便加强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今后周末,赵心妍还打算带孩子走出家门。“可以报名参加参加公益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可以去逛逛博物馆、科技馆,其实社会是个大课堂,能学到的东西远比在教室里更多,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更有帮助。”
忙排课
排队等待调课 给排课老师送礼
严莉莉最近一有时间就盘算孩子的课外班怎么安排,“之前一多半是放在周末,现在都在往回调,孩子的时间太有限,怎么倒腾都调不好。”
在严莉莉的课表安排上,必保的是之前周末3小时的数学课。改成周中网课之后,课程调整为两次,每次一个半小时,严莉莉抢到了周一和周四晚上,“周二是之前计划好的语文网课,周三晚上孩子有舞蹈课,还需要利用这个晚上集中完成学校和课外班的作业,周五晚上留给之前也是周末上课的英语。”
这样一来,原本放学后留出来的户外一小时已经被彻底压缩,之前的篮球课、编程课也全部调整到周末,而且没能凑到一天,“周中的晚上,排得满满当当。我们这还只是上小学,学科本身少,学校作业不多,那些中学生的家长更是难办。”
中学生家长王晓敏就遇到了这个麻烦,她的儿子每周末都在外面上数学、物理、化学三门课外班,每到假期还会再增加一个英语提高班。即将到来的新学期,王晓敏觉得怎么也掰不开孩子的时间,“平时作业就很多,之前只有周五晚上安排了两个小时的物理课,其他都放在周末。现在一律调整到周中,孩子真没时间上课。”唯一让王晓敏庆幸的是,如今的课程都改成了网课,周末可以看回放,而且辅导老师也承诺,周末的时候会给孩子集中答疑,“这样好歹能有一定的互动,不懂的话也能随时回看老师的讲解,说不定比只是线下课上过一遍还好一点。”不过,这样的安排也意味着孩子的周末依旧要被课外班填满,跟之前相比是“换汤不换药”。
对刘芸来说,最大的难题在于给孩子周中排的课程必须放在晚上7点之后,因为她和爱人下班回家的时间最早也得是7点左右,而孩子的课外班改为网课后,他们不放心让孩子单独上课,“之前是姥姥负责把孩子送到机构,上课的时候有老师管着。在家里上网课的话,姥姥不会用电脑,也管不住他。”
尽管已经早早动手排队等待调课,但刘芸发现,同一时间段等待排课的孩子太多。为了确保能把课程排在理想时段,她还专门给排课老师送了小礼物。“在机构里,看过好几次家长跟排课老师吵架,好多孩子还都在等心仪的时段。”上周,刘芸终于如愿以偿,“能顺利定下来,感觉真像赚到了。”
忙退课
担心影响视力 对转型素质存疑
对一些孩子年龄较小的家长而言,目前学习任务尚不算十分紧迫。面对培训机构纷纷调整、转型,从孩子自身情况以及观望期的谨慎态度出发,不少人已经在考虑退课。一时间,“退了吗?”“钱到账了吗?”成了家长们交流的日常。
“线下教学点特别少,排课很少,时间都不合适,就连老师用得都不是最好的。”临开学前,桐桐妈妈终于做出决定,把女儿已经上了一年的思维课退掉了。她坦言,过去这一年,桐桐还是比较喜欢这个思维课的。但开学后孩子升入幼儿园大班,课程老师说教学内容有所调整,以往的进退位加减法、倍数等计算都取消了,并且线下排课也有大幅缩水。按桐桐的时间,只能选择线上课。
令桐桐妈妈无法接受的是,一节线上课时间长达110分钟!即便中间安排两次休息,累计的屏幕时间对大班幼儿来说也实在无法承受。“就算孩子能坚持坐住,眼睛也受不了。况且没了计算内容,纯思维的话,还不如买了教材自己在家教。”
张莉的女儿即将升入小学二年级,近日学校告知了家长开学后的时间调整,早上入校时间延后20分钟,晚上放学则延后1小时至五点半。“如果有事情,可以提前到4点半放学,但需要写书面申请。”
晚接1小时,或许会方便不少职场父母,但却令张莉很是焦虑。“天慢慢短了,等接出来可能都不剩多少光亮,孩子有效的户外时间很难保证每天2小时,我也不能天天写申请呀!”同样出于保护视力的考虑,张莉取消了女儿最后一门网课。
此外,不少学科类培训向素质教育转型,也令家长觉得继续课程意义不大。天天妈妈表示,儿子所在的少儿英语培训机构通知说预计9月份转为线上课,且以“戏剧”的形式来进行。“没有固定教材,每半个月发一次绘本作为教材。我一听就觉得算了吧,一个班那么多孩子,变成‘戏剧’又能说几句呢?不如自己带孩子读绘本,每天坚持十来分钟有效果。”
以往的学科类培训纷纷向美术、机器人甚至钢琴线上陪练转型,有家长在表示理解的同时也直言,没有“硬学”的必要。“英语课改为中文素质课,跟在家看书有什么区别?”“如果真的想学美术,外面那么多现成的画画班不是更好?”还有家长顾虑,迅速转型之下,素质课的质量未必有保障。“不如先观望一段时间,等平稳后看看能够健康运营的培训机构都有哪些,提供什么样的课程,到时想报可以再报。”
新学期开学在即,面对“双减”政策下培训机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家长们各自有了新的忙碌。有的忙着考虑要不要报班,该报什么班;有的忙着盘算学科类和素质类如何平衡,周中和周末怎样协调;还有的忙着退掉内容迅速转型、线下改线上的培训班。
忙找课
不再只盯学科 陪孩子动手实验
早在一年前,女儿彤彤刚升入幼儿园中班时,林晓君就已经开始四处打探幼小衔接的报班情况。“就算不去上那种全天班,也起码要分别报语数外三门的课外班,一方面在学科知识方面打个基础,另一方面也提前适应下坐教室上课的感觉。”不过,随着“双减”政策落地,林晓君的计划宣告泡汤,“好多之前面向学龄前儿童的学科类培训机构都关停了,一些主打外教1对1的口语课也在调整,报名之前必须慎之又慎,否则交出去的钱很可能会打水漂。”
考虑到眼下没有多少靠谱的选择,林晓君决定还是让女儿继续升大班,“其实孩子也更愿意在幼儿园接着上,毕竟不管是内容安排还是活动形式,都更符合她这个年龄段本身的需要。”
作为小学一年级准新生家长,徐璐也放弃了只盯学科类培训的“鸡娃”方案,转而关注起更多素质类的课程。“最近科学课挺火的,能让孩子自己在家做实验。”她给女儿报了体验课,很快收到一份实验礼盒,“孩子打开就要穿里面配的白色实验服,还像模像样地戴上护目镜和实验口罩,迫不及待地要当科学家。”
周末,课程解锁,徐璐成了女儿的实验助理。“第一节主要是制作潜望镜和反射长廊,认识光的反射现象。”与记忆里的物理课不同,女儿的科学课并没有太多抽象的理论知识,而是从绘本入手,让孩子跟着视频进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完成科学探究,“相当于是参与式科普,比单纯坐在教室里听讲更有趣一些,也能锻炼动手能力。”
同样不再跟风给孩子报学科类培训班的还有家长赵心妍。“过去总想着到外面‘拔高’,结果连校内的基础都没打牢,下一步还是踏踏实实先把课堂上教的知识点掌握好,剩下的时间还能多到户外运动。”赵心妍琢磨着,给即将升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找个合适的足球班,“踢的好不好不重要,只是想让他能有机会多跑跑,见一见阳光,顺便加强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今后周末,赵心妍还打算带孩子走出家门。“可以报名参加参加公益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可以去逛逛博物馆、科技馆,其实社会是个大课堂,能学到的东西远比在教室里更多,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更有帮助。”
忙排课
排队等待调课 给排课老师送礼
严莉莉最近一有时间就盘算孩子的课外班怎么安排,“之前一多半是放在周末,现在都在往回调,孩子的时间太有限,怎么倒腾都调不好。”
在严莉莉的课表安排上,必保的是之前周末3小时的数学课。改成周中网课之后,课程调整为两次,每次一个半小时,严莉莉抢到了周一和周四晚上,“周二是之前计划好的语文网课,周三晚上孩子有舞蹈课,还需要利用这个晚上集中完成学校和课外班的作业,周五晚上留给之前也是周末上课的英语。”
这样一来,原本放学后留出来的户外一小时已经被彻底压缩,之前的篮球课、编程课也全部调整到周末,而且没能凑到一天,“周中的晚上,排得满满当当。我们这还只是上小学,学科本身少,学校作业不多,那些中学生的家长更是难办。”
中学生家长王晓敏就遇到了这个麻烦,她的儿子每周末都在外面上数学、物理、化学三门课外班,每到假期还会再增加一个英语提高班。即将到来的新学期,王晓敏觉得怎么也掰不开孩子的时间,“平时作业就很多,之前只有周五晚上安排了两个小时的物理课,其他都放在周末。现在一律调整到周中,孩子真没时间上课。”唯一让王晓敏庆幸的是,如今的课程都改成了网课,周末可以看回放,而且辅导老师也承诺,周末的时候会给孩子集中答疑,“这样好歹能有一定的互动,不懂的话也能随时回看老师的讲解,说不定比只是线下课上过一遍还好一点。”不过,这样的安排也意味着孩子的周末依旧要被课外班填满,跟之前相比是“换汤不换药”。
对刘芸来说,最大的难题在于给孩子周中排的课程必须放在晚上7点之后,因为她和爱人下班回家的时间最早也得是7点左右,而孩子的课外班改为网课后,他们不放心让孩子单独上课,“之前是姥姥负责把孩子送到机构,上课的时候有老师管着。在家里上网课的话,姥姥不会用电脑,也管不住他。”
尽管已经早早动手排队等待调课,但刘芸发现,同一时间段等待排课的孩子太多。为了确保能把课程排在理想时段,她还专门给排课老师送了小礼物。“在机构里,看过好几次家长跟排课老师吵架,好多孩子还都在等心仪的时段。”上周,刘芸终于如愿以偿,“能顺利定下来,感觉真像赚到了。”
忙退课
担心影响视力 对转型素质存疑
对一些孩子年龄较小的家长而言,目前学习任务尚不算十分紧迫。面对培训机构纷纷调整、转型,从孩子自身情况以及观望期的谨慎态度出发,不少人已经在考虑退课。一时间,“退了吗?”“钱到账了吗?”成了家长们交流的日常。
“线下教学点特别少,排课很少,时间都不合适,就连老师用得都不是最好的。”临开学前,桐桐妈妈终于做出决定,把女儿已经上了一年的思维课退掉了。她坦言,过去这一年,桐桐还是比较喜欢这个思维课的。但开学后孩子升入幼儿园大班,课程老师说教学内容有所调整,以往的进退位加减法、倍数等计算都取消了,并且线下排课也有大幅缩水。按桐桐的时间,只能选择线上课。
令桐桐妈妈无法接受的是,一节线上课时间长达110分钟!即便中间安排两次休息,累计的屏幕时间对大班幼儿来说也实在无法承受。“就算孩子能坚持坐住,眼睛也受不了。况且没了计算内容,纯思维的话,还不如买了教材自己在家教。”
张莉的女儿即将升入小学二年级,近日学校告知了家长开学后的时间调整,早上入校时间延后20分钟,晚上放学则延后1小时至五点半。“如果有事情,可以提前到4点半放学,但需要写书面申请。”
晚接1小时,或许会方便不少职场父母,但却令张莉很是焦虑。“天慢慢短了,等接出来可能都不剩多少光亮,孩子有效的户外时间很难保证每天2小时,我也不能天天写申请呀!”同样出于保护视力的考虑,张莉取消了女儿最后一门网课。
此外,不少学科类培训向素质教育转型,也令家长觉得继续课程意义不大。天天妈妈表示,儿子所在的少儿英语培训机构通知说预计9月份转为线上课,且以“戏剧”的形式来进行。“没有固定教材,每半个月发一次绘本作为教材。我一听就觉得算了吧,一个班那么多孩子,变成‘戏剧’又能说几句呢?不如自己带孩子读绘本,每天坚持十来分钟有效果。”
以往的学科类培训纷纷向美术、机器人甚至钢琴线上陪练转型,有家长在表示理解的同时也直言,没有“硬学”的必要。“英语课改为中文素质课,跟在家看书有什么区别?”“如果真的想学美术,外面那么多现成的画画班不是更好?”还有家长顾虑,迅速转型之下,素质课的质量未必有保障。“不如先观望一段时间,等平稳后看看能够健康运营的培训机构都有哪些,提供什么样的课程,到时想报可以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