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天了,雪花飘起来,往常家里这时早已生炉子了。我可没少生炉子。
先把木柴劈成小片,塞进炉底,再用纸小心点燃。小薄木片很容易点燃的。有时会用刨花,夏天打家具时收集来的刨花,一直留起来,就是生火用的。后来刨花没有了,就用纸。点燃小木片后就塞进些大木块,用扇子小心扇风(我通常直接用嘴吹),直到引着上面的木块。等火势顺了,在最上面加入煤球,再烧一会儿,等到煤球彻底引燃,把木灰从出灰口掏出来,炉子就生好了。
不过有时并不太顺利。上面的木块有点潮,怎么也引不着,光冒烟,满院子浓烟滚滚,呛人。有时候是煤球不好,掺土太多,引半天也不着,总是一块煤球都快被烧没了,还是着不旺,不能放心加新煤球。
引好一块煤球,就放到炉子最下面,上面再加两块新煤球,一炉正好三块。换煤球时,用火钳夹起。火钳很长,比炉子高,顺利的话可以一块块夹出来,把最下面已经烧完的那块去掉,在最上面加一块新的。但通常煤球总是粘结在一块,一起夹出来,放倒在附近地面上,用铲子把最下面一块切下来。要小心,很容易会把中间一块弄碎的,那样就得加两块新煤球了。什么时候换煤球,虽然要凭经验看火势,但时间基本是固定的,早起换一块,午饭后换一块,睡前再换一块,一天三块,有时候要四块。所以家家一入冬就买好大一堆煤球,放在偏房里,那房间因为堆煤球,有片地面和墙壁永远都是黑黑的。一般都是几家邻居合买一大车,每年冬天每家总要烧掉几百块煤球。烧后的煤渣也很有用,垫在院子里防泥水。
炉子生好后总是一冬不灭的。炉口坐一把大铜壶,一整天都在烧水,所以冬天最不缺热水,泡茶煮饭洗脸刷牙,随用随有。炖鸡炖肉也特别方便,一进冬天屋子里就常是炖鸡的香味。家养一群鸡,基本都是冬天吃的。热水拔毛,收拾干净,整只鸡放入钢精锅,加水大料,坐炉子上炖一天,也不开大火,就那样关上进风口慢慢炖着,直到晚上,吃鸡肉喝鸡汤,又热又香,特别满足。吃不完就继续坐炉子上,第二天接着吃。也经常在炉子上煮土豆烤红薯,各种吃食都能在炉子上炮制,反正火一直烧着,不用就太浪费了。
我最喜欢的是烤馒头片。火钳往炉口一横,一个馒头切四片,排在火钳上,很快就焦黄喷香了。这样的两个大馒头一口气就下肚了,而且还意犹未尽。烤馒头片得一直有人看着,一不注意就会烤糊的,我可没少干过。即便糊了,也拿刀刮掉焦炭部分继续吃,照样很香。
到了晚上,用炉灰把进风口堵死,换一块新煤球,闷一晚上。早上煤球仍未烧完,还可做顿早餐。有时闷得太死,早上起来煤熄了,炉子凉了。这时基本不会再重新生火,而是夹一块新煤球去邻居家引火。用不了多久,引着了,再用火钳夹回家。这也是常有的事儿,总能在早上看到夹着煤球串门的。也有半下午因为忘换煤球而火熄了的,不过很少见。
大冬天屋内生起了炉子,顿时就暖和起来。不过,炉子也有危险,偶尔就有煤气中毒的,大人常讲这种事。但毕竟以前的房子各处漏风,这是并不常见,至少村里并没有人因此故去。只听说过一起村头老人因煤气倒下的,但发现及时被救了。这也足够引起人们的警惕了,可冬天又实在离不开炉子。妈每天晚上封炉之前总要打开一扇窗户,这扇窗直到早上起来才会再关上。后来都建了新房,不那么漏风了,立即就兴起了铁皮烟囱,镀锌白铁皮,罩在路口上,弯折后通往屋外。这下安全了,不过看着很别扭。
这两年,家家装上了空调,各种电取暖器也开始普及,炉子渐渐不再用了,而且煤球也买不到了,哪个在前哪个在后也弄不清,总之炉子已慢慢淡出村人们的视线了。
啊,我好想烤馒头片啊。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