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教育网www.hgjyw.cn消息张志勇,2012年,从蕲州镇第三小学校长岗位上,调任到蕲州镇实验小学担任校长,此前在胡风中学做教师当过教导主任和副校长,他承接了大师的人格秉性,为理想而行,带着情怀追求真实。
古镇的教育人文情结,荡涤着年轻校长的人生理想。两年时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办学者,张志勇不仅个人登上了北师大讲堂,受到中国教育名师的赞许,而且学校荣获湖北省首届全省校本教研优秀成果暨精品校本课程评选一等奖;被教育部《语言文字报》评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先进单位。
文化立校,打造现代品牌学校
蕲州,一座被历史尘土掩盖的千年古镇。从北周到清初,一直作为州、路、府、县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千百年来,这里不仅是商贾云集之地,更是文化教育中心,人们曾经用“水淹红石头,壮元满街游”来形容其科甲鼎盛之势。在明朝,有着“洛阳二程”(程颢、程颐)“蕲州二顾”(顾问、顾阙)之说;还出现了陈溱、卢綋、顾景星等古代诗人、文学家。
到了近代,以蕲州官立高等小学堂(蕲州镇实验小学前身)开办为标志,这座千年古镇率先迈出了现代教育的步伐。随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蕲州镇实验小学如同一棵参天大树,扎根泥土,守望家园,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其中,最负盛名者当属著名诗人、文艺评论家、左翼文联倡导者之一的胡风。而从这里起步、走向全世界的博士教授,更是达数十位之多。
走进蕲州镇实验小学,了解其百年历史,张志勇的心情是沉甸甸的,除了对学校多一份敬畏之心,更是感动先贤办学精神,感动百年薪火相传的精神。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教育人,26年教学经历全部在农村学校,从教务处副主任、主任、分管教学副校长到校长,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坚实而有力。他的办学思维明显带有农村教育的质朴,紧紧围绕着传承历史和着眼现实。同时,他又超越了农村教育的视野,拥有教育家的情怀,把教育的目光伸向未来远方,科学规划学校的发展战略,打造一所现代品牌学校。
拥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却不能成为一所省内有影响力的名校,这也是历史遗留给张志勇的一道难题。他进行了深刻反思:第一,长期以来办学目标过低,蕲州镇实验小学要培养的不是只会考试的学生,而是像李时珍和胡风那样的社会精英、世界名人。这个目标不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源于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基因。第二,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才是教育的根本。为此,要改变传统做法,让学生动起来,在动中受到感悟、感化,得到提高。
本着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与认识,张志勇心中的办学思路逐渐清晰起来——围绕“1234”打造动感教育文化品牌,用智慧点亮心灯,让品牌擦亮学校。
“一条主线”,即“动起来,让每个生命都出彩”的办学理念,让学校和师生彰显动感魅力,享受出彩人生。
“两个关键词”,即“找到”和“发现”,在课堂中找到,在活动中找到,在评比中找到,在专栏中找到,在成绩中找到,发现自己,发现他人。
“三个发展方向”,即让教师动起来,促进素质提高;让学生动起来,促进个性发展;让家长动起来,促进教育成功。学校的发展是多层次、多维度的,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密切配合,促进彼此共同进步。
“四大板块”,即动感课堂、动感德育、动感校园、动联社会,共同构成学校动感文化。动感课堂中做到生生灵动、师生互动、精彩跳动、技能流动;动感德育做到主题变动、过程感动、活动生动、教育撼动;动感校园里有文化律动、才艺舞动、思维竞动、心灵淌动;动联社会做到家长联动、社团牵动、媒体传动、资源发动。
解放课堂,释放师生生命活力
教育改革千头万绪,但是任何一项教育改革的落脚点最终都要放在课堂上。只有真正地解放课堂,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使他们焕发生命活力,让课堂更加多姿多彩。蕲州镇实验小学将“动感”元素注入课堂,课上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灌输,而是充满了乐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数学抽象性很强,是一门生硬枯燥的学科。现在,五年级数学教师沈冬斌上《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是这样开始的。他走上讲台,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听过。”沈老师又问:“那乌鸦最后是怎么喝上水的?”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乌鸦把小石子一粒一粒地衔到瓶子里,随着水的上升,乌鸦就喝到了水。”沈老师再次发问:“那么,为什么把石子放进水瓶中,水就升上来了呢?”这下子学生们都说不出来了,带着好奇心开始了自由探索、合作研讨。
“两主四步”动感课堂教学模式,是蕲州镇实验小学全体教师反复实践的结晶。“两主”指的是教师的主导以引、问、导、联为主,学生的主体以学生的学、研、练、延为主。“四步”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巧引激趣、妙问探思、活练提能、善联广用四个步骤。这种教学模式以“内容精、形式新、过程奇、方法全、思维活”为基本特征,注重知识的感悟与内化,突出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强化学生在多维互动中合作探究,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用眼、用耳、用心等不同方式学习,追求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
动感课堂模式让专家们赞不绝口。湖北师范大学邓李梅教授说,“这种模式构建了会学、能学、乐学的课堂结构,凸显了学习者的智慧、灵感与活力,突出了‘学、问、思、辨、行’的学习过程,在师生多维互动与合作探究中延伸了课堂教学的广度与宽度,拓展了课堂教学的高度与深度。”
课堂可以有一定的模式,然而决不可以模式化。动感课堂倡导教学活动的过程化和多元化,赋予了教师充分的教学自主权。同样是教一堂数学课,主管教学副校长张小林的教学策略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动;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乐动;重视灵活的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动。”郑德贵老师的策略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想动;营造民主和谐氛围,使学生敢动;加强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会动,实行个性化因材施教,使学生全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使师生联动。”王国祥的教学策略是:“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愉快地动起来;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教会合作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动起来;及时赏析表扬,让学生自信地动起来。”
解放课堂,让学校的骨干教师们如鱼得水,尽情施展个人的教学才智。而带给年青教师的,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职业幸福感。语文教师徐莞尔说,“在这里,我感到自己在加速成长。”她毕业于上饶师院,2015年作为新机制教师招录进蕲州镇实验小学,2016年3月份获得黄冈市讲课比赛一等奖。近年来,学校引进新机制教师达30多名,占教师队伍的一半以上,这些年青教师经过“动感课堂研讨月”“动感课堂提升月”“动感课堂达标月”“动感课堂展示月”等一系列活动的磨砺,纷纷成长为教学能手。同时,学校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了动感课堂子课题研究。如语文学科,一至六年级研究的子课题分别是:《识字教学》《口语交际教学》《日积月累教学》《词语盘点教学》 《古诗文教学》《作文教学》。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像徐莞尔这样的年青教师迅速跨越了适应期,踏入了教育科研的行列。
打开心灵,美德润泽生命之花
德是为人之本。今年2月份,《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出台,拟定的九大核心素养中就有三大核心素养与德育相关,分别是社会责任、国家认同、身心健康。但是,把德育工作做好又很难,面临着目标过大、空洞说教、脱离生活实际、缺乏时效性等问题。追根朔源,传统德育方式与学生的生命体验缺乏深刻的联系,难以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蕲州镇实验小学的动感德育,坚持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判断和选择,从而改变学生的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显得简单而高效。
在很多时候,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真正改变学生的还是他们自己。二(1)班的教室显得干净整洁,他们的劳动班长喻洋洋功不可没,每天他都带头打扫卫生,监督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课堂上的喻洋洋,同样积极踊跃,思维开阔。一年前的他可不是这样,那时候,每天上学需要奶奶陪读,奶奶前脚走,他后脚就溜。而最让语文教师张梅香头疼的是,“这孩子汉语拼音完全学不进去,字也记不住。”如何发现美点,让他找到自己?张梅香留心观察,发现喻洋洋缺点虽多,但是优点也很突出,热爱劳动,不怕脏不怕累。于是,她大胆决定让喻洋洋当班上的劳动班长。从整天被家长老师批评到成为班级干部,这对喻洋洋而言是一个极大的鼓励,他第一次感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越干越有劲。喻洋洋说,“不和别人比,只跟自己比,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教育在他身上产生的效果,真令人刮目相看!
在教师眼中,学生不仅是德育的对象,还是合作者、参与者。德育处主任田芳发现,学生们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记得都很清楚,但总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为此准备召开一次“知规则·懂规范”主题班会。没想到,学生比她还积极,动手查找了相关资料,并出了一期关于“规范”的手抄报。班会上,学生们对日常应该养成哪些行为规范,为什么要那样做,以及怎样做,探讨得具体而深入。不用田芳指出学生存在哪些问题,他们自告奋勇地站在讲台上面展开自我批评,同时给出了合理的改正方案。显然,这次德育班会比较成功,有效避免了内容的僵化和形式化。
德育离不开创新。但创新不是颠覆传统,坚守传统有时比创新更难。我们更需要的是在常规中坚守,在坚守中创新,打破的只是常规的理念和方法。蕲州镇实验小学对传统做法进行创新,形成了“十个一”系列化动感德育体系:每周进行一次班主任培训,举办一期政教之友,开展一次国旗下讲话,展开一节主题队会,建立一次书面家校联系,举办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每月进行一次星级评比,开展一次德育活动,实行一次班主任考核;每学期召开一次班主任总结会,进行一次班主任工作总评。每一项活动都用心策划,做精做细,总让人有眼前一亮之感。例如,每周“国旗下讲话”,内容与学校主题教育相结合,并以故事导入,努力做到“由大化小”“以小见大”,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道德的洗礼。
“德育工作就是人的工作。一个崇尚文明修养的学校一定有内涵,一个充满爱与尊重的校园一定有生机,一个乐意为学生终身发展不懈努力的学校一定有未来。”学校党支部书记柯江水说。
多彩空间,助推学生个性发展
每个生命都像一幅画,有什么样的童年体验便形成什么样的生命底色。然而,每一幅画又是不尽相同的,需要多元化、可选择的校园文化的浸润,从而使人生底色变得丰富而有追求。蕲州镇实验小学打造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动感校园,为每一个个性鲜明的学生提供自我成长、自我教育的机会。
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灵魂。现代教育所推崇的终身教育思想,其核心内容就是让每个社会成员都养成终身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人口的数量和质量。蕲州镇实验小学积极打造书香校园,用书香厚实文化底蕴,陶冶审美情趣,引领精神成长,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走进校园,你会豁然发现:原来,会读书、爱读书是这里最别致的风景。无论是葡萄架下,还是假山草坪;无论是教室内外,还是课上课下,处处可见学生阅读的身影,时时能听到琅琅书声。一学期下来,学生们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晋升为“读书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经典诵读之星”“勤奋博学之星”。2014年10月,在黄冈市小学生经典诵读课题现场研讨会上,蕲州镇实验小学学生表演的经典诵读节目《演绎经典,四时华篇》令人耳目一新,不出意料地夺得了一等奖。
一代大文豪苏轼,曾与蕲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多次游览蕲州,并留下了大量的诗篇。博文广识的他,倡导的是读书要泛读:“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但是,蕲州实验小学认为,大文豪的话有时候也不一定要全听,“对于小学生来说,仅有阅读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读什么书。”为此,他们对经典名著开展了“群读类学”研究,对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重新进行甄选、编排,在此基础之上开发出相关的校本课程。每个年级都以唐诗宋词为主线,低年级辅以《三字经》和《弟子规》,中高年级添加《大学》《论语》,所有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由浅入深进行编排,并根据不同年级安排积累任务。
除了阅读,蕲州镇实验小学还开发了更多的特色课程,开拓学生视野,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发展自己的潜能。一是在低年级每周开设一节英语课,利用校园广播坚持每天十分钟英语晨读,创设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书法训练,坚持每天20分钟的午写,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三是坚持每天阳光锻炼一小时的运动底线,扎实开展大课间活动,推广校园集体舞,落实好流星球、竹杠舞、抖空竹、太极拳等特色项目的练习班级,做好眼保健操,使阳光体育运动在校园内生根发芽。四是充分利用教师特长和本地人文资源,开设合唱、葫芦丝、剪纸、体育舞蹈、中药材种植等兴趣课程。五是定期举办读书节、英语节、科技节、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校园集体舞比赛等各种比赛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宽广的舞台,展示自我。
这些特色课程的开发,其本质是把校园变成一个多彩的空间,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而形成适应社会的能力与素养。三年多的课程改革,让教师们脸上溢满喜悦之情,“课上是学生的思维在碰撞、智慧在流淌,课间是他们认真阅读的模样和阅读成果的彼此分享,课后是他们绽放自己的才能和特长。”
多方联动,走出教育封闭围墙
现代教育提倡教育无边际,打破学校围墙的界限。蕲州素有“吴头楚尾、荆扬交汇、左控匡庐、右接洞庭”之称,历来为交通要塞,商贾云集之地,也是文化交流中心,自然具有一种开阔、豁达的胸襟。蕲州镇实验小学秉承这种优良品质,提出了“动联社会”的教育口号,要推倒这座存在已久的无形“围墙”,为孩子建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学校不再是一片自留地,而是毫无保留地向家长们开放。学校坚持每学期召开家长会;每月组织一次“最具素质家长”评选,办一期家教报,开展一次大手牵小手活动;实行课堂开放周活动,让家长随堂听课。在家长走进校园的同时,教师也主动走进家庭,走进学生生活的空间,拉近学校与家长的距离。六(1)班王梓权同学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与管教,成绩明显下滑,父亲的做法很粗暴,用棍棒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这种做法不仅没有效果,还让孩子变得意志更加消沉,一次和同学聊天的时候,透露出“活着没有意思”的想法。教研处主任汪胜得知后,立即安排了一次家访,找到孩子的爸爸和奶奶,建议父亲有空多陪陪儿子,打打乒乓球,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家长接受了建议,王梓权脸上的阴霾逐渐不见了,心情变得快乐起来,学习成绩也开始稳步提高。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后,意识到自己以前教育方法的失误,后来每天主动辅导他完成家庭作业。期末考试的时候,王梓权的进步之大令人惊讶,家长给孩子奖励了一辆自行车。围绕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密切的教育协作关系。学校与家长开诚布公地沟通,齐心协力地合作,共同承担起了培养孩子的责任。
学生生活在一个社会大体系中,社会拥有比学校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像陶行知先生主张的那样,蕲州镇实验小学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能任意翱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每月第三周的周六,无论刮风下雨,学校的红领巾爱心小分队都会走进养老院,陪孤寡老人聊天,为他们扫地、洗靴袜;或者走进医院,去感受病人的痛苦,安抚他们的情绪,为他们唱歌讲笑话。学生们不仅体验着真实的生活,还感悟着生活的意义。
蕲州镇实验小学坐落在古色古香的时珍街上,离李时珍悬壶济世的玄妙观仅几步之遥,抬头就是蕲州八景之一的麒麟山,身边处处都是历史文化元素。于是,组织学生瞻仰李时珍陵园,制作中药材标本,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登临明代古城墙,寻访清代金陵书院,体味历史的沧桑变迁;参观蕲州影视城,认识明清朝代特色的徽派建筑风格,了解电影是如何拍摄而成的等等,都成为了学校日常的活动安排。学生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徜徉和回味家乡辉煌的历史文化的同时,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只培养少数优秀学生的学校算不上是好学校,让每个生命都出彩的学校一定是好学校。夕阳下,一张张师生的笑脸,一个个动人的教育故事,正演绎着蕲州镇实验小学教育改革的进行曲。(文|图 周俊 蔡军)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