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汪汪的大眼睛,肉嘟嘟的小脸蛋,无论是咿呀学语,还是唱歌跳舞等才艺展示,可爱的小朋友在互联网上总能受到关注。他们有的在镜头前疯狂饮食,长成了小胖墩;有的以大人的口吻说一些与年龄不相符的段子……
这些“网红萌娃”背后存在着诱人的商业利益,却严重侵害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记者调查发现,“消费”儿童的违规行为正在从主流网络平台上消失,但仍有一些打擦边球的现象存在。
▌现象
秀娃短视频流量轻松过百万
提起网红儿童,很多人都会想起一位长相酷似马云的儿童范小勤。2016年,他的照片被发在了互联网上,迅速传播,被大家称为“小马云”。之后范小勤完全过上了不同过往的生活:参加电视节目、时装走秀……除了“小马云”范小勤,还有一位吃播儿童佩琪也曾在网络上红极一时。当时年仅3岁的她体重达70斤,并引发了一系列健康问题。
记者近日登录多个短视频、直播平台发现,直播平台上以儿童为主角的节目已基本销声匿迹,但一些打擦边球的行为依然存在。如一名直播者自称是“创业妈妈”,利用直播平台销售婴幼儿服饰,就晒出了一名婴儿;还有一名直播者,在介绍自己的瑜伽技能,画面里,不时会有一名女童“意外入镜”,还会模仿她做一些瑜伽动作,在评论区就有网友指出,这名网络主播在线下开设了瑜伽课程,还售卖瑜伽垫、瑜伽绳等装备。
在短视频平台上,秀娃的节目明显增多了。一些儿童被打扮成“潮童”“笑星”,以成人的口吻讲网络流行段子,调侃身边人,打造“小大人”形象。如一个“虎爸萌娃原创”的短视频号,不断发布一位父亲与女儿的日常生活,尚在学龄前的女儿常以大人的口吻调侃自己的父母。
记者注意到,这些秀娃短视频的点击量非常大,点赞、评论动辄数万、数十万,如“虎爸萌娃原创”的粉丝已超过100万,一条短视频的点赞数甚至达到了213万。
▌揭秘
成人操纵“小网红”吸金有术
在一些儿童短视频平台号的醒目处,都备注了一行“找我官方合作”。记者通过中间人,联系上了一位主播。他自称就是视频中儿童的监护人,只晒日常生活,并非平台号运营公司。不过一谈到具体的合作,他显得非常专业,介绍起了各种推广方式。
他说,粉丝量、点赞量到“10万+”以上的直播号、短视频号,都可以谈商业合作,主要包括带货、代言、隐形广告植入等。这背后都会有具体的文案、拍摄策划案支持,文案包括如何设计带货、代言的语言表达,“尽量会用孩子们的语言,结合其个性,避免突兀。”他说,也会有客户指定孩子的特定表达方式,让外向、活泼的孩子展示文静的性格。确定文案后,就会设计拍摄方案,依照方案训练小演员,包括站姿、行动、表情,“甚至那些我们以为是不经意间进入的画面,都可以策划。”他说。
当然,这些策划的直播、带货肯定不是免费的。客户需要交不菲的费用给运营团队,可能是公司,也可能是孩子的监护人,具体金额根据“小网红”的活跃量确定,百万以上点击量的大号,费用起码万元起步,甚至更高。
此外,还有不少直播平台设置了打赏功能,一些“小网红”凭借着出色的表现,会吸引不少网友打赏。一位“小网红”的监护人林先生向记者透露,2019年最火爆的时候,他们光打赏一个月就能收益上万元,“孩子本人对钱没有概念,但作为家长,确实很难不动心。很多人就带着孩子‘下水’做直播、拍短视频了。”林先生说。
▌监管
用大数据甄别营销号
采访过程中,有短视频业内人员告诉记者,他们2018年后就出台了措施,不给18岁以下未成年人设置注册通道,但是一些母婴类、亲子类视频,依然无法杜绝“网红萌娃”的出现,因为它们大多数都以成人或者公司的名义注册,通过呈现儿童主题内容来吸引流量,很难禁绝。
如果对短视频、直播中的儿童画面搞一刀切,又会误伤到那些正常晒娃、分享生活的家长。事实上,不少家长已经出现了顾虑,担心相关规定之下,一些互联网平台搞一刀切,封禁晒娃的账号,“我们也有分享孩子生活亮点的需求,没有任何功利的因素,毕竟现在朋友圈、自媒体账号都非常成熟,已经成为了记录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方式。”家长刘莹对记者说。
刘莹有一个自媒体账号、一个微信号以孩子命名,平时只分享一些孩子的动态,从孩子一出生到现在已经4岁,“一个月也就发七八条,并且从不发任何商业广告色彩的内容。”
记者从快手、抖音等平台了解到,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对未成年人内容的监管已经在不断加强。一位工作人员透露,他们已经使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提升系统对营销类账号和普通网友账号的甄别力度,一旦发现有未成年人违规内容的账号,除了封禁外,还会采取截断流量等措施,使其无法通过流量获利。
▌专家
利用孩子牟利应严惩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有关部门启动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充分考虑到了当前互联网发展最新形态下对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保护,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针对一些家长提出“拍自家孩子短视频上网”是否也会违规的疑问,储朝晖认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他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孩子们的世界同样如此。如果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行为、偶尔的表现非常可爱、精彩,家长拍摄上网和亲朋好友们分享,这无可厚非。但事实上,有一些家长,正在试图利用短视频、直播等互联网传播方式谋取利益,比如为了让孩子们更出名,参加一些机构、网络渠道的评比,在升学、评奖中获得好处;还有利用孩子们的短视频、直播来获得网民打赏,谋取经济上的利益。
这种带有功利性的行动,把孩子当成表演的工具,是有问题的,要坚决制止。至于说用孩子的视频来挣钱,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正常成长,伤害到孩子们正常的知识积累、品质的培养,只为了家长获利,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有些行为甚至已经与我们国家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相违背,有关部门应该要依法惩处。”储朝晖说。
水汪汪的大眼睛,肉嘟嘟的小脸蛋,无论是咿呀学语,还是唱歌跳舞等才艺展示,可爱的小朋友在互联网上总能受到关注。他们有的在镜头前疯狂饮食,长成了小胖墩;有的以大人的口吻说一些与年龄不相符的段子……
这些“网红萌娃”背后存在着诱人的商业利益,却严重侵害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记者调查发现,“消费”儿童的违规行为正在从主流网络平台上消失,但仍有一些打擦边球的现象存在。
▌现象
秀娃短视频流量轻松过百万
提起网红儿童,很多人都会想起一位长相酷似马云的儿童范小勤。2016年,他的照片被发在了互联网上,迅速传播,被大家称为“小马云”。之后范小勤完全过上了不同过往的生活:参加电视节目、时装走秀……除了“小马云”范小勤,还有一位吃播儿童佩琪也曾在网络上红极一时。当时年仅3岁的她体重达70斤,并引发了一系列健康问题。
记者近日登录多个短视频、直播平台发现,直播平台上以儿童为主角的节目已基本销声匿迹,但一些打擦边球的行为依然存在。如一名直播者自称是“创业妈妈”,利用直播平台销售婴幼儿服饰,就晒出了一名婴儿;还有一名直播者,在介绍自己的瑜伽技能,画面里,不时会有一名女童“意外入镜”,还会模仿她做一些瑜伽动作,在评论区就有网友指出,这名网络主播在线下开设了瑜伽课程,还售卖瑜伽垫、瑜伽绳等装备。
在短视频平台上,秀娃的节目明显增多了。一些儿童被打扮成“潮童”“笑星”,以成人的口吻讲网络流行段子,调侃身边人,打造“小大人”形象。如一个“虎爸萌娃原创”的短视频号,不断发布一位父亲与女儿的日常生活,尚在学龄前的女儿常以大人的口吻调侃自己的父母。
记者注意到,这些秀娃短视频的点击量非常大,点赞、评论动辄数万、数十万,如“虎爸萌娃原创”的粉丝已超过100万,一条短视频的点赞数甚至达到了213万。
▌揭秘
成人操纵“小网红”吸金有术
在一些儿童短视频平台号的醒目处,都备注了一行“找我官方合作”。记者通过中间人,联系上了一位主播。他自称就是视频中儿童的监护人,只晒日常生活,并非平台号运营公司。不过一谈到具体的合作,他显得非常专业,介绍起了各种推广方式。
他说,粉丝量、点赞量到“10万+”以上的直播号、短视频号,都可以谈商业合作,主要包括带货、代言、隐形广告植入等。这背后都会有具体的文案、拍摄策划案支持,文案包括如何设计带货、代言的语言表达,“尽量会用孩子们的语言,结合其个性,避免突兀。”他说,也会有客户指定孩子的特定表达方式,让外向、活泼的孩子展示文静的性格。确定文案后,就会设计拍摄方案,依照方案训练小演员,包括站姿、行动、表情,“甚至那些我们以为是不经意间进入的画面,都可以策划。”他说。
当然,这些策划的直播、带货肯定不是免费的。客户需要交不菲的费用给运营团队,可能是公司,也可能是孩子的监护人,具体金额根据“小网红”的活跃量确定,百万以上点击量的大号,费用起码万元起步,甚至更高。
此外,还有不少直播平台设置了打赏功能,一些“小网红”凭借着出色的表现,会吸引不少网友打赏。一位“小网红”的监护人林先生向记者透露,2019年最火爆的时候,他们光打赏一个月就能收益上万元,“孩子本人对钱没有概念,但作为家长,确实很难不动心。很多人就带着孩子‘下水’做直播、拍短视频了。”林先生说。
▌监管
用大数据甄别营销号
采访过程中,有短视频业内人员告诉记者,他们2018年后就出台了措施,不给18岁以下未成年人设置注册通道,但是一些母婴类、亲子类视频,依然无法杜绝“网红萌娃”的出现,因为它们大多数都以成人或者公司的名义注册,通过呈现儿童主题内容来吸引流量,很难禁绝。
如果对短视频、直播中的儿童画面搞一刀切,又会误伤到那些正常晒娃、分享生活的家长。事实上,不少家长已经出现了顾虑,担心相关规定之下,一些互联网平台搞一刀切,封禁晒娃的账号,“我们也有分享孩子生活亮点的需求,没有任何功利的因素,毕竟现在朋友圈、自媒体账号都非常成熟,已经成为了记录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方式。”家长刘莹对记者说。
刘莹有一个自媒体账号、一个微信号以孩子命名,平时只分享一些孩子的动态,从孩子一出生到现在已经4岁,“一个月也就发七八条,并且从不发任何商业广告色彩的内容。”
记者从快手、抖音等平台了解到,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对未成年人内容的监管已经在不断加强。一位工作人员透露,他们已经使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提升系统对营销类账号和普通网友账号的甄别力度,一旦发现有未成年人违规内容的账号,除了封禁外,还会采取截断流量等措施,使其无法通过流量获利。
▌专家
利用孩子牟利应严惩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有关部门启动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充分考虑到了当前互联网发展最新形态下对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保护,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针对一些家长提出“拍自家孩子短视频上网”是否也会违规的疑问,储朝晖认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他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孩子们的世界同样如此。如果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行为、偶尔的表现非常可爱、精彩,家长拍摄上网和亲朋好友们分享,这无可厚非。但事实上,有一些家长,正在试图利用短视频、直播等互联网传播方式谋取利益,比如为了让孩子们更出名,参加一些机构、网络渠道的评比,在升学、评奖中获得好处;还有利用孩子们的短视频、直播来获得网民打赏,谋取经济上的利益。
这种带有功利性的行动,把孩子当成表演的工具,是有问题的,要坚决制止。至于说用孩子的视频来挣钱,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正常成长,伤害到孩子们正常的知识积累、品质的培养,只为了家长获利,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有些行为甚至已经与我们国家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相违背,有关部门应该要依法惩处。”储朝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