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豆类巧养生
撰文 张纾难
编辑 保健君
食物有甜味,药材有甘味。“五味莫美于甘”。甘味是让人愉悦享受的一种味道,所以特别容易为大众接受。
在我们的日常食材中,很多豆类都属于甘味食物。您可能有这样的疑问,这些豆子吃起来并不甜,为什么属于甘味?中药中的甘味和我们用舌头尝出的甜味是不完全一样的。中药的“味”是根据其功能来判定的,甘味有能补、能缓、能和的功效,凡具有这种功效的中药或食物,我们就将其归为甘味。
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几种甘味豆子的养生功用,如果能将它们巧妙地运用到日常饮食中,将会帮助我们调养身体、保持健康。
脾之谷——白扁豆
白扁豆被称为脾之谷。之所以被称为脾之谷,是因为白扁豆的补益作用主要体现在补脾祛湿方面。
补脾和祛湿两种功效是相辅相成的,也是“标”与“本”的关系,其根本是“补脾”,脾的功能强大了,体内的“湿邪”也就可以排出了。
清代有个著名的食疗方“八珍糕”,就是以白扁豆为主要原料,另外再加上茯苓、芡实、莲子、山药、薏米、党参、白术组成的。八珍糕兴盛于清代宫廷,诸位皇帝、妃子都将其视为延年益寿、健脾益肺的佳品。
在现代中医临床中有一个常用的中成药“参苓白术散”,里面也用到了白扁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健脾化湿的方子,主要治疗脾虚痰湿出现饮食不佳、脘腹胀满、便泻便溏等症,成年人和儿童都可以服用。
白扁豆的外形很有特色,每一个白扁豆的外侧都有一个“眉”,像人的眉毛一样,在植物学上称为“种阜”。根据这个特点,可以与生活中的常见食材白芸豆相区分。
白扁豆与其他药材搭配效果更好。
白扁豆和茯苓
茯苓淡渗利湿,兼具健脾功效,还有一定程度的安神作用,白扁豆和茯苓搭配,会起到很好的健脾化湿功用。
白扁豆和山药
山药不但可裨益脾胃,还有补肾的功效,可强化白扁豆的健脾化湿功用,还兼有补胃补肾的效果,对脾虚有湿的患者非常适合。
以上两种健脾搭配都可以用来煮粥,在生活中用起来十分方便。
肾之谷——黑豆
黑豆被称为肾之谷。之所以被称为肾之谷,不仅因为黑豆色黑入肾,更因其具有补肾益气的功效。
肾虚的第一个表现是动则气喘。
肺主呼气,肾主纳气,如果肾不纳气,静息状态下还好,只要一动就气不够用,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动则气喘,是由于肾气亏虚、不能纳气所致。
肾虚的第二个表现是腰膝酸软。
腰为肾之府,肾虚则“府邸”得不到滋养,就会出现腰膝酸疼。
肾虚的第三个表现是记忆力减退。
脑为髓之海,肾主骨生髓,肾虚则髓海得不到滋养,容易出现记忆力减退。
肾虚的第四个表现是小便频数。
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不足,导致膀胱气化功能不足,就出现了小便频数的症状。
有一种扁长肾形的黑豆在北方多见,其药用价值可能更好。
黑豆要注意和黑芸豆鉴别,黑豆的种脐偏长,中间有一条线,而黑芸豆的种脐短,中间没有线。
黑豆除了煮粥、做豆浆,还可以做成药膳。
黑豆药膳一
比较常见的药膳是黑豆猪肚汤,猪肚的主要功效是健脾和胃,与黑豆用在一起,可以起到补肾虚、健脾胃的作用。
黑豆药膳二
另外还有黑豆花生羊肉汤,羊肉甘温,可温补脾胃,这个食疗方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腹胀等症,起到补益脾胃、温补肾阳的效果。
心之谷——赤小豆
赤小豆被称为心之谷。之所以被称为心之谷,是因为其入心经,可补心、去心火,还有淡渗利湿的功用。
我国南方环境潮湿,赤小豆有利水渗湿的功效,所以南方人更早地认识到赤小豆这味食材的功用。
赤小豆味甘、淡,甘可补脾,补脾有利于祛湿,可以这样说,脾功能的强弱,决定了祛湿功效的成败;淡可渗湿,通过渗湿作用,可使湿邪从小便排出。
湿气重最常见、最主要的表现是周身沉重,湿气在体内不得运化,湿邪的性质是下沉,可滞留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所以会出现周身沉重的症状,也包括头脑发沉、昏昏欲睡等症。
湿气重的另一表现是食欲不振,湿邪阻碍脾胃,使其运化不利,所以就会不想吃饭。
湿气重还有舌苔白腻的表现,这是判断湿气的一个重要指标。
赤小豆祛湿气方子一
常用的祛湿气方子是赤小豆鲤鱼汤,赤小豆和鲤鱼历来被中医界奉为“良配”。现代医学也可以对此作出解释,鲤鱼是高蛋白食物,很多水肿都是低蛋白血症造成的,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再利用赤小豆健脾利湿的功效,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赤小豆祛湿气方子二
另一个常用搭配是赤小豆和薏米,薏米也有健脾利湿的功用,与赤小豆是一对“姐妹花”。可用赤小豆30克、薏米60克,浸泡半小时,煮30分钟,连汤服用。
专家简介
张纾难,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第七批名老中医师承指导老师,现任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科主任。师从国医大师晁恩祥、首都国医名师姜良铎。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副主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中医药专委会主委,《中国全科医学》《中国中医急症》《环球中医药》《世界中医药》等杂志编委。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6部。
阅读《中老年保健》杂志6月刊可了解更多详细内容
以上为《中老年保健》杂志原创作品,如转载须获得本刊授权!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