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句老话: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如今,正值大雪节气,别提腌肉了,越来越多的南京人连菜都不腌了。在市民中,腌菜的热情也并未很高,腌菜的习俗在如今或已渐行渐远。
△初冬的早晨,夫子庙附近的居民在文正桥上晾晒青菜。图片来源:@gy双火
独家记忆1
老南京常用“九头鸟”、雪里蕻做腌菜
最新的一期的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提到了江南地区的一道家常菜——梅干菜扣肉。这也是南京人解馋的美食,油润干香的五花肉并不是主角,反倒是黝黑不起眼的菜干才是精髓。
每年进入冬季,南京人便开始忙碌起来,为冬天腌制可口的下饭小菜,这便是腌菜。王翠花(化名)是夕阳红老年大学里远近闻名的腌菜好手,她告诉记者:“南京人既做腌菜,也做雪菜。‘九头鸟’(一般多为9个分枝,故名为九头鸟)和雪里蕻(芥菜的变种)是制作雪菜的主打原料。而老南京人做腌菜都选用大棵的矮脚黄。”因为家里人少,她往年都只腌制50斤。
△正在腌制的雪里蕻。王翠花供图
△老南京人家里的腌菜坛子,一个腌雪里蕻,一个腌菜。王翠花供图
新鲜的芥菜苦辣涩口,要真正变为美味,还需要时间。晾晒使得芥菜褪去明亮的青绿色,用盐搓揉刺激彩叶的细胞,使得汁液渗出,同时杀死有害的杂菌。为芥菜入缸发酵提供安全的环境,十几天后芥菜重获新生。
腊月寒冬的早晨,取出腌菜缸里腌到功夫的菜,洗净、翻炒,配上一碗浓稠的白米粥,令人欲罢不能。
待到初春,温度上升了,腌菜会发生质变。王翠花明白,只有让腌菜接受阳光温柔地洗礼,再次脱水,使得芳香物质浓缩积累,这时芥菜有了新的名字,梅干菜。
独家记忆2
南京人的冬天离不开“矮脚黄”
南京人冬季最喜欢吃的本地菜是“矮脚黄”,这种青菜根细棵子小,长在地上趴趴的,下锅一烧就烂,不能用锅盖盖,一盖就发黄,所以老南京人就给这种青菜起了个生动的名字——“矮脚黄”。
△南京人喜欢买上一大堆肥硕新鲜的青菜和雪里蕻,腌菜过冬。图片来源:@南京发布
对于老南京人来说,打过霜的青菜才最美味。“一烧就烂,鲜甜鲜甜的”是对矮脚黄最贴切的诠释了。
当然,也有很多人喜欢用矮脚黄制作腌菜。老南京人王军善于将这种青菜做成美味可口的腌菜。“矮脚黄叶子多,用来做腌菜很合适,一家人一顿吃一棵就够了。”王军说:“腌好的雪里蕻常用来作为红烧肉的辅料,而腌好的矮脚黄凉拌即可,很容易操作。”
春节里,南京人都会吃一道“什锦菜”,用不少于10种蔬菜炒制而成,寓意着“和顺长久”。南京人做这道菜时,会取一些腌制好的矮脚黄加入其中烹制。
现象
过去,腌菜是南京冬天的风景线
如今,有老南京十几年不腌菜了
过去,小雪节气前后,南京各小区内、广场上、道路旁、房屋前、车上、椅子上,到处都可看到正在晾晒的腌菜。
作家薛斌在《饥不择食》一书中写道:“往年入冬之际,便是腌菜时节。南京街面上,青菜堆积如山。家家户户都会买上几百斤青菜,外加百十斤雪里蕻,卖菜的,买菜的,运菜的,洗菜的,晾菜的,腌菜的,街头巷尾,房前屋后,满眼一片青青白白,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
可这几年,南京市民腌菜的热情并不高。
王军告诉记者, 她最后一次做腌菜还是2006年的事情。“我搬家后,腌菜的缸都不要了。”但许久不吃,也会十分想念,“我的工作单位在江宁,退休前,我就从单位附近的农民朋友那里要一些做好了的腌菜,解解馋。”
王翠花虽然是腌菜的好手,但她也有四五年不做腌菜了。记者在老年大学问了一圈,大多数老南京人都直摇头,“早就不做腌菜了”。
原因
健康的选择、晾晒场地受限、菜篮子的丰富
老年大学舞蹈班的李阿姨说,以前家家户户都有院子,菜腌了有地方晾晒,现在住进了高楼,晾晒也变得不是那么方便了。
虽然连日阴雨,气温日渐走低,但各大菜市场、超市里的蔬菜依然琳琅满目,无论是当季的大白菜、青菜,还是反季节的西红柿、黄瓜,南京人的菜篮子相当丰富。李阿姨说:“以前没什么蔬菜,所以会腌制些蔬菜来过冬,现在既然蔬菜选择这么多,也不费那个劲再去腌菜了。”
王翠花从健康的角度出发,也觉得没有腌菜的必要了,“腌制品有亚硝酸盐,吃多了不利于健康。”
来源:紫金山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