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韩姓在山东分为三支,约在公元1413—1464年间,即明永乐晚季至洪熙年间,长支元忠迁禹城韩寨,二支元臣,熊公迁河南归德葛家店,三支元善(元信)能公迁河北沧州韩家石桥,而后流徙东部各地,河北、山东、天津、东北各处均有其后裔,今摘其要者简述之。
1、元忠支,即长支韩家寨派分出的,约在山东和东北较明显。
如东北九台县韩来鳌所存《韩门门谱》载:其祖乾隆年间去东北,十三世韩谦曾为吉林的拔贡,这是嘉庆年间,谱有辈字,与韩寨辈字大致相同。()里,为韩寨辈字。
同—来—景(在)—钧(东)—佩—振—忠(宗)—成—仁—树—国—志—俊(光)—秀(续)—穆(真)—秉(可)—从—有—道—相—敦(官)—义—光(俊)—朝(秀)—总(进)—克(增)—绳。
这个《门谱》到韩金玺一代结束,算为十四代或十五代“思”字辈,韩来鳌为十八代或十九代。这是指“元忠”算起,实际上“金”辈(思)为十一世,韩来鳌为十五世。
第二,辽宁岫岩韩氏也为长支于明万历年间迁去(1620年左右),第一代为韩仁忠,应为韩寨第七世,有世系表:仁忠—继朗—养醇—昌谷—文君—韩连—志学—永成—善庆—景春—德平—云琛,共十二世。其中善庆为日伪时人(1866—1938),养醇、昌谷均为韩氏名人。
第三,辽宁海城腾鳌《韩氏家谱》也是长支迁东北一支。其高祖韩世麟(1787—1851)清嘉庆时人,应为迁东北第一人,也有世系表,其辈字为世—介—云—面—永—景—钧—佩—振—忠,共十代,世麟正是韩寨十一代“思”辈。
第四,韩寨长支还有迁去山东兖州等如韩景琦。
2、第三支元善(元信)能公支于1413—1446年间去沧州孟村韩家石桥落居,有完整的谱书存世,存谱序就有麟圃序、誉树序、泰来序等近廿篇。另有“凡例”、“世系”、“辈字”、“职衔”、“迁徙表”等多篇。
其河北、天津、青县、通县、北京、盐山、庆云等处均有三支后裔,三支情况在上文已述说不少,在此不赘。
3、第二支元臣熊公支,一说去河南归德。一说去河南柘城。一说去河南禹州,前二说两地均在商丘地区,较为可靠,禹州说纯为推测。今年我的学生金百众从河南寄来河南柘(zhè)(清代属归德府,明时称柘)城《韩氏族志》一宗。这个族谱是一九八五年写的,如果这支韩姓确为元臣熊公之后,从谱中却已踪影无痕,可谓大相径庭。不过有两点也许露出点蛛丝马迹,一是明初迁来河南省柘城,二是原籍系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而从洪洞外迁的回汉两族太多了,是真是假已让人有口莫辩了。据说其祖希尧兄弟三人,长支三支均外迁,也均都汉化,只有二支希尧之后仍在保持回族特色。其世系辈字也是后续的,二十字为“宁守大永宗,世凤万金云,志道传可久,修德云恒昌”,现已传至十六代“修”字辈了。作谱人韩作政(云辈)、韩效忠(志辈),地点:慈圣集、大韩庄、白庄村。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