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百姓的日常早餐中,除了拉肠以外,常见的面食还有云吞面、牛腩面、牛杂面、牛三星面、猪手面等等。小时候,我以为只有广东才有云吞的,后来长大出外多了,才知道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食物,比方四川的抄手,福建的扁食。
云吞面,又有人称其细蓉、大蓉,为何会有这样称呼,则是众说纷芸,其中一种说法是:因为云吞煮熟后飘浮在沸水中,像一朵朵水中芙蓉花。而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一句:芙蓉如面柳如眉,所以云吞面又称芙蓉面。大蓉,细蓉是大份,小份的区别。
在我记忆中,小时候的周末跟妈妈去逛菜市场时,妈妈必然会带我去一家云吞面店吃上一碗当早餐,配上大红浙醋+酱油的调味料,每次都吃得小肚子圆滚滚的,那缕云吞面的香气是在了脑海中的。
而在广州人眼里,正宗的云吞面是由三部份组成的:
一是云吞。一颗好云吞,要‘皮薄馅靓’,不能太大,一口一颗的大小最为适宜。馅料最好是鲜猪肉和鲜虾肉五五混合,猪肉得带点肥,虾是现剥虾肉,再添点虾籽提鲜,包进云吞皮中包裹,封口时不能捏得太紧,否则煮熟后会硬。皮滑肉爽,鲜香间夹着虾籽的脆,真是一种很特别的口感。
二是面。传统的云吞面是用‘竹升面’的,因为竹升面的制作方法是靠着一支竹,师傅需要反复在面团上按压而成,而且会添加鸭蛋、碱水,所以面条比较爽弹(粤语中叫“烟韧”)。而且竹升面讲求新鲜,以前店家都是自家现制,制面过程也是一道风景线。好的‘竹升面’口感爽弹微带碱味,但却不会有碱水的苦味,也是很考制面师傅的手艺的。(竹升面的制作过程在此就不多说了)
三是汤底。如果说云吞和面是主角,那汤底绝对可称得上灵魂。传统云吞面的汤底,是由大地鱼晒干磨粉,连同猪骨、虾籽熬制而成。再配上韭黄,那股鲜香让人一闻就精神一振。
除了云吞面的食材汤底有讲究,烹煮也讲究步骤,先焯熟云吞,放碗底;然后再把面放开水中煮上几十秒,再放到冰水中“过冷河”后,放到云吞上面,再淋上滚烫的大地鱼汤底,洒上切成小段的韭黄就可以上桌了。这样可以使云吞更入味之余面条又不会被浸泡太久变软。
小时候看店铺师傅煮面那行云流水般的动作,可以看上半天。云吞面上桌,散点店家自制的酸萝卜粒(可加可不加,加会偏酸),再用小勺装一勺大红浙醋+醤油,混合蘸着吃(不建议直接倒面里,会破坏汤味),先吃面后吃云吞,最后再喝两口汤,完美! 写着写着都有点流口水了,哈哈~~
正宗的云吞面,很多都隐藏在西华路、龙津路、泮塘那街头巷尾的老店中,新派连锁店的味道不能说不好,但对于老广们来说,就是少了老店的那股浸入梁柱的云吞味道。有朋自远方来穗,推荐一试。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