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婴幼期是一生中学习语言最快的一年,因他还不具有语言能力,也被称为前语言期(也称作语言发展准备期),虽说这个时期的宝宝不会产生语言,但在第一年里他无时无刻都在会语言的发展做充足的准备。
1岁前的宝宝在为语言的产生做如下三种准备: 1、感知方面宝宝打小就迷恋上大人的语言,而且比较敏感。有专业人士研究后发现,新生儿3天内就可以辨别不同的声音。宝宝更喜爱来自妈妈的声音,对语言模型有极大的辨别性。让一个怀孕的女性在34周开始,每天读一个故事,那么,等宝宝出生后,再给宝宝读相同的故事或录音,宝宝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说明一个问题,新生儿宝宝也具备语言的感知能力。
2、发声方面刚出生的宝宝只会哭,但他的发音基础的进步也相当明显;1个月时开始“进化”,出现一些非哭的发声;5个月时,发音器官不断发育会发生更多的声音,有些发音已经接近成人了,以后会重复这些发音,如会喊出不连贯的“ba~ba~”、“ma~ma~”等咿呀语;9个月的宝宝咿呀语出现的频率上升到高峰,宝宝可以重复不同音乐的发音,还能发出相同音节的不同音调。虽然这种声音还不能称为语言,但是这样很好的锻炼了他的发声器官,为今后的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语言理解方面宝宝在7-8个月时表现出对成人的语言很感兴趣,虽然起步较晚,但已经可以做出相应的动作回应了。宝宝对语言词汇的理解还不是它本身的含义,而是对整个词汇所发生的环境的理解。如问他,“宝宝,奶奶在哪?”,他会把头转向奶奶所在地方。以相同的语境和语调再问,“帽子呢?”他同样会转向戴着帽子的奶奶。等到宝宝11个月时,宝宝才可以把这些词汇与情境相分离,真正开始像大人一样具备理解能力了,很多的孩子表现出什么都知道,大部分不会说。
婴幼儿语言发育规律虽然宝宝2-3岁才真正学会说话,但是,这得益于之前2年不断倾听大人说话。宝宝有着出色的潜能,从开始的咿呀学语到后来的学会语言,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即使现在最流行的人工智能(AI)发展这么多年,有些表现真不如一个一两岁的孩子出色。所以,不要小觑宝宝学习的潜能。家长也要认同,孩子有个体的差异,在语言发展方面,无论是开始还是时机,都有这样的特点,每个宝宝都以自己个体的进度和方式进行发展。一般2-3岁的孩子能掌握300多个词汇,也有宝宝对词汇的掌握在70-100这个区间,还有出色的宝宝能掌握500-600个词汇。他们以每个月增加50个或更多的进度前进。一般情况下,女孩要比男孩更出色,这些能力差别不都是与宝宝真实语言理解能力相关。简单来说,并不代表说话晚的宝宝,就比说话早的宝宝语言理解能力差。
当2-3岁出现这6种情况,应考虑到语言发育障碍,应及时寻医:
1、宝宝缺乏与人的目光交流,也不想与人交流;
2、宝宝好像不怎么能听懂大人说话,或者大人说话他没有反应;
3、宝宝不与人交流,无论是语言,还是肢体语言;
4、宝宝无法说出生活中常用的词汇;
5、宝宝擅长用一个字进行交流,不懂外界的语言,或对外界的语言无法做出正确的反应。
6、宝宝3岁时,仍无法向他人、父母、看护人等周围人表述自己的内心想法。
有关研究证明,对宝宝早年语言的发展有较大而持久影响,离不开父母为他创造的语言环境。接触更多词汇,身处语言环境的宝宝,有着更加丰富的语言基础,后来掌握词汇也相当出色。所以,年轻的爸妈在婴幼儿的第一年里,要有足够的耐心并重视孩子语言期的锻炼,抓到机会对宝宝加强训练,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对他的一生将会有重大影响。
原标题:婴幼儿语言发育规律,出现这6种情况,应考虑到语言发育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