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河北沧州。沧州黄骅中学有一对夫妻是我同学。我来北京几十年了,但和她们关系一直很好,从没因距离而疏远。而且我每次回老家与她们相聚都是闲吃,闲聊,互相贫嘴逗乐,无话不谈。他们了解我的吃饭特点,所以每次吃饭都感觉很满足,很亲切!
这次相聚他们给我准备了爱吃的黄骅港一种特色鱼。吃饭时同学提了一大袋烧饼,我一见眼睛一亮,哇!这不是儿时见过吃过的吗?原来,同学为了满足我的口福专门开车十几公里外买来的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黄骅吊炉烧饼”。
据同学介绍:它是黄骅市后街村穆斯林独特的民间传统面食,以家庭作坊的形式传承下来,至今已有120年历史,深受本地百姓的喜爱,2009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吊炉烧饼原称“千层吊炉烧饼”,由唐从阿拉伯迁入的穆斯林王氏先祖带入中国。清末,后街人王云龙、张云亭等将吊炉烧饼制作方法引进,并进行改进;随后,王俊成、刘金岭等对吊炉进行改进,将铸铁板由固定改制成转动板,不仅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烧饼品质,成为后街村穆斯林独特的民间传统面食制作技艺。
黄骅吊炉烧饼的传承与它的形美、味美、口感香甜和复杂工艺不无关系。分为和面,发面,醒面,揉面,擀面皮,抹油、装糖馅,粘水,粘芝麻……上炉,烤制,出炉等二十余道工序。其中,往炉内铁板上贴烧饼是个技术活,蘸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上炉贴的时候要稳、准、快。烤制过程中为了火候均匀,要经常转动上方的旋转铁盘。烤烧饼用锯末做为燃料,不温不燥,木香味渐进饼内,味道极佳。
炉烧饼外形圆厚,烤制金黄,面粘芝麻,口感香甜,余味不尽。目前的吊炉烧饼分三种:一是千层烧饼,多层瓤子,外脆内软,外黄内白,面香可口;其二糖烧饼,香甜可口;其三干式烧饼,中部鼓起,上圆下平,柔韧适口。三种烧饼各有特色,百姓多以千层烧饼为主食。
吊炉烧饼因其物美价廉,颇具特色,声誉甚高,成为黄骅特色食品,除了是当地老百姓早餐必不可少的餐点,还被远在他乡的黄骅老乡垂涎,托亲戚朋友捎带,已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老同学,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几十年的不离不弃,关心热爱!祝你们幸福,也愿我们的情谊永在!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