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宝宝的睡眠,在他们睡眠不规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宝妈们常常会因为宝宝半夜的哭声而心力交瘁,精神萎靡,但正常情况下,宝宝的睡眠会逐渐的安稳,但也有些宝宝会经历“睡眠倒退期”,夜醒的次数不减反增,引起家人的担心,但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就可以很好的解决。
什么是"睡眠倒退期"?“睡眠倒退”,顾名思义,就是宝宝的睡眠质量下降,原本睡眠时间缩短或者夜醒次数增加都是主要的表现形式,医学上将其称为"婴幼儿睡眠倒退期"。
《婴幼儿睡眠全书》中提到,人体大脑发育和大运动发展不一致是“睡眠倒退”的主要原因,个体受此的影响各异,所以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睡眠倒退”,也有一些孩子在发育的过程中睡眠质量是持续上升的。
“睡眠倒退”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虽然宝宝的睡眠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并不会引起身体上的不适,所以家长不用过度担心。
宝宝一般会经历4个“睡眠倒退期”
1、第一个时期在4个月左右这时宝宝的视力发育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动作发育也开始逐渐的形成,由于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开始有很大的提升,宝宝就会显得不那么有安全感,因而形成第一个睡眠倒退期。
2、第二个时期在8到10个月左右这时宝宝一般已经学会了爬行和坐,认知能力进一步的萌芽发展,因为睡眠时间的逐渐减少,会产生分离焦虑,从而进入睡眠倒退期。
3、第三个阶段在1岁左右这时宝宝的精力比较旺盛,有的家长已经开始教孩子说话和走路了,由于学习各种知识技能,宝宝的大脑受到各种刺激,就会很容易疲劳,所以这时宝宝在白天常常会睡一次,时间在1~2个小时左右,但到了夜晚就很容易进入睡眠倒退期,经常夜醒。
4、第四个阶段在18~24个月左右一般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形成了比较规律的作息,可以自我入睡了,但这时往往也是他们的自我意识敏感期,所以受到情绪的影响,常常会焦虑和暴躁,导致自己的睡眠质量变差。
学会这3招,轻松帮助孩子度过“睡眠倒退期”
1、多陪伴宝宝,给他们充足的爱抚宝宝的睡眠倒退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自身的“分离焦虑”,有很多家长因为工作的原因,白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到了夜里才有时间和他们相处,那么宝宝应对这种情况的处理方式就是夜里不睡,希望可以和家长度过更多的时间。
所以在宝宝出生后的4个月内,一定要给予他们充足的关爱,多陪伴他们,让他们感觉到安全感,可以让宝宝多喝几个月母乳来加强和宝宝之间的联系,从而给宝宝的心理进行安慰和安抚。
2、多关注宝宝的“大运动发展”宝宝到了4个月左右,就会自觉地开始进行自己的“大运动发展”了,从抬头发展到走路,这期间需要宝宝不断的尝试,不断的运动。
所以家长要注意,在白天的时候一定要提供给他们充足的练习时间,安全的练习空间,只有白天经过足够的锻炼,大脑的兴奋度才会下降,从而更好地进入睡眠状态。
如果得不到充足的锻炼,孩子在夜里就会自发的运动,导致自己迟迟不能睡觉或者频繁醒来,影响大人的睡眠。
3、控制宝宝的最佳睡眠时长宝宝的睡眠时长是有一定规律的,一般在月子里时两三个小时就要醒一次, 3个月左右每次睡眠时间增加到5个小时左右,到了6个月,一次就可以睡7个小时左右了,而到了9个月左右,就可以完全睡整觉不醒了。
所以家长要按照这个规律来控制宝宝的睡眠时长,如果宝宝白天睡得太久,夜里自然就很难睡着了,睡眠质量也会下降,所以可以适当的缩短宝宝的白天睡眠时间,等到时间够了,就及时地叫醒宝宝,这样坚持下来宝宝的睡眠习惯就可以得到改善。
原标题:宝宝一般会经历四个“睡眠倒退期”,教你三招,轻松助娃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