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最近很生气,因为她家的娃太不省心了,老是喜欢咬人,让她非常头疼。
今天,她让孩子去吃饭,别玩玩具了,但是孩子正玩在兴头上,说什么也不听,这时候妈妈就直接走过去了,把孩子手头上的玩具扔到一边,并且把孩子抱了起来,想把他拎到餐桌上。但是孩子使劲挣扎,一直吵着说:“放开我,放开我!”妈妈不理,继续往餐桌走去。后来,孩子一着急,就往妈妈抱着自己的手咬去,因为手上传来的疼痛,朋友就放开他了。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孩子经常出现咬人的行为,朋友很着急,说了孩子几次,可是孩子还老是不改。
相信很多家长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但是不管怎么阻止孩子,好像仍然没有杜绝他们这些行为,为了解决孩子咬人的问题,我们就需要深入地去了解孩子咬人的原因,以便更好地处理。
孩子咬人的原因咬人是幼儿时期一个常见的现象,如果父母只是呵斥或者责备孩子,并不能很好地杜绝这种现象。
《儿童微行为心理学》书中提到:“儿童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心理学解释”。
我们只有了解孩子咬人背后的真实原因,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
1. 孩子咬人,可能是为了表达情绪《儿童微行为心理学》在讲到孩子咬人问题时曾这样说过:由于孩子还不能完美地表达自己的需要,也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所以,他们经常采用推、拉、咬的方式来引起他人的关注,以此来实现自我交往和表达的意愿。
孩子在学会走路之后,他们与人交流的欲望也会越来越强。但是由于孩子的语言能力有限,还不能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懂得与人相处的技巧,所以他们就通过咬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育儿大师中就有过这样一幕场景:因为孩子太过调皮、好动,所以爸爸妈妈就教育孩子,但是孩子一直在喊着“不”,不过爸爸妈妈仍然不在意,继续对孩子严加批评,最后孩子生气了,也不知道要怎么表达比较好,就咬了爸爸一口。
心理学家认为,咬人是孩子表达自己生气、沮丧、渴求控制感和追求关注的一种方式。因为还不太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所以孩子会通过咬人这种看似非常有攻击性的行为来向我们诉说自己。
咬人是孩子寻求别人关注的方式之一,也是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方式之一。
在生活中,因为孩子不会表达而咬人的现象也并不少见,当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时,如果其他的小朋友喜欢他的玩具,而把他的玩具抢走了,这时候孩子因为愤怒,但是又不知道要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可能就会咬那个抢玩具的小朋友。
2. 口欲期没有得到满足的补偿性行为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这样写到:“当儿童出生时,他能够使用的器官就是他的口、眼睛和体感。尽管他一出生便有了视觉敏感期,但脑科学认为儿童的视觉并没有达到完善,他看世界时是模糊的,而口不行,他刚出生时就能熟练的运用——口是他连接自己和这个世界的最自然的通道。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最初,儿童是通过口来打开外在世界的,是通过口来认识周围一切的。”简单来说,口腔是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开端。
处于口腔敏感期的孩子会把自己能拿到的一些物品都放到嘴巴里去探索,比如说吃自己的手指、啃咬硬物。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孩子0-1岁是口欲期阶段,当孩子处于这个阶段,这种行为是正常的,但是很多时候,父母因为想保护孩子,就会禁止他们这种行为,不让孩子乱啃乱咬,但是这就导致孩子在口欲期得不到满足,反而就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口欲期延长,甚至直到口欲期结束,都有可能还存在着这种行为,甚至出现“咬人”行为。
有些孩子在0-1岁的时候,看到什么都想往嘴巴里放,比如自己的玩具,但是父母担心这种行为会不卫生,就会阻止孩子,不过这种举动可能不能让孩子改正自己的行为,反而可能加剧他们啃咬东西的举动,比如被阻止的孩子拿不到别的东西,就把手指放进自己的嘴巴里,甚至有些孩子还会啃咬到手指变形。
家长应该怎么做?我们了解了孩子咬人的原因,那我们家长就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1. 正确对待孩子的口语敏感期著名情商教育学家张怡筠在《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一书中讲到孩子用口探索世界时这样说:口——包括用口进行的味觉、触觉过程。用口感觉事物、认识事物,不断练习使用牙齿、舌头。
当孩子处于这个阶段时,我们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生理需求,不要一味地阻止和斥责他们。
通常来说,孩子这时候可能会因为长牙时,牙龈既痒又痛,孩子会下意识地想咬人,比如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孩子想要咬自己爸妈的手臂或者手指。或者孩子的需求没被父母满足时,就会咬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不会表达自己,所以情急之下,选择了咬人这种攻击性的行为。
比如说有时候孩子在高兴地玩着自己的玩具,我们不断地催促他们去吃饭,或者因为孩子已经玩很久了,我们要去制止他们,这时候孩子就有可能会咬我们,这时候其实孩子是在传达你打扰到我了,可是由于言语能力有限,不会表达,就直接采取“暴力手段”。
有些父母不知道孩子正处于口语敏感期,只要看到孩子咬人,就会直接制止他们,甚至有些父母为了惩戒孩子,还可能会打孩子的嘴巴,甚至有些父母会威胁和恐吓孩子,在孩子咬人的时候,严厉地告诫他们说:“不许再咬人,不然妈妈要把你的牙齿拔掉!”
这就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所以我们千万不能轻易给孩子贴上“暴力”的标签,要理解他们的行为,温和地引导他们。
2. 帮孩子学会正确沟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但是语言能力却仍然有限,未能完整正确地表达自己。当我们遇到孩子咬人的情况,一定要了解孩子这样做的原因,不能不问缘由地给孩子的行为下定义。
比如有的孩子在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因为喜欢自己的朋友,他想要抱另外一个孩子,可是却被拒绝了,这时候孩子就可能会咬另外的小朋友。
这正是由于孩子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想抱对方而受挫,所以才咬人,遇到这种事情,家长要先询问孩子原因,不要轻易下定义。这时候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件他不乐意做的事情,然后告诉他们:“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都不会高兴,那你勉强别的小朋友做他们不喜欢的事,他们也会不高兴呀,你喜欢他,就应该友好地对待别人。”
孩子正处于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当孩子出现“咬人”的攻击行为时,我们一定要去分析背后的原因,才能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平时也要注意多和孩子沟通交流,教给他们正确的沟通方式,同时要正确对待孩子“口欲期”的咬人行为,并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原标题:心理学:孩子爱咬人?可能是口欲期没有得到满足的补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