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间沧桑的老屋内穿过,便到了这家光绪年间便已经家喻户晓的汪记糕店。几间陈旧的瓦房内,糯米的清新气息,混杂着红豆沙的香甜,无意中将人挑逗得食指大动。汪记糕点的男女主人,正在屋内辛勤地忙碌着。整个古镇逢年过节,婚庆喜事所需要的糕点,大半都出自于他们之手。
夹沙糕是古镇的传统美食之一,老人家们都说这寓意着“一年高一年”的吉祥祝福,四十八岁的汪国强,正是古镇做夹沙糕的好手。精选的优质糯米被磨成细粉,再加上调制好的红豆沙,芝麻糖,花生仁,这些普通的食材在汪国强的手中,片刻间便能转化成这种简单却又脱俗的美味。
在特制的松木糕箱内,将雪白的糯米粉均匀的洒落,逐步形成夹沙糕的原型,待糯米粉填满半个糕箱,便可以将各种馅料均匀地添入。看似简单的工序,却需要制作者有着熟练的手法。否则加工出来的糕点,无论从外型还是口感,都会无法达到味蕾的巅峰。
古镇一直以来有个风俗,逢年过节,孩子高考,子女婚嫁,家中都需要购置一份“高中团圆”,也就是夹沙糕,粽子,糯米团和豆沙圆,据说吃了“高中团圆”的孩子,考试总能顺风顺水,而婚嫁的人家,也是家庭和睦。这些寻常的糕点,在特殊的时节之下,升华成为象征吉祥的图腾。汪家制作的夹沙糕,也因为上面印制的“福、禄、寿、吉”几个简单汉字,而变得意义非凡起来。
现在会做手工做传统米糕的人越来越老,也越来越少。一板米糕十六格,寓意春夏秋冬四季如意,自制红豆馅,祝福甜甜蜜蜜,撒些桂花,代表富贵吉祥。 人们喜爱米糕的滋味,其实是怀念小时候的味道。在过去,通常只有在家族聚会、庆祝新年或家逢喜事的时候才会吃到米糕。米是中国人赖以维系生命的主食,在传统生活中极为重要的食材,只有在生活富足有余的时候才会被用来作“糕”。再加上和在米糕中的糖,更是组合成生活里的“奢侈品”。 因而过去在岁末年初,时序交接的最重要时刻,都有庆祝或祭祀用的米食存在。这些令人怀念的米糕滋味,正是人们最早所体验的,甜美、富足的滋味。
每天清晨和傍晚,当汪家糕店的小车走上街头之时,糯米香便开始在大街上缓缓蔓延,将一群馋嘴的孩子,和怀旧的老人家们吸引了过来。
米糕做法
用料
清水100克
大米粉1000克
豆沙馅 适量
做法
1.首先准备好大米粉(大米粉的细腻程度决定了米糕的口感,太细做出来太黏不蓬松)、网筛。
2.将准备好的大米粉和水,放入一个干净的盆中。 加水的的方式由少到多。慢慢加入水边加边搅拌。
3.慢慢搅拌均匀。搅拌到米粉分为坨状和部分颗粒状。再将搅拌好的米粉放入网筛慢慢筛下米粉。筛的过程中会出现坨状难以晒下,可以用手轻轻按压即可。
4.筛好的面粉形状应如上图。呈现出均匀的小颗粒状。
5.放入模子中加入一半米粉,加入豆沙馅,再加满米粉。大火加热,蒸熟即可。
6.成品
米糕小史:米糕拥有很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汉族传统小吃食品之一。汉朝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汉代的扬雄在《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将米磨粉制糕的方法也很早。这一点可从北魏的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得到证明。其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再裹起蒸熟即成。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