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酸汤鱼,是一道苗族名菜,以贵州的酸汤鱼最为有名。此菜肴制作的原料,主要有鱼肉、酸汤、山仓子等。成菜后带酸味、幽香沁人、鲜嫩爽口开胃,是贵州“黔系”菜肴的代表作之一。
历史上,贵州多山受交通运输影响严重制约了商品贸易交换。特别是食盐匮乏,促使当地人不断丰富自己的饮食文化。久而久之,创制出一种“以酸代盐”的饮食调味方法,不仅缓解了食盐短缺的困境,也丰富了饮食的品种。用酸汤烹制鱼肴,是贵州人的最爱,很久以前就逐渐形成。
特殊的地域条件,传统的民族饮食习惯,酿构了贵州自成一体的“酸系列”饮食文化。
此番游玩贵阳,从江南直飞。贵阳当地朋友开车来接机后,径直将我们拉到了这家名叫“老凯俚”的酸汤鱼饭店,在这里解决午餐。
没等我们的车子停稳,“老凯俚”酸汤鱼饭店门前便开始热闹起来了。一位民族服饰打扮的漂亮苗族女迎宾员,款款上前,笑容可掬地操着软绵绵方言,欢迎我们的到来。
餐馆大门前,俩个身材不高却很壮实的苗家汉子吹起了芦笙。顿时,眼前美女婷婷,耳畔丝弦声声,很热闹,也很喜庆。
一时间竟然有了皇帝驾临的感觉。
哈!
“老凯俚”酸汤鱼饭店的就餐厅很大,很有气势的那种。
众人一路往里走,听着当地朋友介绍——贵州酸汤的种类有很多,以汤的味道来划分则有:咸酸汤、辣酸汤、麻辣酸汤、鲜酸汤、涩酸汤等;如果以汤的原料划分则有:鸡酸汤、鱼酸汤、虾酸汤、肉酸汤、蛋酸汤、豆腐酸汤、毛辣角(西红柿)酸汤、菜酸汤等。
其中以苗族的鱼酸汤、毛辣角酸汤、菜酸汤、辣酸汤最为常见。
当地人最喜欢吃的分别是:红酸汤,即毛辣角酸(用西红柿制成的酸汤),酸味醇厚,色淡红而清香。通常是将新鲜野生西红柿洗净,放入泡菜坛中,再加入姜蒜、辣椒精盐、糯米粉及白酒,放置半月后即可取用。使用时,将坛中固体原料剁碎成茸泥即可。
而这红油酸汤,又名辣酸汤,以糟辣椒用油炒至见红油,再加入新鲜野生西红柿炒香出色,加汤熬制后去渣,调制而成。该汤味荤厚而酸辣醇厚,色鲜红。
听着,口水竟然快流出来了。
大厅里有明厨,摆着各种炖菜、卤味和原材料,还有制酸汤的小番茄等。这卤味儿颜色太差,一时间竟然分不清是何东东。直到停下脚步仔细瞧,才看出是卤猪头肉和猪蹄子。
不知乍给卤成这个熊样儿。瞧着就没了食欲。
这一锅漆黑的东东又是个甚美食?细瞧。好象有五花猪肉、香肠,还有好象是香肚一样的家伙。不过卖相实在不乍滴。
对于我们的轻声惊叹,当地朋友笑说:这可是咱贵州一大地方特色,南方可吃不到。过会让每样切点尝尝。
瞧:这就是做酸汤的野生西红柿。
面对这个凉盘,众人猜个不停。当地朋友听了一会儿笑说:大伙儿都没猜对,这也是咱这里的特色小吃,大名叫丝娃娃拼盘。这个“丝娃娃”,也是贵州特色小食品,在当地都是自己卷羊吃;在餐馆里才会卷好之后摆盘端上餐桌,却少了一份自己卷着吃的乐趣。
一番介绍,引起啧啧感叹声。
酸汤鱼,顾名思义:首先要有酸汤。这道菜通常先要自制酸汤,之后将活鱼去掉内脏,入酸汤煮制。而这酸汤也有红酸汤和白酸汤之分。便暗想:那白酸汤想必也就是比红酸汤少了辣椒西红柿之类的。
服务员笑问:客人要哪种酸汤。闻听,众人就象在重庆吃火锅时,毫不犹豫选择最麻辣的红锅一样,豪气地回答道:红汤,必须滴!
果然是红艳艳的一锅深汤呀,沸腾起来的时候更好看。其实,这红酸汤鱼,也就是一般的火锅吃法。只不过,眼前的这红酸汤鱼,比起重庆的红油火锅,要色泽靓丽清新得多,而且也显得不是那么太油腻。
餐桌上还有料碟和一小碗白色油膏状物,这料碟熟悉,无非就是辣椒香菜和葱花儿之类的混合物。可那小碗里白色的东西是什么,难不成是猪油?
询问服务员,对方惊讶道:哎呀,这是猪油放锅里的,怎么还没下啊。
于是,赶紧将猪油到入汤锅。顿时,锅里的红汤便十分地润泽起来。
大厅里一排冷藏柜,长碟、圆碟儿地装着各类食材,长碟儿装的20元一份,圆碟儿装的10元,蔬菜用盆,每位五元,随便取用。平常吃火锅常涮的就不拿了,只取些特色食材,诸如细笋、毛肚、鱼皮之类的,蔬菜苋菜豆苗即可。众人你拿我取地忙个不停。
当地朋友说,要亲自去拿贵州特产“角角鱼”(当地发音:脚脚鱼)。
于是,众人便很期待。
然而,当那传说中的“脚脚鱼”端来后,众人都乐了——哈,原来这脚脚鱼就是南方的黄辣丁啊。只是各地的叫法不同便是了。
这是毛肚,需要强调的是:这可是贵州用来刷红酸汤的毛肚。
呵呵呵
当汤锅里沸腾起泡时,一股子微臭的酸味儿便温馨地荡漾开来。初次接触贵州酸汤大多是这反应,大概是因为酸汤是发酵而来,总会有些酸腐味道。
素来喜食麻辣的我,自告奋勇地站起来,拿汤勺探进汤锅,提出来,慢慢喝一小口。顿时,一股子浓郁的、酸臭的汤汁儿欢快地直往嗓子眼里涌......
卧去!这份能酸掉下巴的酸爽,简直太无敌了、太销魂了!
哈!
据说,这“老凯俚”曾上过《舌尖上的中国》,名声大着哩。
席间,有人酸得直咧嘴,发出“嗬嗬”地惊叹,但嘴是停不下来的,赶紧叫了米饭来配。一锅红火热闹的红酸汤鱼,直吃的众人大呼过瘾。
汤锅里炖着成条的黄辣丁,肉质很嫩,肉块也大,吃一口就知道是现杀的活鱼。
正当众人将这红酸汤鱼吃到妙处、将那高度数的老酒喝到酣处时,猛然间,大厅里响起欢快的芦笙声。寻声望去:只见诸多食客纷纷离席,来到大厅中央,在几位美女的带领下,跳将起来,气氛极是欢快热闹。
当地朋友说:吹起芦笙、跳起舞,这是咱贵州人待客的传统。现在请大伙儿起身,参加进跳舞的行列之中吧。
闻听,俺发一声喊,领头冲进了舞池......
芦笙,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喜爱的古老簧管乐器。在贵州,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芦笙之乡”和“歌舞之乡”的美誉。逢年过节,他们都要吹起芦笙跳起舞,以示庆祝。
于是,便随着女的引导,认真跳起舞来,用心体味着眼前这一份热烈奔放而又细腻沉稳的境界。慢慢地,那人世间的纷繁困扰,也渐散渐无……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微醉之中,想起哪位老祖宗曾经说过的话儿。这话的大意是:食物加工时要讲究刀工花样,精刻细做;进餐时要强调食物的观赏效果。
想到此处,便不禁感慨起来——西方人吃饭讲究分餐,尽可端盘持叉,四处游走于朋辈之间,图得是那一份随心所欲。而国人进餐,则习惯于围桌而坐。人们在一个盘里夹菜、一个盆里舀汤;讲究的是团聚和亲情,追求的是原汁原味的热烈。这绝对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中华饮食文化。
如今,城里人就餐动辄便去“自助”,追求所谓的“阳春白雪”。而一锅正宗的贵州酸汤鱼,倒是可以令吃货们领略一番“下里巴人”的饮食,感受一番情感回归的快乐。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