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往往没有合理的解释,比如在大学宿舍,长时间住在一起的女生来大姨妈的时间通常会集中在一起,但没有在一起生活之前,大家的经期时间都是不一样的,难道说月经也会传染吗?
月经同步现象是怎么回事?临床证实,女性如果长时间在一起,比如母女、姐妹、室友或者同事等,这些人的月经周期在之后会接近同一天开始,这就是人们说的“月经同步”。如果有新的女性加入群体,那么需要四个月左右的时间,新的同步化才能完成。
医师表示,生活在一起的女性因为作息规律、饮食习惯趋向一致,会慢慢彼此“同化”,经期也会受到影响。
再者,经期趋向一致,跟人体内的一种气息也有关系,这是一种挥发性微量化学物质,动物和植物身上都会产生,不过人类本身经常忽略或者根本感知不到它的存在,它是“月经同步”现象的关键因素。这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就是信息素,英译名称叫费洛蒙。
麦克林托克效应月经同步的现象在1971年的时候,就被美国心理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并且相关研究成功发表在了《自然》期刊上。她在当时设立了一个具体的研究,把来自一所女子大学的135名女生分成了室友组、密友组、随机组。
半年之后,麦克林对女生的月经来潮日进行分组统计,她发现室友组和密友组的来潮日间隔从之前的7到10天变成了3到7天,而随机组的间隔时日则是6到14天和5到15天。
经过初步的研究,麦克林认为这种现象和哺乳动物中释放信息素使得发情同步的现象是类似的,造成这种原因就是信息素在起作用。
这一研究后来引发了大规模的讨论,因此月经同步现象之后也被称为麦克林托克现象。之后人们又进一步发现,姐妹、同事甚至女同性恋者,都存在这样的趋势。
那么,起到关键作用的信息素,或者说费洛蒙又是什么呢?
信息素的前世今生信息素又叫外激素,英文名pheromone,英译费洛蒙。这是一种化学传递讯息的激素,信息素这个词是在1959年,由科学家彼得卡森和马林路丘共同提出的,它就是用来形容动物利用化学分子传递信息的一种沟通方式。
科学家进一步思考,认为动物既然存在信息素,那么人类身上是否也存在信息素呢?到1991年,科学家大卫白林纳的团队才最终发现了人类可能的信息素雄二烯酮与雌四烯醇。
而且,人类的信息素也具备男女性别区别。雄二烯酮是男性身上的,另一种则是女性身上的。不过在此之后,人类对于信息素的是否存在,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
尽管科学家的研究在不断推进,但是相关数据并不是那么地丰富。不过科学家们还是在乐此不疲的做着相关的研究。
比如在2007年,弗洛里达大学的教授米勒,就以钢管舞女为研究对象,他经过5300班次的统计发现,钢管舞女在雌激素最高的排卵期,比月经期的收入高了81%。
米勒教授据此认为,女性处于排卵期时,身上会散发出更旺盛的信息素,由此对男性的观舞者有更强烈的吸引力。因此,科学家们普遍的认为,月经同步的现象,可能也正是信息素在做起作用。
不过科学家据此认为,这种月经同步现象对人类的繁殖不利,因为经期同时来临,会让女性之间产生生育竞争,由此会浪费一部分的生育能力。
但是麦克林托克本人则认为,月经同步的现象只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偶尔产生的“副产品”,只是一个巧合而已。
总的来说,围绕信息素以及由此产生的月经同步现象,相关的争议一直不断,有些观点还完全相反,但截至到现在,任何一方都还没有提出更加令人信服的证据。
女性经期的其他现象除了月经会同步之外,痛经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传染”的情况,这不是传统意义的传染,而是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在起作用,是一种身心性疾病。
人的心理存在不自觉的模仿现象,由此会导致痛经也会跟着模仿,那些容易被心理暗示的女性,更容易被“传染”上痛经。
所以,那些身体明明没有疾病却出现痛经的女性,很多时候都是受到了心理因素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妇科医生往往会对她们进行一些好的心理暗示,比如说不要过度在意月经、放松身心以及注意保暖等。
除此之外,还有极少部分女性在夏天的时候月经会消失不来,这在临床上被称为“歇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时候也是心理引起的,所以不会给身体带来影响。
此外,夏天天气热,女性胃口不好影响食欲的话,会导致消耗大而吸收少,由此容易产生营养不良,进一步也会影响月经的规律。
所以对女性来说,保持身体的合理健康,才是月经规律的前提条件。此外,如果是心理因素导致的月经问题,可以适当的给自己一些好的心理暗示,或许会有不错的效果。
原标题:女性同居久了,为什么经期会同步?听听医生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