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山西刀削面背后的故事(山西刀削面馆菜单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2-20 13:58:12
导读

山西刀削面,这个东东大概可以算得上外人对山西的一大刻板印象,在外多年,也常有外地的小伙伴跟我提起山西刀削面,常常会有人和我讲,喜欢吃山西刀削面。虽然他这话,可能并不一定是客套话,可能是真的喜欢吃刀削面,但是每遇到此种情景,我却总觉得有点尴尬,或许是因为我知道:他喜欢吃的那种山西刀削面,一定不是我喜欢吃的那种山西刀削面。笔者在之前不久曾写过一篇关于传统削面刀与大同勾刀的文章(请移步 https://

山西刀削面,这个东东大概可以算得上外人对山西的一大刻板印象,在外多年,也常有外地的小伙伴跟我提起山西刀削面,常常会有人和我讲,喜欢吃山西刀削面。

虽然他这话,可能并不一定是客套话,可能是真的喜欢吃刀削面,但是每遇到此种情景,我却总觉得有点尴尬,或许是因为我知道:他喜欢吃的那种山西刀削面,一定不是我喜欢吃的那种山西刀削面。

笔者在之前不久曾写过一篇关于传统削面刀与大同勾刀的文章(请移步 https://zhuanlan.zhihu.com/p/23989679)。

传统瓦片形削面刀,削面时刀刃是竖着,因此每一刀都是一气呵成,依靠削面者的手法,将面团削出横截面为三棱形的面条,三棱的三个面,先后三刀削出。传统削面刀,可使用较软的面团,削出的面条纵向光滑舒展。

而勾刀或削面器,削面时刀刃是横着,类似刨木头或是刮土豆皮的形式,将面剜出一个长条。由于刀刃是横着向下运动,刀程较长,勾刀削出的面条难免会纵向不光滑(类似刮土豆皮,会有一节薄一节厚的感觉),同时也会自然向上卷曲。勾刀削面必须使用较硬的面团。

由于对手法技巧和熟练程度要求较高,在餐饮行业里,传统刀削面使用的瓦片刀越来越少被使用,而勾刀和削面器(甚至还有压刀削面的压面机,我的天呐,用压不用削的都敢叫刀削面了?),由于出面原理不同,面条本身的口感并不理想。

关于面条本身,暂且不再多言,仅就风味上讲,晋省各地也是各不相同。

晋人传统是以面(广义面条类)为主食,最通常的吃法,是水煮后捞出来再调味吃。然而晋内各地的口味差异并不算小,单刀削面,从风味上来说,就有好几种不同的风味(具体可参看我之前的某篇回答:正宗的山西刀削面是什么样子的? 请移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038925/answer/20718100)。

大同喜欢吃汤的,晋中喜欢吃干的,运城喜欢吃炒的,晋东南喜欢吃酸菜的等等

作为一个晋中人,在外边并不能遇到对我口味的刀削面馆子,本文一开始尴尬也正是源于此——山西刀削面这个概念,根本不存在,因为,在山西,有很多种,相互间口味差异非常大的刀削面。

近些年来,省内外先后出现了一批刀削面连锁品牌,同时一些官方的机构也参与了进来,提出了许多问题,制订了一些规范和标准,规定了一些要求:比如,

  • 所用面粉的种类

  • 和面的动作

  • 和面放多少水

  • 托面的姿势

  • 面条的长宽厚度

  • 浇头的做法和用量

等等

原文在这里:山西刀削面制作规范(初审稿)_百度文库 请移步 https://wenku.baidu.com/view/bca3e2c9a300a6c30d229fa4.html

然鹅,在看过这个制作规范之后,我的感受是:

这尼马真是一个蛋疼的规范!

何出此言?

  • 首先,规范忽视了各地口味的差异,而强行进行统一,这是一种非常无知且霸道的做法。刀削面本身是以面条的成型方法命名,本身就对口味没有任何限制,何况晋省内各地有各自偏好的风味,以任何一地的风味来统一其他地区,都是强行而粗暴的。

  • 其次,规范强行规定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原料和流程等,破坏了晋面本身的灵活性和丰富性。

    晋面本身的特质在于主食属性,在饮食结构中的地位,就刀削面本身而言,只要是刀削出来的,就是刀削面,不依赖于任何其他的外在的东西,也不应该限制必须用怎样的流程,举例来说,爱吃硬的,那就和面和硬些,爱吃长的,那就削得长一些,爱吃烂的,那就多煮一会。

    类比大米饭,没有人会想到要出个规范,规定:米饭必须放多少水,必须焖几分钟,必须用某种锅焖,不能用碗蒸,不能用竹筒,等等。

  • 第三,或许是出于利益考虑,将根本不是刀削面的机器压制宽条面列入,这种行为无异于自掘坟墓。

    众所周知,刀削面是以制作方法命名的面,它的根本在于削字,因为是削出来的面,才叫刀削面。我并不反对任何机械化,削面机器人的出现并不是坏事,虽然目前削面机器人只能做出勾刀面,这并没有关系,机械化智能化总在进步,机器总会进一步完善,但是,无论如何,机器压制的面条,根本没有削的过程,那它就只能叫压面,机器切的面条,那就只能叫切面,凭什么算作刀削面?如果机器压制的“刀削面”可以算刀削面的话,是否还有机器压制拉面,机器压制擦尖,机器压制抿尖?那么,逻辑何在?

  • 如果是这样的为了制订标准而制订标准,那么各种牵强附会和不按常理出牌,结果就是,这个标准即便认真执行,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因为根本没有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最终目的。

    此篇的最后,我对晋人的餐饮企业们有些话要讲:

    虽然刀削面是一个金字招牌,但是应该好好利用。为什么你们不能对各地口味宽容一些,灵活一些呢?

    看看隔壁陕西,虽然按我这个晋人的逻辑(以面条归类和命名),陕西的面大概就两三种(手擀面、扯面,或许还有麻食?),然而人家能综合和包容省内各地的风味,同样的面条,同样的吃法,比如同样都是浇臊子吃,却可以有岐山臊子面,长安臊子面,泾阳臊子面,蓝田臊子面等等很多种,相互之间就是以口味差异来区分,这样的好处是标准可以细化,每种风味面的口味容易控制,单一的风味有固定的细化的标准,这样即使在不同的店面,口味相对都是固定可控的,易于顾客有倾向性地挑选。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的刀削面为什么要强硬地限制成一种??本来刀削面只是面条的名字,就像手擀面,拉面一样,本来就不包含调味的,为什么要规定调味的标准?

    试想下这样的情景,几个小伙伴来到你们的馆子,一人点了一碗“山西刀削面”

    大同人:汤这么少怎么吃?!

    太原人:汤这么多怎么吃?!

    运城人:服务员,这面太淡了!再给我来点盐和辣子!

    外地人:正宗的山西刀削面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我在每家面馆吃到的山西刀削面都不一样!!

    那么你为什么不考虑换一种思路呢?

    如果改进一下菜单,试着让大同小伙伴点一碗勾刀版,细长,宽汤的“大同刀削面”,太原小伙伴点一碗平刀版,不带汤,浇西红柿和肉酱两样的“太原刀削面”,运城小伙伴点一碗洋柿子鸡蛋炒的“运城刀削面”,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给外地小伙伴做兰州牛肉风味刀削面,台湾红烧牛肉风味刀削面,四川酸辣风味刀削面,等等,这样一来,大家各取所好,都其乐融融,多好?

    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山西刀削面背后的故事(山西刀削面馆菜单图)链接:http://www.esxun.cn/news/58449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