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 » 正文

鳖在养殖中有哪些常见的疾病?如何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28 09:15:13
导读

为了及时调节水质环境,可在鳖苗下水前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药物清塘,并使池水显嫩绿色,透明度控制在30~40cm。如果在饲养过程中如长期不换新水,则引起残饵沉池底,粪便也大量存积在池内,导致水质不良,容易导致传染性疾病发生。1.红脖子病该疾病又称肿颈病,病原体为单胞产气杆菌。带菌鳖及被污染的池水是主要传染源

  为了及时调节水质环境,可在鳖苗下水前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药物清塘,并使池水显嫩绿色,透明度控制在30~40cm。如果在饲养过程中如长期不换新水,则引起残饵沉池底,粪便也大量存积在池内,导致水质不良,容易导致传染性疾病发生。

  1.红脖子病

  该疾病又称肿颈病,病原体为单胞产气杆菌。带菌鳖及被污染的池水是主要传染源,传染极快。每年3~6月份为发病季节。

  (1)发病特点发病的整行动迟缓,不吃食,颈部和咽喉部肿胀,腹部皮肤开始出现红斑,随着病情发展逐渐溃烂,脖子伸缩不自如。当病情加重病鉴口腔和鼻腔流出血液,眼球白浊而失明,最终衰竭而死亡。

  (2)防治保持水质清新,及时清除残饵。亲鳖下池前注射灭活菌苗。在本病流行季节,可用*霉素拌在料中投服。如发现病鳖应立即捞出进行隔离治疗,病死的鉴应埋掉。对发病池全池泼洒三氯异氰尿酸或生石灰。病鳖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拌入饵料中投喂,或选用金霉素进行腹腔注射。

  2.腐皮病

  此病是由一种单胞杆菌感染而引起。该病发病原因为水质过肥造成水质恶化而滋生大量致病菌。

  (1)发病特点鳖发病初期反应迟钝,活动微弱,不摄食,在四肢、颈部、尾部、裙边等处的皮肤糜烂坏死而形成溃疡,以后溃烂面积不断扩大,直至颈部肌肉外露,四肢骨露出,脚爪脱落,最后死亡。

  (2)防治平时投喂添加维生素,按鳖的规格大小分池饲养,避免相互争斗。及时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对病鳖用*霉索、痢特灵等药物全池均匀泼洒。或者对发病池全池泼氯尿酸。

  3.洞穴病

  本病又称穿孔病是由多种嗜水气单胞杆蓝危1ng以上的种鳖、成鳖、亲鳖。5~7月是流行高峰期。

  (1)发病特点发病初期,病鳖反应迟钝,食,背、腹甲及裙边出现若干个小突起,进而突起

  发白,表面呈白色的疮窗,其周围出血。随着病情的发展,患病部位向纵、深处恶化,直至背甲穿孔。搅开之后可见甲壳穿孔,穿孔处流血不止,未挑开的疮窗,不久便自行脱落。病签解剖可见肝、胆肿大。

  (2)防治保持水温较恒定,经常更换渔水,尽量降低水中氨氮含量,经常投喂维生素E,以增强抗病力。发现病签时,养池用生石灰泼酒消毒,病鳖病变部位用高锰酸钾浸洗10~15分钟,或用呋璃西林溶液浸洗10~20分钟。可腹腔注射抗生素。

  4.白斑病

  本病又称白霉病、毛霉病。病原体是毛霉属的一种真菌。严重危害稚鳖、幼鳖,传染快、死亡率高。本病流行季节性不明显,但以早春4~6月稚鳖、幼鲨越冬苏醒后和晚秋9~10月越冬前最为严重。

  (1)发病特点病签食欲减退,多浮于水面,体力极弱,生长缓慢。患病初期,在签的裙边、背腹甲有零星的小白点,不易发觉,以后逐渐扩大到四肢和颈、尾等处,形成一块块白斑,寄生处表皮坏死、崩解、剥离。当霉菌寄生到咽喉后,即使数量很少也会影响稚鳖、幼鳖的呼吸而立即死亡。

  (2)防治方法池水应保持一定肥度,防止鳖发生外伤。在放养之前用生石灰对池壁、池底及食台彻底消毒,杀死病原体。发现病鳖应及时治疗,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发病池进行全池泼酒。用消毒药物浸洗病鳖,避免发生继发性感染。

  5.水霉病

  此病是由水霉菌在鳖体上大量繁殖而引起。主要危害稚、幼鳖,对成鳖危害不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水温20℃以下较为常见。

  (1)发病特点患病稚鳖或幼鳖行动缓慢,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在四肢腋下和颈部长有棉花状花絮,花絮呈灰白色或褐色,有时上面附有泥尘污物。

  (2)防治方法稚鳖、幼鳖放养密度不宜过大,防止擦伤鳖的皮肤。经常让签上岸晒背,并保持安静的环境来延长鳖晒背时间。发现病鳖可用小苏打和食盐合剂泼酒全池。用孔雀石绿浸泡病鳖而治疗本病。

  6.钟形虫病

  该病是甲鱼体表被钟形虫(有时也有聚缩虫)寄生而引起。

  (1)发病特点病鳖食欲减退或拒食,行动迟缓,逐渐消瘦。病鳖体表组织溃烂,特别是四肢、背甲、颈部等处丛生白色纤维状絮毛。当池水较肥呈绿色时,由于虫体的细胞质和柄染成绿色,虫体也呈绿色。最后因组织严重溃烂而死亡。

  (2)防治保持水质良好,不宜太肥;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操作时应防止擦伤甲鱼的皮肤;定期进行水体消毒,经常用漂白粉、硫酸铜或硫酸锌进行全池泼洒。当发现病鳖,可用硫酸铜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鳖体,每次30分钟,每日1次,一般1周后见效。

  7.脂肪代谢障碍病

  该病主要是鳖摄食了大量腐烂变质的鱼、虾、肉或发霉变质的干蚕蛹等引起。该病较易在摄食旺盛的成鳖池中发生。

  (1)发病特点病初,病鳖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而解剖病鳖能观察到肝脏呈黑褐色,骨质软化。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鳖腹部呈暗褐色并有灰绿色斑纹,四肢和颈部肿胀,皮下出现水肿,四肢肌肉软而无弹性,裙边薄而且有皱纹。

  (2)防治保证饲料新鲜没变质,特别是不能投喂发霉变质的干蚕蛹。经常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以防止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氧化变质。配合饲料最好现制现喂,吃剩的残饵也要及时清除。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鳖在养殖中有哪些常见的疾病?如何防治?链接:http://www.esxun.cn/news/5834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